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银行业经营状况及风险

2014年03月28日09:0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国银行业 信用风险 流动性监管 巴塞尔协议

 

四 信用风险覆盖情况

化解信用风险的最直接办法是计提拨备,以此来减轻贷款损失真实发生时对银行经营可能造成的冲击。本部分将分析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拨备覆盖率)情况。

当前我国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其一,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平均拨备覆盖率达到295%,远高于150%的监管标准。16家上市银行中,最低为184%。这说明上市银行损失准备计提比较充分,足以覆盖当前的信用风险。

其二,不同银行在拨备计提方面差距较大。排在前三位的是北京、兴业和浦发,拨备覆盖率分别为427%、410%和348%;排在后三位的是平安、交通和中信,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84%、223%和224%。拨备覆盖率计提上的这种差异反映出不同银行在对于风险的谨慎态度上存在一定差别。此外,还需注意的一点是,与其他银行相比,大型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平均来看相对较低,5家大型商业银行平均拨备覆盖率为272%,低于其他11家银行的305%。在5家大型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拨备覆盖率最高,为288%,在16家上市银行中排名第9。与之相比,除少数银行外,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这种差异说明,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银行或城市商业银行在对待风险的态度上更为谨慎。

其三,从趋势上看,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呈现一定的下降势头。2013年底,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拨备覆盖率为316%,而2012年为295%,尽管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并远远高于监管标准,但仍然出现了一定的下降。这一方面与当前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上市银行在当前较大的经营压力下,为避免对当期的经营业绩造成较大冲击不愿计提更多的准备。

五 流动性风险及评述

2013年6月20日,银行间市场意外出现的流动性风波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担忧。应该说,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从理论上讲,流动性转换是金融体系的基础功能之一,这也意味着,对于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来说,流动性风险不仅与生俱来,也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事关单个机构甚至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次贷危机事实上也发端于雷曼公司的资金链断裂,并迅速扩散到整个金融体系中。

1.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

在银行所面对的众多风险中,流动性风险可能最为复杂。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至今都没有针对银行流动性和流动性风险的统一定义,不同国家的监管当局侧重有所不同,而具体的管理要求也各有差异。这是因为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及货币政策环境高度相关,而不同的国家在相关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即使有了明确的定义,用什么样的指标来衡量银行的流动性,依然是实践中的难题。为简化讨论,我们直接援用监管标准。中国银监会在2006年颁布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中,列出了三个与流动性相关的监管指标,即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比例和流动性缺口率。其中,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核心负债比例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应低于60%;流动性缺口率为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与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0%。2011年10月,以新《巴塞尔协议》为基础,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将强制性流动性监管指标调整为流动性覆盖率(LCR)、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贷存比和流动性比率。其中,流动性覆盖率不低于100%,净稳定资金比率不低于100%,贷存比不高于75%,流动性比率不低于25%,等等。考虑到LCR和NSFR依旧不成熟,且征求意见稿截至目前未正式颁行,我们的讨论主要集中于贷存比和流动性比率两个指标。

从贷存比指标来看,2003年以来,除少数年度出现贷存比高于75%监管要求的情形,在大多数年份里,中国银行业的平均贷存比都在75%以下。2008年之前,银行业平均贷存比水平呈下降趋势;2008年之后小幅上升。从流动性比率来看,2007年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平均流动性比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的水平,远高于25%的监管标准。2008年之后,该比率有所下降,近年来保持在44%左右,但是自2010年开始,银行业的平均流动性水平再次出现回升,2012年底达到47.8%,接近25%的监管标准的2倍。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