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教育盘点:物质当道大学又该如何坚守底线

2011年12月29日11:4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传媒大学 大学精神 现代大学制度 微博 大学排行榜 大学教育 大学校园 大学教师 独立学院 奖学金

事件回放

“惊闻‘海派清口’以每年30万人民币,在复旦设立研究生奖学金,求辟谣。”12月10日晚间,复旦大学知名教授陆谷孙在微博发布这一消息后不久,又发一条微博:“近日,复旦亲切接纳娱乐业入侵,角色模范畸变,看来是我等闪人的时候了。”两条微博内容都非常简短,但还是引来了数百位网友的评论和转发,也随即将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推上风口浪尖。

今年上半年,“海派清口精英奖”在复旦大学设立,每年设60万元人民币研究生奖学金。复旦大学学生工作部网站2011年11月23日公布了“海派清口精英奖”获奖学生名单。15名公示的获奖者,需要写一段获奖感言,说出自己的公益梦想,但没有任何需要帮助在海内外宣传海派清口的说法等“附加条件”。复旦一位获得该奖学金创业精英项目的学生坦言,自己并不大喜欢周立波,但这和拿奖没有关系。

声音与观点

周立波在复旦设奖学金引发争议,有人说,缘起无非是嫌弃这个奖学金“出身”不好,似乎通俗艺术傍了大学,有失复旦身份。类似的指责,今年已重复上演了数次,从在争议中被迫取下铭牌的清华“真维斯楼”,到把女校董雕塑成“雅典娜”,商业娱乐联动校园文化,不管是否真的“很媚俗很商业”,都会被舆论一通“狠拍”。

警惕娱乐入侵,复旦今年也确似“惊弓之鸟”。早在周立波设奖学金前一个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庆熊以一篇题为 《“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的文章,痛批班上35位09级哲学武警班学生为了给艺人梁朝伟进校园的活动当志愿者,维护现场秩序而无故翘课。

舆论之所以敏感,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大学有传递、守望社会文明的功能,应该与功利保持距离。

众多争议声中,复旦大学教授冯玮的论调值得一听。他认为,学校需要建成“精神家园”,但精神需要资金滋养。“大学需要成为精神家园,但大学是存在于社会之中,而不是也不能置身于社会之外,更不可能凌驾于社会之上。”

也有人就事论事,奖学金无论是由企业设立的还是由娱乐人物设立的,并无天生的原罪。大学精神强调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如果连奖学金这么一道坎都迈不过,所谓精神又从何谈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