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二)201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758.81亿元,完成预算的140.65%,增长31.04%。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地方教育附加收入28.64亿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27.39亿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25.41亿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39.04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375.63亿元,彩票公益金收入10.4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38.59亿元,车辆通行费收入157.82亿元。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753.54亿元,增长45.7%。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教育18.27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7.4亿元,城乡社区事务501.78亿元,农林水事务24.24亿元,交通运输164.52亿元。
2012年,省级政府性基金收入253.82亿元,完成预算的94.44%,增长0.37%。其中:农网还贷资金收入8.1亿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14.17亿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27.34亿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25.21亿元,彩票公益金收入10.4亿元,车辆通行费收入156.81亿元。省级政府性基金支出218.26亿元,增长19.47%。其中:教育10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05亿元,城乡社区事务18.76亿元,农林水事务4.78亿元,交通运输164.43亿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9.11亿元。
(三)2012年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省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2.84亿元,完成预算的100%。省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2.84亿元,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7.9亿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0.8亿元,其他支出3.04亿元,补助市县支出1.1亿元。
现在全省财政收支正在核实清理,中央补助结算对账尚在进行,最终数据与12月份月报数相比会有一些变化,待决算汇审编出后,再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
(四)2012年财政主要工作及特点
1.奋力克难攻艰,财政收入任务超额完成。针对收入增长趋缓的形势,各级财政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做好收入组织工作。年初,及时将收入任务分解到国税、地税和市区财政部门,完善市区收入奖励办法,夯实收入任务。执行中,先后多次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和财税联席会,协调解决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问题。下半年,实行包市抓收入责任制,组织工作组,分市区检查预算执行情况,督促收入进度。通过各级财税部门的不懈努力,2012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分别增长18.59%和24.86%,财政收入任务超额完成。
2.狠抓支出进度,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坚持把加快支出进度作为贯穿全年财政工作的重点来抓。加大对省级部门支出进度通报力度,督促部门提前申报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省级专项资金预算在9月底前基本下达,比往年提前2个多月。对重大、紧急支出,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做到快安排、快审批、快拨付,努力提高支出的均衡性。加强资金调度,对资金周转困难的市县,区别情况超调度资金,缓解了资金压力。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全省财政支出完成调整预算的92.64%,位居全国前列,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3.实施“两轮”驱动,保增长措施及时有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各级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全省财政支持经济建设资金达到745亿元,其中省财政一次性整合筹措资金11.28亿元,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资金,落实各项贴息补助政策,为稳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全面落实中省出台的调结构、转方式、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结构性税收减免政策,全年减免税235亿元。取消了4项省级涉企收费项目,免征200家非生产性外贸企业水利建设基金和小微企业2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6000多万元。制定支持大西安、渭南“陕西东大门”建设以及韩城计划单列市发展等财税政策,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支持区域协调发展财税政策体系。
4.坚持民生优先,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坚持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全年财政民生投入达到2662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80.02%。教育方面,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和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政策体系,实现了贫困生资助和各级学校公用经费两个全覆盖,截至2012年共支持和引导高校化解债务102亿元,基本消除了省属高校债务。医疗卫生方面,基本实现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等“全民医保”,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居民近3600万人。药品“三统一”制度向两头延伸,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在全省107个县区全面推行。社保方面,全省所有县区全部纳入国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连续8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人均每月达到1888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高了城乡低保、五保和优抚对象的生活补助标准,率先实行了“失独”家庭扶助政策。就业方面,投入4.65亿元,用于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引导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107.13亿元,直接扶持就业10.79万人。保障性住房和移民搬迁方面,全省提前6个月实现了国家要求的年底前保障性住房开工率100%的任务,开工率居全国前列,受到国务院表扬。省财政筹集整合资金34.78亿元,支持陕南8万户、陕北1.7万户移民搬迁。同时,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兑付各类惠农补贴资金62.4亿元。
5.推进财力下移,基层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加大对市县的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下达补助资金259.22亿元,较上年增加50亿元,增长23.9%。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下达补助资金30亿元,加大对财政困难县的补助力度。完善省对县区财政激励约束考核办法,安排奖补资金10.24亿元,激励县区科学发展。按财政供养人员计算的全省县级人均财力从2011年的6.2万元提高到7万元以上,市县财政保工资、保运转、惠民生、促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6.深化各项改革,财政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编制了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编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预算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断提高。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捆绑使用各类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实施政府采购信用担保,选择了3家信用担保机构、14家合作银行,为参与政府采购的中小企业提供履约和融资担保,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降低了投标成本。稳步推进预决算公开,省级43个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支出,10个部门公开了2011年部门决算。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检查力度,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2012年是本届政府的最后一年。回顾过去的五年,我省财政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五年,是财政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卓有成效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全省财政总收入2012年达到2800亿元,是2007年893亿元的3.1倍,年均增长26%;全省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00亿元,是2007年475亿元的3.4倍,年均增长27%;全省财政支出达到3327亿元,是2007年1054亿元的3.2倍,年均增长26%;县级财政供养人员人均财力从3.07万元提高到7万元以上。五年全省财政支持经济建设累计投入2660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5.1倍;财政民生累计投入9255亿元,年均增长28.7%,民生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比重从71.5%提高到80%。
在我省财政事业稳步发展的同时,财政运行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对能源、资源等行业依赖度过高,收入结构比较单一,收入稳定性有待加强;财政保障的公共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需要保障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不断增加,特别是民生支出刚性较强,新增财力难以满足各方面需求;财政专项资金设置较多,项目准备不充分,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充分发挥;部分县区财力水平比较低下,保障能力不强;一些地区和部门财政资金紧张与铺张浪费现象并存,财政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