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北京赶出去的孩子到底去哪里上学了

发布时间: 2015-12-17 16:46:57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作者: 杨迪 刘子倩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北京城市发展 北京八中 孩子的教育 北京教育 去学校 北京城区 上学 高考政策

离婚、买房、跳槽……

父辈与制度的博弈

为了孩子入学,刘宁跑遍了北京东南西北的私立学校。很大一部分私立学校,虽然入学条件略有宽松,但仍对家庭住址或监护人的社保记录有所要求,否则没有办法提供学籍;而那些不提供学籍允许“借读”的学校,不是校舍条件太差,“连暖气都没有”,就是离家太远、收费太高。

“其实也不完全是花钱的问题,主要是心里觉得不公平。”刘宁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同样是纳税人,别人的孩子可以不花钱,就在家门口上公立学校,我们就要多花几倍的钱,去上离家那么远的私立学校?”

刘宁的朋友、同事中,为孩子上学绞尽脑汁的不在少数。有一对夫妻,因为孩子入学要求夫妻双方都必须在本区工作和缴纳社保,但他们只有一人在本区工作,为了满足条件夫妻俩去办了假离婚;还有不少人,无论如何都无法满足条件,只好带着孩子离开了北京。

“大家都明白,这个政策的目的是,孩子上不了学,父母就一起回老家。”但刘宁说他的情况不一样,他的父母均已过世,老家也没房子,十多年来,他的生活圈朋友圈全部在北京,“撵我走,我都没地方可去”。

这些被北京入学政策“挤压”出来的孩子,渐渐发现了一个新的选择方向——河北。

相对于北京市百花齐放的“证明”限制,河北的公立小学入学条件相当宽松:提供身份证、户口簿,当地就业证及学区所在地居住证明,即可就近入学,租房协议、买房协议都算居住证明。

更重要的一点是,2013年,河北公布了一项针对外地户籍学生的高考政策:只要学生具有两年以上高中学籍,家长有《就业/失业登记证明》及本地居住证明,不论户籍是否在河北,均可在河北报名参加高考。

受此政策影响,燕郊、廊坊、香河、固安等距离北京较近的河北市县,一下子涌入了大量新增入学生源。比如,据廊坊市统计局数据,2014年,廊坊市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分别比2013年增加了1.1万人和2.3万人;而据《三河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三河全市在校小学生2014年比2013年增长了9.8% 。

廊坊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校长对《中国新闻周刊》“感慨”:她所在学校今年招生人数1200人,真正属于学校片区并且是廊坊户籍的,只有600人,剩下的,都是外地到廊坊务工人员的子女,以及在北京不能入学最后被迫转学的孩子。

许多家长为了照顾孩子,换了工作;还有人每日奔波上百公里,以保证家和工作两不耽误;有些家长为了能够在廊坊入学,甚至通过中介买一份假的购房协议。“好多学生都搞不清楚是哪来的,”这位校长说,“看着这些家长,实在是让人觉得又可怜又可怕。”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