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富群体产生的规律与趋势
规律一:先富群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诞生
1949到1953年,新中国成立后当时首要的任务是巩固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1953-1979年间,中国社会一度存在以富有为耻、以贫穷为荣的社会思想和舆论,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使谁都不敢致富。
改革开放使一切成为可能。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开始引入。政策致富、双轨制致富、实业致富等使第一批先富群体得以诞生。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经济组织方式和科技领域出现重大创新,于是投资致富、知识产权致富成为最新的致富渠道,新的职业群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造富的过程。
规律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需要
中国的财富群体之所以能致富,都是因为满足了当时的社会需求。1980年后的政策致富和实业致富是对当时社会巨大潜在消费需求的反映。商品短缺是当时国民经济中的高频词。短缺经济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后,由于本身存在的巨大消费量和国内外消费水平之间的巨大差距,中国的需求量非常之大。在鞋子、袜子、衣服等日常生活必需品方面的庞大消费需求,给东南沿海的相关制造业带来了长期的繁荣发展,正是在这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万元户”。之后又有了家庭投资理财的需求,于是金融债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为中国老百姓的投资需求提供了相应的机会。
进入21世纪,知识、科技、人才、信息等各种现代化的生产要素,越来越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许多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百万富翁、千万富豪、亿元大佬被成批制造出来,其中一大批作家、明星、软件商迈入富豪群体。
规律三:致富与政策高度相关
中国富裕群体的产生和国家政策是密切相关的。正是由于国家计划在一些领域内的退出,才给了市场发挥作用的空间。中国富裕群体本身就是嵌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例如:“抓大放小”政策给个体经济和民营经济腾出了空间和舞台,保险业政策出台促进了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股票债券机构和法规的出台促进了股市的生长,城市化战略给了房地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前期主要是释放性的政策,在轻工、农业等产业的政策都属于释放性政策。改革开放后期,尤其是迈入21世纪,政策的制定更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例如在网络技术、概念产业、3G通信等方面。处在改革和转型期的中国,政策的作用更加突出,可以说政策引向哪里,富裕群体就可能产生在哪里。
规律四:致富越来越从低端向高端发展
纵观当今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大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那就是从基本消费品时代迈入耐用消费品时代,再从耐用消费品时代迈入知识创造品时代。
基本消费品经济主要解决的是人们的“衣食”,即主要解决吃饱饭不挨饿、穿好衣不受冻,蔬菜、食品、纺织、服装、鞋帽等行业都属于典型的基本消费品时代的经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1979-1990年间大概处在基本消费品时代,生产和销售服装、鞋帽、打火机、罐头、煤油等都是当时普遍的致富形式,东南沿海的个体私营企业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些产业来做。
耐用消费品时代主要解决“住行”,住的方面有房子、家具、空调、洗衣机、电视、装修等行业,即房地产和其相关产业。行的方面有汽车产业、交通运输业、铁路网络(高铁、地铁)、出租车行业等。1990年至今,中国仍处在此阶段。
预测:未来中国的富裕群体将更多的是知识创造者
知识创造品时代,主要与知识产权创造和精神消费有关。典型形式有文学产业、电视产业、电影产业、音乐产业、创意产业、概念产业、软件产业、广告设计、奢侈消费业等,主要是靠知识智力来生产,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潜力无限的智力创造资源,不断加大的政策支持,这将成为中国未来富裕群体产生的内在逻辑。
财富本身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分配财富则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橄榄型”的社会结构则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最为稳定、和谐的财富分配目标。除事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重大国计民生等重要领域之外,要进一步改革开放,实现劳动力、资本的自由流动,才有可能在全社会形成“橄榄型”的社会结构,这才是解决根本问题之道。
中国需要先富群体,需要越来越多的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创新创造富裕起来的百姓大众。财富的创造和分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谁都离不开谁,只强调一方的重要性都是片面的。
如果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处理财富的创造与分配的关系,中国先富群体的成长将会是畸形的,中国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将难有持续的动力支持,和谐社会的构建将会遭遇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作者:谢志强吕 鹏 分别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