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

2013年03月07日19:0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预算草案 保税港区 渝东南民族地区 科学发展观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惠农政策 奖励扶助 富农政策 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职学生

  第四,兼顾公平效率,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财力向区县和农村倾斜,注重分类扶持,着力扶助“三农”、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区县运行,进一步增强城乡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加大“三农”投入。全市“三农”支出712.8亿元,增长22%。拨付28.5亿元,落实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支持高标准农田和粮油、蔬菜基地建设,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筹集扶贫资金17.8亿元,增长27%,推进整村扶贫和高山生态移民搬迁,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投入91亿元,推进大中型水库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改善堰塘、沟渠等农田水利设施,加强防汛抗旱能力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拨付42.9亿元,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增加农村客运线路及班次,对村级公益事业实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帮助农村居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奖补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引导金融资源服务“三农”。坚持财力倾斜,农村教育、社保、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得以保障。

  ——支持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安排转移支付19.7亿元,对生态功能区的社会事业发展予以补助。落实中央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和三峡水库库区基金等81.3亿元,支持移民安稳致富、长江两岸生态屏障建设、库区地灾防治及环境保护。拨付47.3亿元,修建污水管网和垃圾中转站,补助城乡污水、垃圾处理。安排2.3亿元,支持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拨付39.8亿元,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落实退耕还林补贴政策,支持天然林保护工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安排25.1亿元,推动企业环保搬迁,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安全生产,创建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

  ——保障区县平稳运行。针对部分区县财政收入回落、支出刚性增长的困难,通过提前下达70%转移支付、加大资金调度力度和代垫偿还中央转贷到期债务等措施,防止了在建项目资金断链,支持了养老、医疗、津贴补贴、绩效工资及时足额兑现,保障了区县财政正常运行。全年市对区县各项补助总额达到1211.3亿元,增长13.9%,其中财力补助489.9亿元,比上年增加116.9亿元。中央民生政策专项用于化解教育、国企改革等遗留问题的62.3亿元已按既定用途全部落实到位。在财力下沉的同时,坚持分类扶持,提高万州、涪陵、黔江等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支持远郊区县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三峡库区、渝东南民族地区改变面貌,加快116个小城镇建设。区县最低人均财力提高到8万元以上,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民族地区的人均财力提高到10.9万元。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全市财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坚持科学理财,注重统筹兼顾,积极主动、稳健扎实地推进财政工作,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保障和支撑了重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财政实力大幅提升。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从577.6亿元增加到1703.5亿元,五年累计5469.5亿元,比上个五年增加4090.1亿元,年均增长31%;支出从1016亿元增加到3055.2亿元,五年累计9728.6亿元,比上个五年增加7141.3亿元,年均增长31.7%。全市基金预算收入从385.8亿元增加到1434.4亿元,支出从432.5亿元增加到1464.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8.9%和35.7%。财政实力的提升,为贯彻落实全市重大决策部署提供了有力保障。

  扶持经济富有成效。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越是在困难之时越注重处理“取”和“予”的关系,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出口退税和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加强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有针对性地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及时兑现各类财税扶持政策,着力提振实体经济,帮助企业“过冬”。财政政策和资金的落实,促进了经济持续增长,为财政增收夯实了基础。

  民生投入力度更大。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以及与百姓生活直接相关的环保、安全等,完善投入机制,坚持全市一般预算50%以上用于民生,支出从513亿元增加到1606亿元,五年累计6740亿元。教育、就业、住房、文化及生态环保等惠民政策更加完善、更重公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养老、医疗等提标扩面、覆盖城乡,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区县发展更趋协调。全市一般预算75%以上用于区县,市对区县财政补助从480.8亿元增加到1211.3亿元,五年累计4183亿元,比上个五年增加2918.3亿元。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超过2000亿元,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得以落实,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18个贫困区县的人均财力从3.8万元提高到10.4万元。“两翼”地区一般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增速高于“一圈”,“圈翼”的人均一般预算支出比从2007年的1.7:1缩小到1.2:1,人均财力比从1.8:1缩小到1.7:1,区县发展内生动力增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缩小。

  财政管理切实加强。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改革覆盖到所有市级预算单位。优化定额管理体系,加强预算刚性约束,年初预算到位率和支出均衡性得以提高。坚持量入为出、可持续的财政平衡观念,市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收支平衡、不打赤字。建立区县政府性债务统计制度和以负债率、债务率等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近三年均对区县实施风险预警。注重审计、会计等监督检查结果的运用,预算会审、投资评审更见实效。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民理乡代管”覆盖全市大部分乡镇。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公开范围扩大到83个市级部门。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水平进一步提高。

  尽管这五年财政在总体规模、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清醒认识到,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区域差距大,仍然处在欠发达阶段,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以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要求来衡量,全市财政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收入规模偏小,财力并不宽裕,财政总体实力仍然不强;区县间收入总量、人均财力差距较大,均衡性有待提高;部分区县政府性债务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管控工作还需加强;一些专款的使用较为分散,浪费、套取财政资金的现象仍然存在,资金使用绩效亟待提升。对这些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