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强国对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

发布时间:2019-06-24 13:33:27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万劲波 吴博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科技强国,现代化强国,重点任务,保障措施

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保障措施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但还不能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战略支撑。未来要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切实改变由于缺乏持续稳定支持导致的基础研究过度竞争问题,弱化科技评价的经费导向和论文导向,建立知识创新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技术转移体系更密切的双向联系,拓展基础科学支撑体系和科技成果应用体系,全面改善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脱节问题,更好地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建立与科技强国相匹配的高质量基础研究体系和基础研究支撑体系

基础研究关乎我国源头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的提升,决定着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进程。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除了完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体系外,还要重视基础研究支撑体系建设。

建议:①统筹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及中央和地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建设,构建满足未来需求的新型科研基础设施和科学仪器设备供给体系。②坚持“三个面向”,加强基础性、公益性自然本底数据、种质、标本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和科学数据信息收集。③完善国家科技报告制度,避免科技项目重复部署,便利广大科研人员、企业和社会公众了解科技进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④强化新购大型科研仪器查重评议,鼓励科研设施与仪器自主研发。建立健全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管理机制和后补助机制,推动更多科技基础设施、科学数据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⑤加强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和科学数据统一管理,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塑造与科技强国相匹配的高效能知识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资助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研发活动以财政投入为主,研究方向设置与成果评价主要由同行内部科技专家来判断确定,企业参与不足,没有真正形成以创新需求为导向,相关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还有很长距离。高校、科研院所存在科技成果产出“通货膨胀”和科技成果“转化价值低”并存的困境。

建议:①统筹国立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建设布局,形成相对稳定的学科布局和灵活柔性的调节机制,促进优势学科、潜力学科、短板学科、空白学科和新兴学科协调发展,在主流学科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科技成果。②扩大理工科教师和学生规模,鼓励基础科学教育创新,提高理工科高等教育质量。③统筹各类人才计划的定位与支持渠道,使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引进与人才竞争国际化形势和本土化需求相适应。④完善“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机制,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发现和使用人才,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和储备力度,保障人才队伍持续、稳定发展。⑤重视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营造让广大青少年热爱科学的社会氛围,将人口红利转化升级为人才红利。

<  1  2  3  4  5  6  7  8  9  1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