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品市场走势错综复杂 受五因素影响

2012年09月17日15:3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国际商品市场 走势分析 大宗商品 供需关系 新兴市场 资金抽逃 货币市场 商品进出口 供应垄断


  三、主要商品市场发展前景

  农产品 国际粮价于2010年下半年开始急速攀升,至2011年2月达到历史高点。4月以来,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同时本年度粮食播种面积受高价格刺激而大幅增加,预期粮食供应局面将大为改善,粮价有所回落。FAO编制的价格指数显示,8月粮食价格比2月高点下跌2.3%,比上年同期上涨36.3%。粮价上涨推动了农产品综合指数及肉、奶、油等各类价格指数的上涨,特别是肉类,8月FAO肉类价格指数比年初上涨8.2%。肉价持续上涨成为许多国家CPI上涨的主因。展望全年,粮价仍将受到支撑而保持高位。首先,全球各地的恶劣天气导致部分农产品减产。美国产区天气异常,玉米和大豆单产和总产量均低于期望值。巴西大豆主产区受到严重干旱威胁,播种前景和产量潜力堪忧。其次,低水平库存令市场担忧。尽管俄罗斯已解除谷物出口禁令,但不足以抵消其他国家恶劣天气造成的减产和需求增长。国际谷物理事会(IGC)估计2011/12年度全球谷物供应缺口为1000万吨,库存将下降至四年来的最低水平3.34亿吨。第三,主要出口国贸易政策的影响。泰国新政府考虑于收获季启动为期一年的“农户收入保障工程”,其设定的大米最低保护价比目前市价高出25%-40%,一旦该计划付诸实施,大米出口价格将因此大幅提高。

  石油 原油供需多年来处于脆弱紧平衡。2011年以来中东北非局势不稳对世界石油供应有一定影响,导致布伦特原油和美国西德克萨斯原油价差拉大。为弥补利比亚、尼日利亚、伊朗等国的产量下降,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其他成员纷纷超配额生产,7月份沙特阿拉伯石油产量更是达到30年来最高。国际能源署(IEA)估计,2011年全球石油日消费量约8950万桶,比上年增长1.4%,2012年增长1.8%至9110万桶。其中OECD国家2011年比上年减少34万桶至4580万桶,下降0.9%,2012年则与2011年大致持平。需求增长将全部来自非OECD国家,2011年和2012年分别增长3.7%和3.8%。2011年全球石油产量预计为日平均8870万桶,略低于消费量。但考虑到随着中东北非产油国形势稳定,石油生产逐渐恢复,且持续高油价刺激了油页岩等非传统油气资源及其他新能源投资增加,石油供需形势有望趋于缓和,油价难有大幅上涨。此外,随着大宗商品金融属性普遍增强,资金对商品期货的投资热点日趋多元化,石油的风向标作用有所减弱,波动幅度将有所收敛。

  有色金属 受世界经济形势和劳资纠纷、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影响,2011年以来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价格起伏不定,总体呈高位震荡运行格局。未来一段时间,欧美需求乏力、投资不振,新兴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有色金属需求增长将放缓。然而居高不下的价格已令生产商开始消化库存,前期铜、铝、铅等多种有色金属的交易所库存明显回落,未来补充库存的需求有助于提振市场价格。全球性通货膨胀大大抬高有色金属生产成本,也抑制了价格水平下跌空间。此外,出于保护资源和本国工业等目的,一些主产国加征资源税或出口税,也使金属价格难有大幅下跌。

  纺织纤维 2011年以来,由于需求增长、产量连年下降,棉花供需失衡,全球库存水平跌至15年来低点,棉价大幅上涨,棉花展望CotlookA指数于3月初达到历史高点。在高价格刺激下,本年度棉花播种面积继上年度扩大11%后再增7%。尽管美国遭遇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棉花生产和出口受到一定影响,但全球产量仍有望达到创纪录的1.24亿包,目前的供应紧张状况将得到缓解,棉价将显著回落。随着棉纱和竞争性化纤价格亦随棉价上涨,纺织品和服装的整体价格水平将有所抬升。医疗、汽车、装饰等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蓬勃发展,纺织纤维及面料在功能性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钢铁 据国际钢铁协会统计,1-8月全球粗钢产量10.1亿吨,比上年增长8.3%,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增产,其中尤以南美和亚洲产量增长最多,分别为13.2%和9.5%。预计2011年和2012年全球钢材消费量将分别增长5.9%和6.0%,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占世界钢需求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到72%。供需两旺推动钢价走高,截至9月末,CRU钢材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12.7%。在市场旺盛需求和供应垄断、出口国限制政策的供需双重影响下,2011年铁矿石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持续高价刺激了矿山投资,全球铁矿石供大于求因素正在累积,未来矿价有向下调整需求。自从2010年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发生重大改变以来,世界主要商品交易所都陆续推出了铁矿石掉期合约,更多衍生工具也在酝酿中,铁矿石定价机制正发生根本性变化。

  机电产品 欧美国家制造业经理人指数(PMI)显示,其制造业在年初强劲扩张后,于二、三季度再次陷于疲弱。其中,中间产品生产降幅明显,机械和工程部门相对较为活跃,主要是新兴市场需求旺盛、企业设备投资逐步复苏,为先进工业国带来了持续增长的机械设备订单。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协会(VDMA)统计,2011年上半年,德国机械设备出口689亿欧元,同比增长18.2%,接近2008年同期金融危机发生前的水平。据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日本机械订单统计,6月份日本机械订单出现大地震后的首次环比增长,增幅为9.3%,其中震后重建和来自新兴市场的工程机械产品需求是主要增长点。但从世界范围看,未来机床及大型机械设备市场增速将放缓,需求将由新产品逐渐转向改造和再制造,技术支持、备件供应链、维修升级服务等将有巨大市场潜力。

  由于对经济再度陷入衰退的担忧,电子产品生产和销售总体疲弱。信息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预计,半导体市场产能过剩、需求乏力、库存增加、营收放缓,2011年全球半导体销售收入将比上年下降0.1%。消费电子产品中,预计2011年全球个人电脑产量仅增长3.4%,手机市场也放慢至11.5%,远远低于前几年的增速。但平板装置、智能手机等新型消费电子产品需求仍强劲。新领域的电子应用将是电子行业未来热点,如医疗电子、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新能源成为各主要经济体政府力推的新兴产业,日本大地震造成的严重核电站事故使各国对核电发展更加审慎,风能、太阳能产业潜力巨大。欧洲对风电发展兴趣日浓,预计到2020年,风电占欧盟电力需求的比重将由2010年的5.3%提高到15.7%。2011年以来欧盟主要国家光伏补贴政策陆续出现调整,同时受风电挤压,过去几年持续增长的欧洲太阳能产业前景受到严重影响。美国政府继续对大型太阳能项目给予支持,美国光伏市场有望保持强劲增长。

  2011年上半年,发达国家汽车市场普遍不景气,新兴市场增速明显放缓。欧洲大部分国家以旧换新优惠政策到期,加之债务危机影响,各国车市普遍降温,上半年轿车累计销售量同比下滑2%。大地震严重影响日本汽车生产和销售,原已疲弱的汽车市场更加萧条,8月份日本汽车销量连续第12个月缩减,同比下降25.5%。预计要到2012年下半年,日本汽车供应链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美国是汽车成熟市场唯一亮点,上半年轻型车累计销售量同比增长10.8%。2011年上半年,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家新车销售同比增长9%,与2010年上半年37%的增速相比大为放缓,但仍是前景最乐观的市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业发展热点,但目前电动汽车发展主要依赖政府提供补贴,未来2-3年有可能出现供过于求。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需求不足,海运市场持续低迷,运力过剩,使得造船业一直未能从经济危机打击中恢复。2011年1-7月全球合计新接订单430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7%,干散货轮、油船、集装箱船订单均大幅减少。船价一直低位徘徊。在成本持续上升压力下,造船业盈利空间不断缩小。面对严峻形势,造船业竞争向超大型化、专业化、节能低碳方向发展,1万标准箱以上的集装箱船增长迅速,液化气运输船、离岸钻井设备广受青睐。国际海事组织(IMO)2009年推出的强制性能源效率设计指数(EEDI)将于2013年1月1日生效,对新船建造过程中的船舶设计、生产工艺技术、配套设备、新能源技术应用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