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四、发展重点
(一)以粮食产能建设和高产创建为重点,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实施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山东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统筹实施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科研创新能力建设、良种繁育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整合资源,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抓好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大规模推进整建制高产创建。在全省建设2000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并选择基础较好、增产潜力大的85个县(市)和600个乡镇,实行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发挥高产创建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粮棉油稳定增产,保障有效供给。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良种工程、配方施肥与沃土工程、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十二五”期间,在基本稳定现有种植面积的情况下,全省粮食平均亩产达到450公斤,比2010年增加42公斤,增长10.3%,其中:全省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25公斤,比2010年增加40公斤,增长10.4%;玉米平均亩产达到480公斤,比2010年增加44公斤,增长10.1%。棉花、油料单产和总产均得以同步提高。
(二)以园区建设和品牌创建为重点,大力发展高端高质农业、高效特色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抓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积极推进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高效生态和高端高质农业发展步伐。积极开展畜牧、水果、蔬菜、食用菌、茶叶、花卉、中药材等标准园创建活动,大力实施畜牧、水产、水果、蔬菜和花卉苗木产业振兴规划。加大 “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力度,积极保护和开发传统名牌产品,挖掘新兴区域性名特优产品,进一步叫响“山东品牌”。把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农民增收新途径,引导开展乡村旅游,以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为主题,发展农家大院、田园风光、城郊休闲等多种形式的休闲观光农业。通过开展星级创建活动,逐步推进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快速提档升级,打造品牌,实现以旅游观光促农增收。力争到2015年,全省高效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升,高效特色农业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的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达到65%;全省星级休闲农业企业达到50家。通过实施五大产业振兴规划,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其中蔬菜、水果两项增收1000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300元。
(三)以增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推广能力为重点,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牢牢抓住国家继续实施转基因作物育种工程的有利时机,以培育高产、优质、专用性强的新品种为重点,加快良种国产化步伐,力争在农作物育种技术和新品种选育方面实现突破。以启动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加快高效种养业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大力开发和应用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等实用技术,努力实现节本增效。引导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实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和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为抓手,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步伐,建立健全农技推广长效运行机制。以推广绿色控害技术和专业化统一防治为重点,加快提高植保持续稳定控害能力,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继续组织好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的推介发布,争取有更多的技术和品种列入国家和省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以“三大培训”工程为主要抓手,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力争到2015年,全省基本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构建高效的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形成“农科教”、“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工作格局。培育10个动植物主导品种,研发100项关键技术,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率提高到56%,培训105万个农民辅导员示范农户和8万名农村创业人才,阳光工程培训75万名农村劳动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