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访谈”是中国发展门户网推出的一系列有特色、有深度、定位清晰的原创专题,通过采访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以视频、图片、文字多种形式,集合各界智慧为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分享发展经验,服务国际合作,努力为消除贫困、保护环境、促进发展做出贡献。

嘉宾介绍

发展建言

发展寄语

古特雷斯:
我们不应忘记,过去十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盖图:
学习中国经验将使整个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获益。
马文森:
我们需要分享中国的成功,同时需要了解取得这些成功的重要因素,比如精准扶贫的战略,以及创新的思路和做法。
欧敏行:
中国带领将近8亿人摆脱贫困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实现的。
费萨尔·穆罕默德:
中国不仅幅员广阔,而且人口众多,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么多人的生计令世界瞩目。
阿席斯•库马尔•胡拉斯:
中国为全球减贫树立了典范,中国减贫方案在“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引人关注。
穆塞比斯•斯科瓦特沙:
在实现自我脱贫的同时,中国还向非洲地区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让发展中国家受益匪浅。
黎萨•马萨:
中国减贫成效卓著,其经验值得许多仍在与贫困做斗争的国家学习,精准扶贫政策必将助力中国在2020年前消灭绝对贫困。
季莲:
中国擅长通过像宋庆龄基金会这样的组织帮助贫困儿童,这几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郝福满:
中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脱贫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维多利亚·克瓦:
自1990年以来,全球近11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中国等国家朝着消除极端贫困迈出了巨大步伐。

访谈实录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讯(记者刘会、向婷)2016年,中国成功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40万,脱贫攻坚首战全面告捷。2017年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中国可采取哪些创新型措施快速有效实现脱贫?中国的减贫举措对国际减贫又有怎样的参考价值?针对这些热点,记者专访了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和朝鲜代表马文森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农村减贫计划管理团队战略计划主任本杰明•戴维斯。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和朝鲜代表 马文森

记者:世界上绝大部分贫困人口来自于农村。农村贫困问题主要表现为粮食不足和粮食不安全,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上,联合国粮农组织采取过什么有效措施?

本杰明•戴维斯:我认为,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上,可以采取很多重要的举措。但是,摆在首位的还是发展经济,给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他们有了可持续的生计途径,才能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为此应该设计一些项目让他们参与。另外,还得刺激经济发展,同时也得给他们提供社会保障,应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困境。比如健康医疗和教育,以确保贫困人口享有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让教育惠及贫困户及其子女。采取这些措施对帮助贫困户脱贫意义重大。

马文森:我认为这些举措都很重要。贫困问题植根于农村地区。农业在其减贫事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如本杰明•戴维斯刚刚所提,关键在于考虑扶贫工作的各个方面,并让各方同时运转起来。所以,扶贫需要采取多领域协作的方式,包括农业发展、粮食安全、社会保障、健康、教育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消除贫困。也就是说,要进行强有力的合作,切实实现各方共同参与。事实上,这是粮农组织一直做的事情。近些年,粮农组织通过改革,逐步把减贫问题作为工作重心。当然,过去也是一样,只是现在更加集中,更加精准。粮农组织努力把做好农业工作和推行社会保障措施统一起来。

记者:当前,中国仍有4300多万贫困人口,帮助他们脱贫将会越发困难。您们觉得中国还应该采取哪些创新型措施快速有效地脱贫?

本杰明•戴维斯:在我看来,中国政府正逐步认识到扶贫的重点会随着时间不断改变,这点十分重要。30年来,中国采取的减贫措施取得成效,大量农村贫困人口已经脱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减贫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道路。当前,中国需要更精准的减贫措施,聚焦更多更具体的薄弱点。减贫政策不能一刀切,应突出精准,因地、因人施策。

马文森:减贫的工作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这也是一大难点,因为贫困很难根除。另外,贫困人口正在逐步减少,这让精准锁定扶贫对象变得更加困难。这里,我想提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精准”,确保政府能够推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精准扶贫工作体系,精准识贫,了解贫困人员的分布。这样才能真正地将贫困人口纳入扶贫战略体系中。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也看到,这也是中国政府推进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的着力点。第二个是“创新”。现阶段,中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要想脱贫还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创新至关重要。创新意味着要推陈出新,探索新方法,改变助养贫困户的方式。这也是粮农组织应该扮演的角色。我们努力加大农业创新力度,助力减贫。

举1-2个农业革新的例子:第一个是利用电商,“互联网+农业”的模式。这很关键,且颇具成效。但这不一定适合所有情况,也不是唯一的办法,能实实在在地将农民、生产商与市场连接起来。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把农民带向市场,或将市场信息传递给农民。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基本找到解决方法了。电商,或“互联网+农业”,就是目前的解决方案之一。另一个是“农业+旅游”的模式,目前成效也很明显。这也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略布局的一部分。目前,粮农组织正实施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个项目里面的重点自然景观和农业文化遗产已被保存数千年之久。很多农村人口聚集在这些地方,从事农业活动。他们可通过互联网或乡村旅游推广销售农产品,实现脱贫致富。

记者:在过去的40多年里,粮农组织和中国在农业、农村发展项目上有着长期和富有成效的合作。和过去相比,现在的合作项目有什么样的不同和新变化?

马文森:粮农组织和中国合作的第一个转折点大约始于2006年。一开始,合作是单向的,由粮农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后来转变成双向合作,开展粮农组织与中国的南南合作计划。这份计划最初以农业合作为开端。过去十多年间,合作十分成功,它把中国、非洲和亚洲其他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分享农业发展方面的经验、技术和信息。2016年,合作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我认为,这是一个新转折点,粮农组织和中国将会形成更加强有力的合作关系。事实上,双方已经签署谅解备忘录,旨在建立更新更强的战略伙伴关系。继续推动双方的共同项目,需要携手合作,需要中国与世界分享减贫和农业发展经验,也需要粮农组织与中国分享专业技能和知识。除了农业以外,粮农组织还将在其他领域通过合作助力中国减贫。

本杰明•戴维斯:我认为,随着中国自身的不断发展,它与粮农组织的合作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十几年前,我们的合作项目可能主要着眼于农业生产方面,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增加当地的供给。目前,我们更关注整体效应,农产品是整个价值链、整个粮食系统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粮农组织也正从农业转向其他方面,比如最近的项目都以农村减贫为主。虽然农业在减贫问题上已有很多突破成就,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这个领域。我们和中国政府在农村减贫方面的合作还有很多事情可做。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联合国粮农组织农村减贫计划管理团队战略计划主任 本杰明•戴维斯

记者:粮农组织是如何与那些面临贫困问题的国家建立联系并加强合作的?

本杰明•戴维斯:就拿中国来说,我们正开始探索如何将中国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国家,而我们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我认为中国有许多优秀的经验,例如已经成形的“南南合作”。合作中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举措,以及与农业之间的联系都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像是中国在拉丁美洲开展的一系列重要的扶贫项目,以及在非洲开展的现金转移支付计划。通过在洲际间以及大洲内分享这些理念,这些的项目得以在这些地方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由于中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我预计有些项目也正以与中国模式相似的方式开展着,它们从中国的策略中,提取出所有适用于其它环境的元素并运用到自己身上。我们现在依然处于探索的初期,所以我相信后面还有更多非常好的机会能进行类似的合作。

记者:据我们了解,去年七月马文森先生来中国前,曾在塞内加尔工作了三年半。就您看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两国所采取的农村扶贫措施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在脱贫道路上面临的共同挑战是什么?

马文森: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我刚好有机会在非洲和中国工作。事实上,我们为非洲各国与中国政府之间的联系做了许多工作,例如经验和知识的交流,当然,还帮助非洲各国实现他们的发展目标,其中就包括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我想说的是,塞内加尔和中国的社会环境大相径庭。两国所诉求的经济发展高度不同,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工作原则是一样的。扶贫的总体原则相同,并以本杰明•戴维斯领导的第三号战略项目作为指导方案。此方案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制定的全球战略框架,由我们在各国具体实施。

两国之间的差别是,在塞内加尔我们更加注重提高农村青年的就业率,确保庞大的青年群体能够成为杠杆,真正地撬动塞内加尔的发展,并实现其发展目标。因此在这里我们有两个工作重点:第一,保证农村地区的青年能加入到农业生产中。你知道年轻人都希望在城市里生活,不愿回到农村。但我们需要年轻劳动力加入农民行列或是成为农业价值链中的一环。而这就是我们与塞内加尔政府一起进行的工作。第二,将农业发展项目与社会保障体系相结合,确保人民能从社会保障体系中获取资金救助,并为他们在农村创业过程中提供各种帮助。上述两点便是我们在塞内加尔的两个工作重点。

而中国本身已经有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正按部就班地落实农村扶贫问题。因此,作为一个国际性组织,我们便要寻求别的途径,为实现扶贫这个重大目标贡献我们的力量。

对于您提到的第二个问题,为达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SDG 1(消除贫穷)SDG2(消除饥饿),这些国家确实面临着数个挑战。其中之一,便是气候变化的问题。我之前所在的地方位于撒哈拉沙漠地区,这个问题尤为明显。那里经常会出现各种因干旱、洪涝、疾病而引发的社会震荡与危机。这些便会对那些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底层人民的生活造成冲击。然而这种冲击产生的原因在于这里单一、脆弱的生态环境,无法为人类完全掌控。但你可以尝试去适应环境,通过发展科技、使用更加审慎的生产方式、用更少的水和投入来种植农作物。这便只是其中一个挑战因素。虽然还有其他挑战因素,但我想说的是,这些国家还有着一股非凡的力量——我相信,通过青年人的努力,这些国家也将拥有更多机会来达成这些目标。

记者:今年四月,在粮农组织的支持下,我们将会在罗马举办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对我们与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共同承建的南南合作减贫知识分享网站进行推广。能否请您们谈一下对南南减贫网站的看法。您们认为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分享扶贫信息上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本杰明•戴维斯:事实上我们都很兴奋,因为信息即是力量,信息给予大家不同的选择。所以我认为这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播途径,它能将中国的所有经验,以非常简单、有效的方式分享给其他国家。所以我们非常期待能使用这个门户网站,这也是我们在南南合作中取得的成果之一。

马文森:我们之前提到过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和工具来扶贫,例如社会保障体系、农业发展等等。但分享相关知识和信息同样重要。因为不了解这些东西,你就没办法真正地改变生活、改变周遭事物。因此,通过南南合作的平台,或是网络平台等渠道来交换的信息对于这些国家便至关重要。他们能从中得知有哪些措施能实施,该怎么实施。而这个平台便是灵感的源泉。

结束

中国的减贫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当前,中国需要更精准的减贫措施,聚焦更多更具体的薄弱点。减贫政策不能一刀切,应突出精准,因地、因人施策。

 

策划:焦梦 向婷 刘梦雅
联系方式(010)88828478
邮箱:jiaom@china.org.cn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