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北京赶出去的孩子到底去哪里上学了

发布时间: 2015-12-17 16:46:57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作者: 杨迪 刘子倩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北京城市发展 北京八中 孩子的教育 北京教育 去学校 北京城区 上学 高考政策

候鸟学生

  候鸟学生

一切为了上学

  一切为了上学

候鸟学生

  候鸟学生

调查 | 那些被北京赶出去的孩子到底去哪里上学了

随着北京提高了小学入学门槛,数以万计的非京籍适龄儿童被挡在北京的校门外。一些父母无法辞职、老家无人依靠的非京籍学生,最后选择了“坐”在北京的门槛上读书,并形成了一条以三河、廊坊、香河、大厂、衡水等河北市县为主的“环北京教育带”。或不堪重负,或利用商机,它们都在为北京的人口调控政策买单。

坐在北京门槛上读书

本刊记者/杨迪 刘子倩 文/高敏摄影/甄宏戈

(发自北京、三河、香河、廊坊、衡水、固安)

11月5日,星期四,初冬,阴雨。

几百名孩子聚集在北京西站的北广场,背着书包,拖着行李,躲在爸妈的雨伞下,做着每月例行一次的告别。

孩子中,最大的十二三岁,最小的只有五六岁。魏刚老师从斜挎包里拿出厚厚一叠火车票,边挥着手边扯开嗓子喊:“今天下雨,就不集合后进站了,让孩子们一个个地排队来我这儿领票,家长就不要进了。”

他们不是去远足或旅行,而是集体去距离北京270公里的河北衡水上学。仅在河北衡水英才学校,就有五分之一是“家在北京、学在衡水”的“候鸟学生”,人数高达1200人。

孩子们无法理解,为何要远离在北京工作的父母,去异地过半独立的学龄生活,有的哭着拉着爸妈的手不松,有的干脆蹲在地上耍赖;家长们则无奈地将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孩子拖付给“押车”老师。

“儿子,不哭哈,妈周末就给你打电话。”李云用手摸着7岁儿子的头,目送他领票、进站,一转身,眼泪就掉了下来。

随着北京加强人口调控,抬高小学入学门槛,这些家在北京,却无法让孩子在北京上学的家长,经过反复权衡,做出了既不赖在北京,也不把孩子扔回老家的第三种选择——到河北读书。

原因很简单:大人不用抛弃在北京的工作,和孩子仍可每个月见面,最重要的是,根据河北2013年公布的异地高考政策,只要学生具有两年以上在河北的高中学籍,家长有《就业/失业登记证明》及本地居住证明,异地生源就可以在河北报名参加高考。

“虽然河北高考的分数线也挺高的,”一位家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但至少可以保持一个家的经常性完整。”

形象点说,他们成了一群“坐”在北京门槛上读书的孩子。这个门槛,以三河、廊坊、香河、大厂、衡水等河北市县为主,并渐渐形成了一个“环北京教育圈”。或不堪重负,或利用商机,这些城市都在承担着为北京的人口调控政策买单的重担。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