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品市场走势错综复杂 受五因素影响
2012年09月17日15:3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国际商品市场 走势分析 大宗商品 供需关系 新兴市场 资金抽逃 货币市场 商品进出口 供应垄断
二、影响国际商品市场变化的因素
现阶段,国际商品市场走势不仅取决于商品本身的供需,同时还受货币因素、主要国家经济政策、地区局势的显著影响。市场对未来经济形势和商品供需的预期仍是决定商品价格水平的基础,但随着大宗商品金融属性越来越强,资本力量对短期价格变动的影响越来越大。未来一段时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前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价格进一步回调的风险加大,但考虑到一些供需因素,价格下跌幅度将受到抑制。据英国经济学人情报社(EIU)8月份的预测报告,2011年大宗商品价格将比2010年上涨30.8%,2012年比2011年下跌9.2%,但仍高于2010年价格水平。其中食品饮料和工业原材料2011年分别比上年上涨32.4%和27.8%,2012年则分别下跌11.8和6.5%。
展望2011年四季度和2012年,国际商品市场充满变数,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世界经济复苏过程曲折而漫长。继年初的良好开端后,国际金融市场再现动荡,西方主要经济体经济低迷,投资不振,就业情况不佳,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日浓。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占全球生产总值2/3以上的发达国家仍是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多数新兴经济体面临外需疲弱、国内通货膨胀、经济结构转型等挑战,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虽仍保持较为强劲势头,但以一己之力不足以拉动全球经济。
其次,充裕流动性推高商品价格。2011年以来,为应对通货膨胀,主要国家的财政刺激政策陆续退出,欧元区和新兴市场等经济体货币政策也逐渐收紧。资金抽逃是造成二季度商品价格下跌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随着经济持续低迷,近期各国货币政策主要目标逐渐由抗通胀转向刺激经济,货币政策风向出现由紧缩转为宽松迹象。美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仍会维持低利率政策。欧洲央行最近宣布维持1.5%的基准利率不变,不仅停止加息,甚至出现了降息以避免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呼声。为应对国际热钱大规模流入,新兴经济体纷纷加强资本管制,并放缓加息节奏。在全球实体经济低迷、投资活动不振的背景下,过剩的流动性必然涌入商品市场以避险增值,从而推高商品价格水平。
第三,大宗商品需求增势逐渐减弱。经济全球化、跨国投资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入发展,使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生产基地,同时庞大的人口也使其具有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内在动力和压力,对大宗商品有持续增长的需求。但也要看到,本次经济危机发生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潮流,资源使用效率将不断提高,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将降低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因此,尽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仍将持续相当长时期刚性需求增长,但增速有望减缓。此外,从当前市场格局看,商品市场真正繁荣仍有赖于发达国家全面复苏,而不能仅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但近期内发达国家的商品需求仍将呈低增长甚或负增长。
第四,部分商品供应依然偏紧,抑制价格下行空间。尽管需求增长趋缓,但许多大宗商品消费总量仍将攀高,部分商品供应偏紧,使目前较高的价格水平得以维持。频繁的灾害天气导致一些主产区减产,粮食供应紧张,库存消费比持续下降至18.4%。受资源稀缺和供应垄断影响,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多年来维持在大致相当的水平,预计2011年产量将略低于消费量。2011年上半年,铜、镍供应有不同程度缺口。紧平衡导致市场非常敏感,地区冲突、自然灾害、劳资纠纷、作物天气等一些突发、偶发事件足以引发市场激烈反应。在生产增长受限的同时,一些主要出口国的贸易政策也加剧市场供应紧张氛围。
第五,美元汇率波动加剧商品市场不稳定。美元强势地位在金融危机后受到动摇是不争的事实,商品期货成为重要避险工具,特别是价值相对较高的黄金、白银、铂等贵金属和铜、镍、锡等有色金属。5月份以来此类商品价格在短暂下跌后迅速飙升就是明显例证。如果美联储推出QE3,有可能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但若欧洲债务危机迟迟不能解决、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加重,市场避险资金又将重新追捧美元,商品价格将承受下跌压力。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联系越来越密切,使商品价格走势愈加错综复杂。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