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解读

发布时间: 2015-11-06 16:18:07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佟静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十八届五中全会 公报 解读

• 中国网:

在公报发布之后,昨天晚上网友们对全面放开“两孩”政策展开热烈的讨论,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全面放开?全面放开的原因有哪些?

• 赵锡军:

我个人理解,这个政策的变化是有一个延续过程的。我记得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时候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已经对人口政策有所涉及,当时我们提出的就是单“独”两孩政策,这相对来讲是一个过渡。为什么在五中全会时,针对未来5年又制定了全面放开“一对夫妻两个孩子”的政策?这还是考虑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未来5年中所需要的劳动力的要求。

从目前劳动力的需求和劳动力的供应来看,我们劳动力的总体数量,由于人口不断老化,有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开始退出劳动力市场,进入退休阶段,就会出现某些行业、某些领域里劳动力不足和短缺。这就会影响发展对劳动力这一要素的需求,也会影响到我们未来5年总体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2020年以后下个阶段的发展。所以,我想这一人口政策的变化,在这个时候提出来,不仅是考虑到目前,还考虑到未来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我个人觉得,从我们将来经济发展的方式来讲,我们可能不仅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配合我们新的发展理念,需要高质量、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从人口政策的变化来讲,我们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量的变化,可能还要有质的提升,这可能是将来更重要的一点。这里面提到我们要建设一个国民素质更加提高、文明程度更加提高的这么一种状态。文明程度提高和国民素质提高,某种意义上也和人口政策有关系。你要有大的人口规模,同时也要有高的质量,这才是将来发展的重点。

• 杨团:

我觉得这次明确说了要全面实施“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实际上是政策的明确的拐点。以往在中央的文件里虽然也谈到过,但没有这次这么明确。这次这么明确,时机,一是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不是“老龄化社会”,我们的程度已经越来越深了。去年年底大概有一个数据,60岁以上的老人,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5.5%。按照国际标准,60岁以上占总人口10%的话就叫作“老龄化社会”,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很深了。国际上还有一个指标,65岁以上的老人如果占全体人口的14%就属于“老龄社会”,再往下走就叫作“超老龄社会”,我们已经非常接近这个指标了。所以,从目前来看,中国快速老龄化和深度老龄化已经摆在面前。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未雨绸缪,我们的人口政策如果再不做一些重要的转变,就会对后来若干年产生重要的影响。

像日本就是一个例子,日本就计算过,年轻人都不愿意生孩子了,20年后他们的1亿人口将变成6000万人口,这样国家体量将大大减少。而我们也有过一个计算,再往前走,如果按照我们现有的人口政策,未来要不了多少年,印度就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应该说在人口问题上,没有一定的数量达不到一定的质量,特别是对我们这么多人口和这么大人口体量的国家来讲。现在我们出现劳动力的短缺、家庭养老的问题,到2030年我们4个人口中就有1个老人,家庭养老已经完全不可能了。所以,现在推进积极的老龄化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社会照料,要推动长期照护领域的新政策。这些政策一方面是从儿童、从开始政策就要转换;另一方面是面对中国已经有这么多的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失智的老年人达到4000万,每年还在以很快的速度往上涨,这个时候提出人口的转换性的拐点政策是必要的。

• 中国网: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全面放开“两孩”政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举措,未来它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 赵锡军:

像杨老师刚才讲到的,首先我们要未雨绸缪,在未来5年中全面放开“两孩”政策,就是从现在开始为未来年轻劳动力的生产培养做准备。刚才你讲到2050年是很快的,我一算还有35年左右的时间,我们现在来做这个政策调整的话,年轻一代的劳动力正好处在比较容易发挥自己能力的时候,那时候如果我们有了比较多的年轻劳动力,也许刚才讲到的30%的老年人口的比例不再那么严重,每个家庭可能承担的养老任务不会那么重,整个社会人口结构也不会老龄化那么严重。更重要的是对经济的发展来讲,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和有相当规模的劳动力,使劳动力短缺的现象有所缓解,以保持经济在未来持续发展,特别是保证我们未来第二个百年目标能够更好地、顺利地实现。我觉得这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 中国网: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时期的一个硬任务,如何理解全面小康?它涵盖了哪些方面?为了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我们需要重点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 赵锡军:

从经济角度,我们刚才讲到的有两个硬任务,到2020年是两个翻两番的任务。我觉得从经济的角度来讲,摆脱贫困、生活不窘迫,大家生活得相对比较快乐,这个时候就是一个小康社会了,我们比较满意了。当然有主观的判断,也有客观的要求。从经济指标来说,人均GDP比2010年翻两番,总规模也要比2010年翻两番。按照这个测算,到2020年,人均GDP要达到13000美金左右。按照目前联合国相关的一些统计,人均GDP超过12600美金就算是中高收入国家,那个时候我们就要进入到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这个意义非常重要。

• 赵锡军:

如果你达不到那个程度,到了那个时候意味着我们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就跨不过去,就会像现在很多拉美国家那样,永远发展不到发达国家的行列,永远原地踏步,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越过这一关,就意味着我们后面能够超越中等收入陷阱,朝着发达国家的目标更好地、更快地迈进一步,为后面我们更好的生活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这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

• 赵锡军:

另外,全面实现小康,我也看到了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来发展“五位一体”的理念,不仅仅是经济,包括社会、生态、文化,包括其他的方方面面,是一体化发展的。经济方面提升了,其他方方面面也要有所提升,包括总体的素质、管理、治理、国民的行为都要有所提升。这里面有一些客观的要求,特别是像社会保障方面,脱贫方面,不能再有贫困人口了,社会保障方面也要有一个底线、保持一定的质量,国民生活相对来讲有尊严,这些东西我想有客观的要求。当然,还有刚才我们讲到的,你自己感觉上怎么样,是不是幸福,这是主观体验,可能是一个全方位的东西。

• 杨团:

我觉得重要的是在扶贫方面,这次非常明确地提出全面建设小康,所有的贫困县都要摘帽,过去区域性的差异,特别是像西藏、贵州、云南等地及老区,它们要区域性整体脱贫,而这种整体性脱贫是需要费很大气力的。我刚刚参加了一个关于西藏的会议,中央现在把资金和人力都堆上去,但用什么方式呢?光堆钱行吗?也就是说它需要很多的社会政策,包括社会政策里的生态的部分和生计的部分、生活的部分,“三生”的部分怎样做结合。所以,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是需要一种整体配置的,经济、社会、文化整体配置,特别是在这些有困难的地区要进行整体配置。这次提出来是硬任务,一定要在5年后实现的话,应该说挑战还是很大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