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创新驱动发展 农业不着急赚钱

发布时间: 2014-12-15 08:43:08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王振红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柳传志 创新驱动 创新 农业 联想集团 联想控股 杨元庆

柳传志:创新驱动发展 农业不着急赚钱

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 王振红)   柳传志40岁开始创业,通过30年的努力打造了一个资产规模超2000亿元的国际化大集团——联想控股;70岁仍在锐意开拓,在既有的IT、房地产、股权投资基础上,一方面创办“联想之星”,致力于孵化创业企业,另一方面率团进军现代服务、金融服务和现代农业,不断谋篇布局,开疆拓土。在2014年12月13日举行的“创新驱动发展——联想控股媒体交流会”上,一组数据展示在众人面前,2013年联想控股合并的营业额已达到2440亿元,总资产2070亿元。在交流会上,70岁的柳传志意气风发,壮志飞扬。

柳传志是中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拓荒者、思想家。曾获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2011),美国《财富》杂志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联合评选的“中国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商界人物”(2012),“全球最具影响力50大商业思想家” (2013) 。

在30年里,他让联想从一家国有小型作坊变成一家具有清晰产权体系、具有卓越品牌价值的伟大公司。他用自己的理念带出了一支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企业家。他还用自己的投资思想拉动了更多的国企的转型和发展。

“下海”创办联想集团 推动产业变革

柳传志可以说是中国最负盛名的企业家之一。1984年开始创业时,柳传志已经40岁了。 柳传志说,1984年创业有必然性,中关村一条街上大部分公司都是1984年创立的。彼时,提倡科学院的人出来办企业,把科技成果变成产业,变成产品。联想集团正是顺应这一大潮产生。

1984年,中国科学院的11位技术人员开始创业,20万元从中关村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平房起家。最初5年,代理的业务让这家企业收入很不错,而做品牌他们并没有经验。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个决定并不容易。

90年代以前,中国政府对于电脑行业采用了封闭的保护的政策,用高关税、批文阻止外国电脑进口。这一“保护”政策的结果是电脑价格极高、质量差。最开始联想就难以获得生产许可,也不太懂得什么是市场,怎么做营销和管理。在中国,也几乎没有一家真正的企业或一本书,可以让联想效仿学习。这一政策在1991-1992年间被改变,电脑行业逐步开放,取消进口批文,大幅度降低了关税。新政策对国内电脑行业的冲击是巨大的,国有企业长城就在冲击下销声匿迹。

联想当时和外国的企业相比,像IBM等,简直是巨轮和小舟,在资金、管理、技术方面差得很远。在国外企业“大兵压境”时刻,联想从组织架构到业务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改组。

1994年,联想成立电脑事业部,由杨元庆来负责。这以后,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联想集团逐渐占据上风。现在,联想集团员工总数约6万人,营业额近390亿美元,在个人电脑领域位居世界第一。

在此期间,柳传志主导了联想集团一系列股权变革,早期冒政策风险设立员工奖励机制,另外,柳传志还设计了联想母子公司的治理结构,同时,探索出“建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的管理理念,被很多中国企业效仿。先后打造出联想集团、神州数码、君联资本、弘毅投资、融科智地等一批领先企业,培养出杨元庆、郭为、朱立南、赵令欢、陈国栋等多位领军人物。

相关阅读: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