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一年,台风、洪涝、泥石流以及干旱,连番考验着中国的灾害应急机制。其中,救灾款是一个“高压线”,如何分配使用?中国民政部为此制订了相当严格的规定,从中央拨款到地方分发,救灾款实行全程透明。中央下拨的每笔救灾款,民政部都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据民政部统计,去年中央下拨救灾款40亿元,今年截至目前中央已拨救灾款30个亿。
中国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介绍说,日前的救灾体制,不仅继承了过去开仓赈粮的传统,而且进行了根本性的健全、提高、完善。现在我们规定的24小时之内,必须对灾民救助到位。在发生大灾的时候,24小时之内,中央的救灾官员要到达灾区现场,落实灾民的居住、穿衣、吃饭和饮用水问题,让有病灾民能够得到及时治疗,让孩子们能够继续上学。
他说,尽管这些规定还需要进一步健全,但是效果已经在工作中得到体现,救灾的应急能力和工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王振耀指出,在灾区恢复重建的过渡期,如何保证所有的灾民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是关键。《灾民救助卡》是基层民政救助灾民的管理制度之一。对确需政府救济的灾民,县级民政部门统一编制《灾民救助花名册》,三榜定案。每个灾民的损失状况,村村张榜公布,群众认可后,公布发放救灾粮、救灾款数额。灾民凭《灾民救助卡》领取。救灾款发放不仅有备案,而且要上报。
目前,在灾后重建工作中,重庆、广西、云南、浙江、广东、湖南等许多重灾区都推行了《灾民救助卡》管理制度,实行按卡拨款、按进度拨付,确保了救灾资金的专款使用和重点使用。
王振耀说,只有让每个受灾群众都参与监管,才能保证救灾款物真正落到困难群众手中。到目前为止,救灾款物发放整体上是安全的,受灾地区的群众是满意的。我们的救助制度,就是在及时救助的同时,又能让每个灾民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受损失的情况和应得到补助的资金、物资,就是要使救灾成为政府的责任,使救灾在比较公开、透明、规范的程序保障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