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耘谈茶画艺术:以茶入画 “难得壶图”

2014年04月14日13:4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茶画大家 田耘 茶文化 茶境无边 茶画 不比堂

田耘茶画

茶画大家田耘先生

田耘茶画 

田耘茶画作品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魏博)茶画历代有之,在中国茶文化里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茶人所青睐,茶与画的结缘,在中国茶文化史上是非常值得大书一笔,然而茶画概念仅在中国近代史中有阐述,在中国美术史中却没有记载,茶画大家田耘先生将茶画系统化、理论化、体系化,弥补了茶文化史上的这一缺憾,因此他被誉为“茶画第一人”。

竹影清风,流水潺潺,琴音渺渺,古色古香的“不比堂”中,散淡清逸的茶画大家悠然品茗,汲取着茶文化的精华,参悟着人生的苦与乐。茶汤渐沸,飘烟依依,田耘先生在茶香的弥漫中讲述着他对茶文化的感悟,对茶画艺术的挚爱……

“难得壶图”,茶画难画,禅茶之画更难画。禅,本不可说,也本不可画,乃用心体悟的;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岂能用一个“茶壶”所能画尽。田耘先生认为,茶画艺术的创作是建立在学术意义上的创作,她在表现形式上是宽泛的,人物、山水、花鸟皆可入画,中国画语言的发挥尽可率性为之;然而至关重要的是要通过对物象的描绘诠释一种文化理念的存在,如果画面当中仅以一把茶壶的存在而称之为茶画,那也太过浅薄了。

如何将学术性与趣味性和谐共处于一幅作品中,这就是茶画艺术不同于其他绘画艺术的根本所在;深入探讨茶画艺术的学术性对于一个茶画艺术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幅茶画作品中,人境与物境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含义。如:画中置一僧人,僧人倚松而品茗,僧人、茶壶、松树,构成了一幅很简约的茶画作品,此作品中的每一个物象都代表了各自的文化特质,僧是禅的化身,松(松竹梅兰菊等)所承载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旷达、清寂、正直向上的人格象征,茶壶恰恰融入了前二者的生命特质,是茶文化的化身,此三者自然地构成了“禅茶一味”的空逸、大虚、大和之境。

田耘先生认为,中国茶画艺术走到现在,已不满足于纯中国画笔墨意义上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在创作中嵌入茶文化的灵魂——“和”。“和”的理念应是左右茶画创作的主线所在,只有在这个“和”的主线统领之下,中国茶画艺术才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发扬光大。以心运笔,以笔画茶,以茶育和,以和生静,以静生悟,以悟而开茶画艺术之门,这是一条良性循环的创作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文化意义高等价值的茶画作品,也才能达到学术性与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田耘先生指出,艺术是心灵的自由创造,是艺术家人格魅力,艺术修养,学问积淀,社会阅历的综合产物。他强调,画品当如人品,茶画表现在其人文思想,是可以触动人们心灵深处的艺术,使人感悟到中国茶文化的深沉。他认为,茶画艺术从无到有,到发展壮大,理论化,体系化,还有非常广大的发展空间。茶画艺术还在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需要更多人共同努力。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田耘说,一杯茶可以改变很多人,在如今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人们空虚的心灵急需文化的滋养,一杯清水在手,添入香茶几许,茶文化的魅力可洗涤心灵的尘垢,令人神韵清爽,人应该学会享受静守一杯茶的光阴。

古琴依然在耳,书香、墨香、茶香充盈书斋,“不比堂”主人采菊倦归,悠然品茗,铺下宣纸,精调水墨,心境淡然,成就一幅茶画。

相关阅读:

书画名家田耘专栏

茶画大家田耘谈“茶德”:茶之道,和为贵

茶画大家田耘谈“茶境”:敬、静、净、境

茶画大家田耘:茶馆举步维艰 文化缺失是主因

茶画大家田耘:孔子文化与茶文化的共通点是"和"

茶画大家田耘谈"禅茶":茶如人生 拜佛不如"行"佛

茶画大家田耘谈茶文化:茶境无边 茶如人生(图)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