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王振红)8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世界可持续发展报告研究组在京发布《2015世界可持续发展年度报告》,这是我国首发的第一份针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科学与行动的专业研究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此后,人类每年对地球的需求都超过了地球的可再生能力。2011年,地球的生态承载力总量为120亿全球公顷,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7全球公顷。1961-2011年,全球生态承载力总量增加了23%,但由于人口增长,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了47%。欧洲和北美地区的人均生态承载力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高收入国家和中高等收入国家的人均生态承载力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整体上看,收入水平越高,人均生态承载力越大,高收入国家是中低等收入国家的近3倍。
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生态承载力总量,除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位居全球第三和第七外,相对不高,但其人均生态承载力除日本外,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尤其是澳大利亚和挪威,分别为全球平均水平的9.5倍和4.9倍。
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生态承载力总量最高,将近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人均生态承载力除巴西和俄罗斯外,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巴西的生态承载力总量位居全球第一,人均生态承载力是全球平均水平的5.4倍。中国的生态承载力总量位居全球第二,但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53%。俄罗斯的生态承载力总量位居全球第四,人均生态承载力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9倍。
发展中国家生态承载力总量除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外,相对较低,人均生态承载力除不丹和委内瑞拉外,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最不发达国家生态承载力总量和人均量均最低,除莫桑比克外,人均生态承载力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3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