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育女,是人类天经地义的使命。可而今,很多人都对此开始持审慎态度。最近,美国人口咨询局出版社《2007世界人口数据表》估计,中国人口总和生育率已经降到1.6左右。继发达国家之后,我国也遭遇了低生育率的困惑。
我国大城市生育率低于欧美
所谓人口生育率,指出生人口与育龄期妇女人口比。而这一指标在我国呈下降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了。“我国人口生育率从70年代开始下降。”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人口计生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翟振武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道,我国自1973年施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生育率从6下降到1978年的2.6;整个80年代,生育率于2.1—2.6之间波动;进入90年代,生育率下降至1.8;2000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所做调查显示,人口生育率已下降到1.65—1.7。而且,该趋势很可能还会延续下去。
“如果每次生育和人口调查都显示生育率处于1.5以下,就接近极低生育率了。”翟振武说。此外,上海、北京等城市人口生育率达到了极低生育率的水平,几乎到了1以下。这比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还要低很多,如日本和德国都是1.4,美国为2.1。
成本增加让很多人不要孩子
“计划生育政策是导致我国人口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翟振武告诉记者,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遏止住了人们超生的热情。
另外,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穆光宗教授表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是造成人口生育率下降的更为重要的推动力。整个社会的生活理念发生了巨大变革。“其中,家庭对孩子由数量需求转变为质量需求。”穆光宗指出,这意味着对孩子的投入更多。有媒体调查显示,抚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大大提升,从孕产期到孩子结婚约需要49万元。因此,很多年轻人抱怨“不是不想要,而是养不起”。还有些人说,自己活着不易,再带个孩子就更累了,反正现在也不是养儿防老的时代。
此外,穆光宗指出,我国的女性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享有和男性平等的竞争机会。而现代女性追求高品质生活和事业的成功,选择不生孩子的人变多了。一项调查就显示,在近万名女性中,24.7%的人不生孩子,近一半的人选择为了事业暂缓生孩子。
人口生育率要稳定在1.8左右
低人口生育率还将一直持续,但如果不稳定在某个范围内,任其走低则会造成不利影响。翟振武表示,若人口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2.1,直接后果就是社会老龄化、人口数量缩减、劳动力供给不足。“人口生育率降低,意味着老人和少年儿童的比例失衡,老人在社会中所占比重增加。”翟振武说,这样就会进入老龄化社会。青壮年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都会出现下降,从而阻碍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青壮年劳动力的缺乏意味着拉动生产力的人力基础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更不利。
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中,其中一部分来自于消费的拉动。如果人口越来越少,消费市场就会缩小,直接影响到该国的经济发展。对一些小国更值得担忧的是,人口缩减可能意味着家国不再。
“最后,生育率下降还会加重家庭风险和社会负担。”穆光宗说,尤其到了家庭中后期,养老风险就会显得比较突出。虽说不是养儿防老,但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把养老的全部负担都丢给社会,这种养老功能还是比较弱的,可能出现诸多无法预料的社会问题。
“总体来说,我国人口生育率维持在1.8左右比较合适。”翟振武指出,目前我国也着手解决大城市极低生育率的问题了。“除河南省之外,其他省份和自治区的生育政策都做了调整,例如同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两个孩子。而在个别地区,夫妻中有一个为独生子女则可生二胎。希望这些措施将改善大城市极低的生育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