-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海南省经济基础薄弱,交通闭塞,许多农村依然落后。为此,海南省坚持“民生为大,民生为先”的执政理念,积极探索农村融资难课题,推出农民小额贷款财政贴息和奖补办法,让农民的致富路不再漫长。
海南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省政府2010年出台了《海南省农民小额贷款财政贴息和奖补资金实施办法》。这一办法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规定了5万元以下的单户农民贷款、8万以下的单户农村妇女贷款、100万以下的农民合作社贷款,符合条件均予以贴息;二是对经办金融机构按当年新发放农民小额贷款金额的1.5%给予风险补偿;三是对经办金融机构按照当年新发放农民小额贷款金额的0.5%给予奖励。
据了解,2011年海南省筹集贴息资金近1亿元,撬动了35亿元的农民小额贷款。海南农信社小额信贷负责人陈奎明告诉记者,2011年,海南农信社的小额贷款就达20.35亿元,惠及近5万农户。全省1/3的农户都直接或间接从小额贷款中受惠。
在圆了农民致富梦想的同时,小额贷款也成就了一批大学生的使命感。“海南农信社改制几年,最大的奇迹是培养了500多名敬业奉献的大学生信贷技术员。”陈奎明告诉记者。这些大学生奔波于田间地头,成为草根金融的形象代言人。
日出东方,符金想们的“黄金梦”不再遥远
东方市,位于海南岛西部。符金想,世代居住于东方市三家镇水东村。她是村里能“折腾”的人,以前收过花生,收过地瓜,但总没能把事情做大,原因是“钱太缺了”。2005年她开始养鸡,2007年开始养猪,但由于没钱投资建变压器,生产遇到很大困难。有一次发生猪口蹄疫,又没有技术员,死了很多小猪,她很灰心,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
因此,当东方农信社的信贷员纪新丹找到她的时候,以前多方找钱的她不敢领情。因为以前有很多银行或信用社找过她,也填了很多表,最后都没有了下文。她说,而这个小姑娘纪新丹看起来这么稚嫩,为了一笔贷款,至少来了十几次,每次都冒着热辣辣的太阳,骑着自行车,搞得满头大汗。“给她瓶矿泉水都不喝,你咋会相信她能够给你贷到钱?”她猜想。
但意想不到的是,2009年5月的一天,符金想居然拿到了梦寐以求的贷款。钱不算多,给符金想的只有1万元。加上以她为理事长的五人农民合作社总共得到贷款4.5万元,但这也着实让她兴奋了一把。
更让她高兴的是,只要提前还款,就不需要付利息,而是由财政补贴。她给记者算了个账,最近这次贷款共12万元,年利息9000元,都由财政直接打到专户上。
符金想的梦想从此放大。到2011年底,她的养殖基地有芒果70亩,龙眼30亩,鱼塘2个,养猪670头,阉鸡2000多只。她还高薪聘请了技术员。尽管天气已经有点闷热,记者在她的养猪场闻不到异味。
去年,她卖猪收入300多万元,利润60多万元。为了扩大规模,她又争取到财政支持60万元,用于新的投入。不仅符金想致富了,村里几十户人家都从她这里取猪仔养猪,走上了致富路。
37岁的唐传丽是海南省东方市八所镇大坡田村的农民。2000年开始养猪,苦于资金短缺,一直惨淡经营。省农信社小额信贷技术员李谋善在村里的一次宣传让她看到了转机。她与村里的姐妹组成五户联保小组,从东方农村信用社贷到了5000元。有了这笔贷款,加上向亲友筹集的资金,她扩大了养殖规模。小李了解到,这些妇女信用好又勤劳,在5000元贷款还清后又给她们贷了10000元,还多次上门一起学习养殖技术,并带动了更多的村民养猪。
通过小额信贷这一模式,东方市不仅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有力遏制了农村资金外流,而且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了一批专业户和专业村,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三年来,共支持发展22万亩反季节瓜菜、2万亩蚕桑、65万头牲猪养殖,帮农民增收15亿元。东方市农民通过小额贷款获得的收入已占到家庭总收入的40%以上。
东方市市长吉明江告诉记者,信用贷款解决了以往“贷富不贷贫”的农村金融现象,普通农户收入增加后还贷积极,信用等级会不断提高,积累的高等级信用不仅让联保农户相互信任,也增加了银行无抵押放贷的信心。“作为政府,只要农户提前还款,就会全额贴息。”吉明江表示。
截至2011年底,东方市已累计发放农民小额贷款22684笔,发放金额36674.4万元,已拨付财政贴息及奖励1405.9万元(中央和省级资金安排829.9万元,市级配套576万元)。
小额信贷,引领大学生就业新方向
小额信贷也帮助部分大学生实现了就业,他们奔波在乡间小路,活跃在广大农村,就像充满生机的片片野花。
1987年出生的纪新丹是地道的80后,但吃苦精神一点不差。学计算机专业的她,本该坐在办公室里敲打键盘,但她却选择了农村。用她的话讲,她就是“草原上的一只小鹰,唱着快乐的歌。”2008年毕业后,纪新丹曾经在三亚市某广告公司从事平面设计。2009年3月,当海南省农村信用联社招聘时,她毅然报考了信贷员,成为一名农村小额信贷员。“刚刚开始做这份工作的时候,感觉很辛苦。每天从早到晚都在乡下,一天要骑自行车走上几十公里。”由于路上尘土较多,纪新丹把那段时间称为“吃灰尘的日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的辛苦努力,截至今年4月,她累计发放小额贷款710户,金额1200万元,本息回收率100%。如今,她已经是东方市农信社小额贷款部的经理,管理着4个市县的79名信贷员,发放小额贷款1.63万户,金额2.17亿元,支持农民增收2.86亿元。
2011年“五一”前夕,在人民大会堂,纪新丹成为2011年全国最年轻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但纪新丹并不轻松。她告诉记者,信贷员的业绩和不良贷款直接挂钩,做不好会导致不还款的情况,压力很大。她说,贷款之前必须做足功课:一是要了解专业种养技术以及市场需求情况,才能知道他们的真实需求。二是要对贷款人的情况很熟悉。比如,她之所以多次找符金想,是她已经在镇里通过各种渠道对符金想有一定了解,她有创业的愿望,并且已经做出过一些事情,还款能力比较强。三是在程序上要坚持五人以上合作社进行联保,风险可控。
在纪新丹的团队中,有许多大学生已经做出优秀成绩。李谋善,男,1983年出生,截至今年4月累计发放小额贷款680户,金额820万元;许杰琳,女,1983年出生,截至今年4月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160户,金额1390万元;谢吉勇,男,1984年出生,截至今年4月累计发放小额贷款350户,金额560万元。他们3人的本息回收率均为100%。
陈奎明说,这些大学生在服务“三农”中锻炼成长,已经成为海南农村基层干部的重要后备力量。目前有110人挂职农村“两委”干部,130人挂职乡镇团委副书记。
“七专”“四交”,绘就海南草根金融蓝图
海南农信社独树新帜,创出了一套具有特色的“七专”“四交”小额贷款管理机制,简化信贷手续,防控风险。
所谓“七专”模式,即:一是成立专设机构。省联社设立小额信贷管理处,在全省18个市县成立19个小额信贷部。二是组建专业队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了500名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担任专职小额信贷技术员。目前,有382人被省科技厅聘为科技特派员,500人兼任中华职教社农民技术培训辅导员,实现了给农民贷款和教农民技术的有机结合。三是培育主动服务农民贷款的企业文化,形成包括给农民放款、教农民技术、帮农民经营、促农民增收、保农民还款的一整套制度规定。四是制定专项流程,贷前培训5天,由小额信贷技术员向需贷款农民现场培训借款知识、还款规定、联保责任和相关农业技术。监督审核发放,农户5人联保,农信社7天发放到位。五是开发专列产品,为满足不同层次农户的资金需求,开发了13项小额信贷产品。六是实行专项贴息,在全国首开财政政策支持小额信贷的先河。七是开发专门系统,在全省2500多个行政村布放了6709台EPOS机,村民不出村就能查询账户信息、归还贷款利息,还能进行小额存取款,让农民贷款不出镇,还款不出村,真正实现金融服务均等化。
所谓“四交”机制,即是由一整套责权明晰、赏罚分明、激励有效、约束到位的机制构成。目标是消除农户与信贷员双方信息不对称,防范道德风险,降低经营费率。其主要机制如下:一是把贷款“审批权”交给农户。即2万元以下信用贷款,只要农民自愿组成5户联保小组,在接受小额信贷技术员不少于5次的培训后,农信社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发放贷款。二是把贷款利率“定价权”交给农民。独创了小额信贷“诚信保证金”制度,通过利益引导农民讲诚信,从而降低贷款利率。三是把贷款风险“防控权”交给信贷员。信贷员实行3—5人联保。信贷员既发放贷款,又监督别人,同时也被别人监督,两人不能相互监督,形成“鱼咬尾”环形风险监控机制,副队长对所辖信贷员再监督。四是把工资“发放权”交给信贷员。信贷员工资包括“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年终奖金”。绩效工资按照信贷员所放贷款收息20%发放,其中10个百分点当月发放,3个百分点在每笔所放贷款本息完全收回后再发放,另外7个百分点等到所放贷款全部收回并不再从事这项业务后一次性发放。
如今,小额信贷已经在全省各个市县推开,如春雨般滋润着海南岛。海南模式还为全国的草根金融发展点亮了一盏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专程到海南调研农信社小额信贷时评价说,海南模式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探出了“突围”的可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