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

2013年03月07日19:0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教育均衡发展 科学发展观 循环型农业 城镇就业困难人员 奖励扶助 中职教育 预算执行 预算草案 预算单位 预算编制

  三、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2013年财政预算任务圆满完成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密切关注经济运行趋势,用好用活财税政策,积极发挥财税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结构优化,推动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继续加大政府公共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促进财政与金融政策的深度融合,保持足够的投资强度,支持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促进释放投资对省内需求的拉动;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支持拓宽民间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和民间投资参与重点项目建设。二是着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支持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围绕培育十大特色工业,支持实施发展循环经济和园区建设,整体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加财政科技投入,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基础科研、科技“123”、农牧业科技工程等项目实施,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落实好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和发展专项资金,不断增强发展能力。三是支持扩大消费需求。建立健全财政支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十大服务业协调发展,争取将我省交通运输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纳入国家“营改增”试点范围,促进全省服务业提质增效;认真落实保障房建设、节能产品消费补贴、住房货币化改革等鼓励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提升消费水平;支持实施收入倍增计划,进一步规范津补贴,继续深化部分民生工程货币化改革,加大惠农补贴力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能力。四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统筹推进东部城市群、西宁新区、格尔木新区、主要交通旅游线路精品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促进城镇个性化发展。支持实施一批市政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创新投入方式、合理配置资源,支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五是支持强化“三农”基础地位。在继续加大对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攻坚以及新农村建设支持力度的同时,着力推进高原现代农牧业、生态畜牧业、循环型农业发展,加大农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支持打造一批特色绿色农牧业和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支持创新农牧业经营体制和完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促进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六是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推进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和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支持实施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支持新能源、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支持湟水河流域综合治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七是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加快构建与“三区”特别是园区发展相适应的财税体制机制,增强园区集聚带动效应。加快推进“三区”建设,支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有序流动。支持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加强社会管理,推动灾区发展振兴。运用财政政策引导推动经济社会领域和企业改革创新,增强投资效果。

  (二)坚持不懈做大收支总量,进一步增强保障能力。积极主动适应宏观政策发生的新变化,进一步强化财政增收措施,坚定不移做大财力总量,持续增强保障发展的能力。在收入上,进一步强化财政增收措施,在积极培植财源,依法加强征管,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确保财政预算收入目标实现的同时,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坚持不懈做好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工作,特别是要在寻找新的增长点上下功夫,力争中央支持有新的突破,确保全省财力稳定增长。继续发挥财税政策和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支持解决增加投入问题,做大做强政府融资平台、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支持组建省级大型担保公司,提升融资担保能力;管好用好保障房私募债资金,积极支持中期票据发行工作;落实好财政支持金融发展政策措施,推动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继续坚持把抓好外贷、引资等作为弥补财力不足的有效途径,支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多渠道扩大政府支配资金的规模。在支出上,继续强化预算支出管理,完善提前预拨、垫付资金、强化责任、通报制度、压缩结转等制度措施,加快支出进度,确保重点支出需要。同时,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艰苦奋斗,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压缩不合理开支,切实把钱用在刀刃上。

  (三)坚定不移支持民生建设,努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继续把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使民生水平和层次不断得到新的提升。一是支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支持就业创业政策,支持落实创业培训、职业介绍、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政策,重点支持大中专毕业生专项就业培训工程,支持实施三江源生态移民技能培训计划,统筹支持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二是促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实施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城乡基本养老、工伤、生育等保障覆盖面,视情提高有关社保项目的补助标准,完善城乡低保、临时救助、残疾人等社会福利制度,推进相关设施建设,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和奖补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严格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法定增长、占比要求相关政策,继续支持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工程、教育基础薄弱县高中建设以及中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在全省建立“1+9+3”教育保障机制,实施三年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支持扩大学前一年教育和三年中等职业教育政府资助范围,推动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四是推进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继续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和全科医生等人才培养,继续提高城乡医疗筹资及保障水平,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和奖励扶助等政策。五是统筹推进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支持配合做好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工作,继续支持推进游牧民定居工程、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农村奖励性住房和城镇保障性住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居住水平。六是推动文化旅游繁荣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支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广播电视和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高新技术融合发展。同时,注意调动居民群众及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民生建设。七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全面落实财政支持基层组织建设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政策措施,继续实施基层政权建设项目,支持社区建设,探索建立鼓励干部到乡镇、到基层工作的报酬激励机制,改善服务条件、提升服务水平。落实维稳经费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处突能力,统筹支持食品药品、公共安全等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深入推进财政改革,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继续把支持全省重点领域改革作为重要任务,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推动财政管理水平上台阶的重要举措,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努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一是继续推进财政机制改革。建立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省对下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强化激励约束。继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二是建立健全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深化公共财政预算改革,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探索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三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综合预算编制水平。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优化支付流程,强化动态监控机制,扩大财税库银横向联网范围,巩固改革成果;继续扩大公务卡用卡范围,落实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制度;切实加强银行账户规范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继续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全面清理取消过渡户,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审核,切实提高采购执行效率;进一步加大对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规范运行;建立健全采购单位、评审专家、供应商和采购代理机构的考核评价机制、不良行为公告制度以及政府采购市场禁入制度,维护政府采购市场秩序。四是积极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依法公开经同级人大审查批准的财政预决算,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稳步推进重点民生专项支出公开,进一步公开“三公”经费支出。

  (五)坚持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坚持依法理财,夯实管理基础,强化财政监督,以提高财政绩效为导向,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夯实绩效管理基础,切实加强对州(地、市)、县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考评工作的指导,推进上下联动,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稳步扩大专项支出绩效评价范围,深入推进省级部门重点项目和整体支出综合绩效考评,加大评价结果应用力度,健全评价结果与预算、项目安排结合机制,严格兑现奖惩,促使预算单位强化自我约束,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二是强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正确处理支持发展与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关系,既要通过合理、适度、规范举债支持发展,又要通过建立健全偿债准备金制度、债务风险防范预警和通报制度等,加强规范管理,有效防范财政风险。三是切实加强财政监督。进一步创新财政监督方式方法,重点加大对重大财政政策实施、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和内部管理方面的监督检查,逐步建立预算监督信息共享和情况反馈机制,提高监督检查的质量和层次,确保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

  各位代表,今年财政工作的任务异常繁重艰巨。我们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认真贯彻本次会议做出的决议,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在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的伟大实践中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页   1   2   3   4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