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外籍院士制度起源发展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9-01-30 11:23:23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王勇 文彦杰 缪航 王振宇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外籍院士制度,外籍院士,国际合作,中科院

高点起步迅速发展

1994 年,成立中国工程院后,中国外籍院士制度包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外籍院士制度。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制度建立之后,先后进行了几次比较大的改革,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为进一步规范工作并与国际通行做法一致,2007 年起中国科学院学部将以前在公历双数年院士大会上选举外籍院士改为在公历单数年与院士增选同年进行。为更加有效推动外籍院士相关工作,2011 年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专门成立了国际合作和外籍院士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外籍院士推荐和选举,研究提出发挥外籍院士作用和有序扩大外籍院士队伍规模的措施和办法。基于优化国籍分布和促进科技外交的考虑,2013 年还新增了推荐综合类候选人的职能。

中国科学院学部国际合作和外籍院士工作小组成立后对外籍院士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013 年选举时,该小组曾建议“应适当注意学科专业、国别等的分布”;2015 年又进一步建议“应适当注意学科专业、国别等的分布,可重点关注发展中大国和科技实力较强的有特色中小国家的候选人”;2017 年则建议“应考虑候选人未来对我国国际科技合作作出贡献的潜在能力,适当注意年龄、国别、学科专业和女性科学家,并重点关注发展中大国和科技实力较强的有特色的中小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候选人”,这些建议均引起学部主席团的高度重视。从选举效果看,1994—2011 年的 10 次选举一共才增加 14 个国家的外籍院士,但 2013 年以来的 3 次选举即新增 6 个国家的外籍院士,基本达到了不断拓展国别的目标(表 1)。随着外籍院士制度逐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外籍院士队伍结构在不断优化。例如,2017 年外籍院士选举中出现多个“第一”——是 2007 年以来新增国家最多的一次,也是 1994 年首次选举以来当选人数最多、国籍分布最广、60 岁以下最多的一次(图 1)。当前,外籍院士制度对不断加强我国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   1   2   3   4   5   6   7   8   9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