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北京赶出去的孩子到底去哪里上学了

发布时间: 2015-12-17 16:46:57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作者: 杨迪 刘子倩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北京城市发展 北京八中 孩子的教育 北京教育 去学校 北京城区 上学 高考政策

“候鸟学生”

公立学校的压力,在私立学校看来,却是巨大的机遇。

由于不受学位、编制等限制,他们迫切地希望接收这些无法在北京上学、但又不愿远离北京的家庭的孩子。一位非京籍初中毕业生的父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的孩子户口不在北京,考虑到高考的学籍要求又不能在北京上高中,正一愁莫展时,他“遭遇”了来自大厂、香河、廊坊等多家河北私立学校的“招生轰炸”。

李云和刘宁在朋友的推荐下,选择了一所名叫“衡水英才学校”的河北私立学校。

衡水距北京270公里,普通绿皮火车要3小时45分,直达列车也需2小时零4分,无论从距离,还是城市建设,都算不上是理想。“整个县城连条像样的宽马路都没有。”李云说。

但衡水努力打造的,就是一座教育之城。从1990年代开始,这里就呈现出全城办学的景象。据衡水英才学校校长张振友说,大约在1996年,仅在衡水市桃城一个区,就有30多所民办学校。张振友分析后认为,中国的人口流动性会变大,而孩子的教育却未必能一起流动,民办教育将来会有旺盛的市场需求。1996年7月,他租下了20亩地,盖了七排平房,创办了英才学校。

从开办之初,张振友的办学理念就是“全寄宿制学校”:不是一周放一次假,而是一个月放一次假,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放假,回家休息6天,下个月5日开学。在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每天每个活动环节,都有严格规定,比如。每天早晨5:30起床,吃饭不得超过20分钟,等等,

张振友没有看错。第一年,学校8个年级8个班,一共只招到40名学生,最少的一个班只有2个学生,但第二年,学生人数就增加到了200人,1998年,开始有衡水本地外出务工人员将孩子送到这里读书。

2003年时,学校已经有200多名家在北京的学生就读。出于“特色办学”和“为父母分忧”,张振友决定,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往返于北京与衡水之间,有专门的教师负责路上照顾学生。

十余年后,“家在北京、学在英才”的“候鸟孩子”已增加到了1200人。最初,全部学生往返,两节车厢就可以搞定,如今,一列火车已经不够。衡水火车站每到月底固定为英才学校预留1000张到北京的Y502次列车车票,最后渐渐无法一天完成接送。从今年起,初中部和小学部的学生分两天离校,才解决了这个难题。每次从衡水上车,车站专门开通一条检票口;北京西站,也允许这队特殊的“候鸟孩子”使用车站的爱心通道。

对学校来说,教室数量和住宿床位直接决定了招生数量,英才学校已新建了一栋17层高的现代化教学楼,并准备进一步扩建学生宿舍。

不只衡水一地发现了北京提高非京籍生入学门槛的商机。

2015年9月,一家由北京八中、固安县人民政府和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集团)共同筹办的北京八中固安分校(以下简称固安八中)在固安产业新城落成开学。

这所学校占地127亩,分为小学部、中学部,还配备有游泳馆、演播厅、剧院、智能阅览室、智慧教室和专业舞蹈教室。砖红色、尖顶的欧式教学杰,掩映在草坪、银杏与梧桐之间。“我们这是模仿英国剑桥大学的建筑风格建的学校。”固安八中办公室主任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校长王金才,是在北京八中任教三十多年的老教师。他介绍说,固安八中的优势是既分享了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也提升了当地的教育规模和品质,符合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大方向。

2015年9月,固安八中第一年招生,小学436人,初中268人。小学阶段每年3万6千元的学费,是许多当地家长的顾虑。“我一年不吃不喝也就将将够个学费。”一位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表示。

但王金才却看好固安八中的未来。固安距离天安门仅50公里,正在建设中的固安新城,规划是座可容纳百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规划中有金融街区、SOHO办公街区及商务办公街区,以及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总之,是个带有前沿概念的全新卫星城市。

王金才认为,随着北京人口政策的收紧,那些无法在北京就读的孩子,“尤其是读到高中希望参加高考的学生”,唯一的选择是辐射到周边,“那么我们学校就会是第一选择”。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