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画大家田耘谈茶文化:茶境无边 茶如人生(图)

2014年04月14日10:4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茶画大家 田耘 茶文化 茶境无边 茶画 不比堂

田耘茶画

茶画大家田耘先生

田耘茶画作品

茶画大家田耘先生画室“不比堂”中,一盏雅致的灯上写着“敬、静、净、境”。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魏博 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魏博)一瓯茶,一盏灯,一炷香,一卷书,一幅画,一曲乐……古色古香的“不比堂”中,散淡清逸的茶画大家与手中清茗深情相视,进行着心灵的沟通,汲取着中国茶文化的精华,参悟着人生的苦与乐——走进田耘先生的画室“不比堂”,一番如梦如画的景象映入眼帘。竹影清风,流水潺潺,琴音渺渺,这个隐在喧嚣城市中的桃源仙境,不禁令人感受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

茶汤渐沸,飘烟依依,一杯清茗在手,田耘先生在茶香的弥漫中讲述着他对茶文化的感悟,对茶画艺术的挚爱,对茶馆文化的忧思……

茶之道,和为贵

茶,饮中隐士,人之清友。田耘先生与茶结缘,研究茶文化、从事茶画艺术至今已十载,在茗香熏陶的十年里,他对中国茶文化有了很深的感悟,茶对于他来说,已不仅是解渴的饮品,而早已成为他的“斋中清友”。

“人在草木间”构成了一个极普通的中国字“茶”,“茶称瑞草魁”,田耘先生说,茶这一人间瑞草,得天地之灵气,咀人文之精华,涵万象之化育,育民族之魂魄。一瓯苦茗在手,或文人雅聚,或高士清谈,或围炉夜话,或竹中窥月,或佐茶对弈,或酝思书案,这壶苦茶总能与你和谐相依……

茶,沿着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漫漫长河,一路走来;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深深情结;一路走来,她几乎亲历了华夏民族的每一次沧桑巨变;她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人文信息、美学信息等岂能用一个“茶”字所能言尽。儒家讲“品德”,道家讲“道德”,佛家讲“功德”,不妨说茶讲“和德”,茶文化的终极追求恰恰融合了儒、道、释三教的精华,其思想精髓就是“和”。

田耘认为,由个体的人推及整个国家、民族,茶文化“和”的理念无处不在,最平凡不过的人与人之间的对饮之中,茶总能让人相敬如宾,和谐共处;她在一定程度上软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难道不是“和”吗?

“敬、静、净、境”,茶境无边

茶境无边,无边茶境。“境由心造”,茶境乃“和”之大境,营造这一大美之境,需要一颗内蕴深厚,学养丰富的“心”。

“敬、静、净、境”四个字饱含着田耘先生对茶境的高度凝练,“敬”是指敬天爱人,敬畏之心,一个人生活在世上,首先应对万物心存敬畏,才能与之和谐相处;“静”是指岁月静好,不焦不躁,静以养心;“净”是指心地纯净,人品干净;“境”是指“和”之大境。人的心需要经过“敬、静、净”三个阶段的修炼,才能达到至高的“境”。

田耘先生将其画室取名“不比堂”,“不比”二字来自《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邢昺疏:“忠信为周,阿党为比。言君子常行忠信而不私相阿党。“不比”的另一层含义,即不与人比,体现了他淡然若水、洁身清远的心境。

相关阅读:

书画名家田耘专栏

茶画大家田耘谈“茶德”:茶之道,和为贵

茶画大家田耘谈“茶境”:敬、静、净、境

茶画大家田耘:茶馆举步维艰 文化缺失是主因

茶画大家田耘:孔子文化与茶文化的共通点是"和"

田耘谈茶画艺术:以茶入画 “难得壶图”

茶画大家田耘谈"禅茶":茶如人生 拜佛不如"行"佛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