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外籍院士制度起源发展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9-01-30 11:23:23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王勇 文彦杰 缪航 王振宇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外籍院士制度,外籍院士,国际合作,中科院

中国外籍院士制度的建立

酝酿到建立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

在中国建立院士制度的设想是 20 世纪初西方现代科学体系进入国门之后产生的。当时,国际上院士制度已经建立 200 多年,各方面都有很好的经验可参照。1928 年,蔡元培等人开始筹备中央研究院时即考虑设置“名誉通讯员”,大概相当于外籍院士;此后,中央研究院推动院士制度的建立,期间的策划考虑都包含了外籍院士的内容;直至 1948 年召开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会议时还研究了“名誉院士”(相当于外籍院士)选举的问题。但是,随着国内政局变化,酝酿了 20 年的关于外籍院士制度的设计最后也没能落地。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院士制度在中国创立,不无遗憾的是外籍院士制度恰似空中楼阁终未成真。

新中国建立之后,并没有沿袭中央研究院的院士制度。1955 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建立,选聘了学部委员(院士),而我国当时并没有建立院士制度,也就没有外籍院士,但与其相关的国际合作工作一直在开展。20 世纪 50—60 年代,苏联科学院等社会主义国家科学院曾授予郭沫若、李四光等中国科学家和学者外籍院士称号,促使中国科学院考虑建立院士制度的有关问题。1963 年,应中央要求,中国科学院第 7 次院务扩大会议决定赠予印尼共产党总书记迪 · 努 · 艾地“中国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称号。这是我国院士制度正式建立前一次与外籍院士制度有关的重要活动。

1992 年中国科学院第六次学部委员大会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章程(试行)》,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了外籍学部委员的标准和选举程序。两年后,在中国科学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上又修订通过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学部委员改称院士,外籍学部委员改称外籍院士;此次大会上,还选举产生了 14 位外籍院士。至此,伴随着新中国院士制度,中国外籍院士制度正式建立。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科技界开始全面走向世界,国际合作交流需求逐步增多;同时,国际上各国科学院院士制度更加成熟,此时建立的外籍院士制度一开始就比较完善并很好地与国际接轨,在随后短短的 20 多年里也取得了很大发展。

<  1  2  3  4  5  6  7  8  9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