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岛屿密布,碧水萦绕,在浠水、罗田、英山三县交界,一潭深水波光粼粼。它,便是我省的第三大水库、“鄂东第一人工水库”——白莲河水库。
1958年,当地人民在河窄水急的“石险滩”筑起百米高的大坝,建成这座控制流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总库容12亿多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如今,流域内几十万顷良田和近百万人口受其眷顾。
大旱来了,这座老水库再立新功。自4月25日开闸放水以来,白莲河灌区东、西干渠渠道灌溉用水超25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超过20.5万亩,沿线旱情因之得到极大缓解。
然而,经过50年的岁月风霜,白莲河水库的“毛细血管”却显现出淤塞和病态。在取水的重负与期盼间,这座“生命水库”正面临不得不正视的尴尬。白莲河水库的命运,是我省旱区基础水利设施遭遇的一个缩影。
白莲河灌区:东干渠“肠梗阻”
白莲河水库蕲春东干渠横车镇渠段,一座2478米的引水渡槽横跨九棵松村。渡槽为混凝土结构,不少地方钢筋外露。村民董海华站在渡槽前告诉记者,渠道已停水三天了。
白莲河水库东干渠管理处处长胡泓胜介绍,东干渠是白莲河水库两大干渠之一,全长50.6公里,设计灌溉境内横车、彭思、管窑三个镇12万亩农田。
横车镇张冲境内的李树坳隧洞,长1500米,是东干渠通往蕲春境内的主要关口。如今洞内大面积塌方,淤积严重,常常堵塞。
东干渠包括涵洞、隧洞、桥梁、闸口等大小水工建筑物1200多个,随着岁月流逝,90%以上的水泥建筑物都已老损,有的地段完全断流,昔日清水畅流的景象已成追忆。
村民董全和说,上个世纪60年代,靠天收的九棵松村终于盼来了白莲河水库引水工程,20岁出头的他主动找到生产队长,要求参加修渠建渡槽工程。那时候,大家听到哨声就起床上工,从早干到晚,没有一个叫苦叫累……“通水那天,村民拿着鞭炮,守在渠道等水过来,那场面比过年还兴奋。”董全和沉浸于当年的喜悦中。但如今,村内引水渡槽的状况,让他直摇头。
蕲春彭思镇黄柏城村,同样紧邻白莲河水库东干渠。当年白莲河水库的水引到该村后,村里曾实现连续十年农业旱涝保收。然而,72岁的老人叶甲志告诉记者,至上世纪80年代初,东干渠的水就很难流到该村,原因还是上游来水不足、渠道淤泥堵塞等所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