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还要讲一下我们环境保护产业的问题,刚才说我们现在面临大量的问题,污染问题,还有水体污染问题,我们提出了很多的办法,大气十条,水十条,需要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环境产业要发展,环保战略是什么,现在国家安检把这个问题提得挺高的,具体说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十八大文件说,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其实是从我们国内资源比较差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还有生态系统退化,这个现实出发,我们怎么通过市场机制,通过发展环境产业来改善我们的环境质量,这次应该说,五中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有亮点,有新的提法:第一美丽中国提到前面来说,第二在国家的目标里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为一个重要目标,第三,在管理体制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说法叫省以下垂直管理,这个管理有一个好处,原来可能是同级管理,都是在书记、市长的领导下,大家听指挥办,改了以后可以改善地方保护,可以减少环保局去承担发展任务,去招商引资,有一些弊端可以改变。当然改变这种管理体制,还要有一个转型期、实验期,毕竟,你那个人还是生活在那个地方,这就是从我们原来说做环境保护属地管理这个角度考虑,还是需要逐步调整到一个新的状态来。
怎么通过市场机制来发展,通过环保产业发展来改善环境质量,我们现在有了很多的变化。十一五是产业发展很快,我们能够从市值来看他们翻了几番,十二五规划增长很快,有一些污染治理水治理的企业,它的产值也是增长挺快,未来,土地污染治理也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需求,这些产业发展在环保产业规划中怎么做,从现在1.6万亿到2020年节能减排会达到4.5万亿,现在也有人算了一下到十三五规划的环保投资需求,这个数字是需求,真正是多少,可能不一样,要把几万亿的需求,也就是说他们的产值会存在一个承受系数,就是说我们未来有很多的东西在新常态下还是会得到广泛发展。
为什么要发展产业,或者通过产业发展来建设生态文明,它的核心是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来改变环境质量,这也是经济学的本质,它的核心比如说通过第三方,会做的人做这个事情,也就是说专业化的分工,提高了市场效率,提高经济效率。从一点上来说,党中央、国务院在决策的时候,也更多地注重利用市场机制,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投入,使我们经济发展效率更高,或者说付出的环境代价更少,这一点跟十八大以来的政策是非常吻合的。这是我们中央政策未来一个很重要的道路。
下面我想再讲一下关于第三个话题,叫开放性金融体系。我再说一说“一带一路”问题,五个发展理念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开放,对中国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回顾中国历史,原来有一个叫做走向海洋,说我们是黄土地以农业为基础的文明,是封闭的,我们原来主要依赖陆地,其实中国国土是960万,还有三百多万的沿海,也是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之所以提出“一带一路”,它有一个很大的背景,我个人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到一个阶段以后,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情况,比如说我们在“一带一路”下提出来,要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它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开国际研讨会的时候有很多外国专家也问,“一带一路”究竟是什么含义?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国际关系的人说我们有更大的开放胸怀,要放眼世界,我们要走出去,有的是从走出去角度看,说我们是走出去的。
当然实际上也是我们中方一个基本的看法,就是我们前一个阶段国务院出一个关于减少产能过剩的问题,我们在媒体上经常宣传的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问题,实际上说的是我们中国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入中后期以后,比如说钢铁生产,它的产能是多大,十个亿,现在国内卖钢铁是七个亿,也就是说我们的产能是多的,如果真是这样,70%的利用率还是好,实际上我们的利用率还不到70%,像发电也一样,未来这种生产能力还需要那么多吗?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它的能力是过剩的,怎么办?看看我们周边,像非洲东南亚沿海那些地方还是相对缺乏,他们需要发展,他们需要开发资源,他们需要开发电力,他们本身也缺乏这种技术,缺乏这种生产能力,再向中亚看看,有一个合作平台,上合组织,我们现在跟中亚有了很多的联系,我们东至沿海,西向中亚延伸。
其实再早看看,在汉代的时候,那个时候到罗马都有丝绸,丝绸之路就是来自于丝绸,还有陶瓷出口,我们原来就有合作的基础,看看国际贸易的取向,我们现在国民一系列装备制造产能过剩怎么办?另外我们很多地方还需要发展,也就是通过合作来双赢,一方面用我们相对过剩的产能去帮助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帮助他们提高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另外我们在能源供应、制造力水平上都是可以提高的,我们是双赢、互动,也就是把需求跟能力结合起来。最后是中外沿线,当然这个沿线还是挺大的,一带一路,能够占国际人口的60%,产值也是占40%,这个量是非常大的。
也就是说给我们未来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空间,如何发展,看看走出去的制造业,看看走出去谈能源合作,我们也高兴走出去,现在也有成功走出去的经验,另外我们有一些制造能力,帮助“一带一路”国家提高他们的制造力水平,这些东西为什么在国际上受到欢迎?发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买最好的装备买不起,怎么办,先买差的,稍微价廉物美的,正好中国的产品符合这个条件,外国也愿意我们自己也愿意,这就是双赢。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一提高中国的产业质量,第二在国际合作中提升中国的影响力,第三通过“一带一路”让中国好的传统理念传统文化走出去,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我曾经专门写过这个方面的文章,叫做“绿色合作,诚信为本”,诚信这个问题说起来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在网上也说过很多的办法,把我们的眼光放长远一些,西方国家在发展中都有这个问题,我们在原来价值体系、文化体系特别是在农业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些东西,受到现在工业化的影响,如何把好的东西跟现代化的东西结合起来,大家都没有成功经验,现在都指着中国一些地方,说中国诚信缺乏是不太准确的,发展中都存在这个问题,过去的社会生产方式相对都存在一些问题,中央领导还有国务院都出台一系列文件,通过制度来调整一些行为,来调整人们的价值观、文化,还有一些消费理念,我想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通过媒体宣传形成一个好的环境,对中国是非常必要的。
去年欧盟邀请我去讲循环发展问题,我讲中国,从理念到具体的产业产品,外国人听了非常感兴趣,他们对我们中国所做都怀着至少跟我说是怀着崇敬的心情,你们中国做得好,你们的规模大,你们管理得也到位,所以我们应该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应该正视我们的问题,迎接挑战,我觉得中国应该是一个美丽的中国,中国的生态文明时代很快会成为现实。这是我想主要说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