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黑龙江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2年03月30日14:1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黑龙江 经济结构调整 内需 现代农业 民生事业 2012年预算 公共财政  

(三)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安排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我省将40户企业纳入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围,其中,省国资委监管企业17户,省水利厅监管企业7户,省工信委监管企业5户,省交通厅、省建设厅、省粮食局监管企业各2户,省林业厅、省畜牧兽医局、省知识产权局、省森工总局和省财政厅监管企业各1户。2012年,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3亿元,主要是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利润收入。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支出安排1.3亿元,其中,资本性支出1.1亿元,费用性支出0.2亿元。按照支出功能科目划分,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亿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0.2亿元,其他支出0.1亿元。

三、求真务实,奋发进取,确保完成2012年预算任务

为圆满完成2012年预算任务,全省各级政府将坚决贯彻省委的各项战略部署,按照“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重创新、提质量、强两基”的财政工作思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抓好推进落实,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动产业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培植财源税源为重点,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为目标,切实打好产业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战,不断提升财政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支持产业大项目和园区建设。继续整合支持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各类资金,采取贷款贴息、风险投资和研发补助等手段,大力支持重点产业项目和产业园区建设。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加快重点旅游名镇景区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矿业经济,推进矿产资源加工转化。支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鼓励科技金融结合以及创业投资,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省内转化落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高校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加大对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支持力度,促进资源高效合理利用。深入推进财源建设。建立以项目建设成果为导向的奖励机制,推进财源项目与重点产业大项目相结合,推进财源建设示范园区建设与产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推进资源加工企业加快延伸产业链条和为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

(二)着力落实扩大内需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自主协调发展。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重点,充分抓住国家稳中求进、有控有扶的政策机遇,开拓空间、挖掘潜力,进一步打好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深入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准确把握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由投资为主,转向结构性减税为主的政策变化,落实提高小微型企业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政策,继续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免征小微型企业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重大工程建设。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管理,促进中央投资项目早竣工、早见效。推进现代交通网络工程建设,加快哈齐铁路、支线机场和哈尔滨机场扩建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政府主权外债、清洁能源发展机制等长期优惠资金,支持重点工程建设。支持非公经济和外经贸发展。认真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政府采购信用担保和技术创新基金等政策功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哈牡绥东对俄出口加工园区和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加快我省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完善促进消费措施。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政策,加强农村市场及流通网络工程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等项目建设,扩大农村消费市场。

(三)着力巩固农业优势地位,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提高粮食产能和加快农村发展为重点,大力完善支农政策体系,加快推进水利化、科技化、机械化、合作化、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生态化建设。支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增加财政投入,落实土地出让金提取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实施以高效节水灌溉为主要内容的“节水增粮”行动,提高农田建设标准。采取争取中央财政扩大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规模、省财政预算安排、银行贷款和农机合作社自筹等方式,组建200个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继续开展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以奖代投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扩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支持棚室经济发展,建设标准化棚室小区。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和支持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政策,推动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继续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补贴政策,有效发挥产粮(油)大县奖励、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调动各级政府和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采取以奖代投方式,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扶贫开发,提高扶贫标准,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四)着力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以推进落实30件民生实事为重点,进一步增加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精品剧目创作生产;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投、投资担保、专项补助的方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一般性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等转企改制。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多渠道筹集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政策措施,努力完成国家核定我省的财政教育投入任务。将省属本科高校预算内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提高到1.2万元,支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继续支持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建设和普通高中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巩固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努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支持力度,深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工作,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支持就业再就业。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职业培训、公共就业服务、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深入推进低收入群体临时救助工作。不断完善城乡低保保障水平与物价变动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推进城市棚户区和煤矿棚户区、林区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垦区危旧房、农村泥草房和边境县、贫困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支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实施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政法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社区建设、社会综合治理、司法救助等重点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五)着力创新财政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以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为重点,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快预算管理方式改革,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升县(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大省对下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绥芬河、抚远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和场县共建试点,本着事权和支出责任匹配原则,做好财政体制调整工作。加强预算管理。健全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组成的财政预算体系,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增强部门预算约束力。加大部门结转和结余资金统筹管理力度。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化。深入推进市县部门预算改革。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扩大部门预算公开范围。深化国库和政府采购管理。继续推进公务卡改革;全面推进市县由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模式转轨;完善财政专户管理制度,加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监管。完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强化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提高采购效率。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加强事业单位出资企业及行政单位未脱钩企业监管,规范文化企业改制重组的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出借和处置管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健全省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加强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省直部门预算支出和省对市县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管理试点。推进财政同步监督。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防范“小金库”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加强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维护财经秩序。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建立政府性债务规模管理和偿债准备金制度,及时归还到期政府性债务,规范举债行为。完善以绩效和及时偿债为导向的债务管理考评机制。强化地方金融企业财务资产管理。落实《黑龙江省地方金融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做好地方金融企业产权登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资产评估、产权转让等基础工作。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认真做好乡镇预决算编制工作,健全乡镇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制度,推进完善“乡财县管”改革;乡镇财政对用于乡镇和农村的各类财政性资金实行全面监管。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页   1   2   3   4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