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首次发布政党制度白皮书(全文) -四事务所控制会计审计业 威胁金融信息安全 养老险酝酿个税优惠 -沪指开报5391跌21点 专家析股市为何暴涨暴跌:未来涨跌幅度有限 -中国未来20到25年每年至少千万农村人口进城 专家:应考虑迁都 -武汉申报新特区方案递交国务院 上海规划至2012年新建10条轨交 -新劳动合同取消惩戒性违约金 北京规定:裁员须向政府部门报告  -公安禁令首提严禁性贿赂 严禁干部及其家属承揽消防工程 答问 -杭州天价楼盘单价12.2万 超"汤臣一品" 北京新开盘项目一套150万 -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下降 08年底重要饮用水源地将全部达标 -北京对逾期申报个税者开罚单 每人200 提高个税起征点呼声再起
学习十七大报告 提升国家软实力文化战略新思路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1 月 1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从文化的角度看,整篇的,就是一个完整的文化文本,其中第七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集中论述了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说,文化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的这种功能就体现在通篇报告之中。因此,在学习领会十七大报告文化建设精神时,不能脱离报告的全文孤立地学。只有将文化建设部分的阐述与报告全篇联系起来学,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文化建设所作部署的战略意义和深刻内涵。

文化建设的战略重心

十七大报告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明确提出了当前文化建设的总的战略重心和战略思路。在十七大报告文化建设部分的引言里,文化建设的总任务得以明确定位:"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其中,两个新提法特别引人注目。一是"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这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二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根据科学发展观对文化建设明确提出的战略重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当前的中心工作仍是发展经济,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相应地,当前文化建设的重心就是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十七报告以简练的语言和全新的框架对文化建设作出了部署,表明党对文化建设的总的战略重心和战略思路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般说,"硬实力"指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力量,"软实力"指文化、意识形态等对内外产生吸引影响的无形力量。国家的"软实力"主要表现为价值理念的吸引力,以及实现这些价值理念所展现的理论和实际的具体模式与客观程度,包括运用"硬实力"以达至价值理念的方式和限度等。"软实力"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所说的"王道"具有的那种安近来远的力量。强大"软实力"的形成,关键是要形成占据人类文明制高点的能被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系统。因此,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后面三条,"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也都是围绕提升国家"软实力"这根线索,以纵贯古今、横跨中外的大气魄大眼光,重新梳理、归纳、表述文化建设的总体构想。甚至报告全篇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本身就是一种"软实力"的展现。因为"软实力"不仅来自价值理念本身,还来自价值理念的实现方式和实现程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发展,"科学发展"、"人民民主"、"和谐社会"、"和平发展"等理念及其实现方式,都将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支撑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十六届六中全会系统提出的,十七大报告将其内容与作用结合起来阐述。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荣辱观等,以前论述先进文化的内容,被高度提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点之中。报告的亮点,是进一步论述了理论创新问题、理论大众化问题、如何使价值理念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问题、积极探索用价值理念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问题等,为此,报告还特别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提出要"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西方现代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最终确立,经过了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几百年时间。中国古代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成熟,从佛教传入到南宋理学的价值重建,价值整合过程更长达上千年之久。十七大报告提到的几个要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方向和大框架,具体的细节还有待哲学社会科学界作更进一步的研究探索。笔者以为,一个成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提炼出来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判断,必须准确表达共同体最重要的核心利益。第二,这些价值理念和价值判断,一定要上升到普世价值的高度。第三,新的价值体系的建立一定伴随着对世界和历史的重新解释,并且用新的普世价值对世界和历史的解释一定会比原来的叙事有更强的说服力。第四,成熟的价值系统必须体现在真实运作的制度安排和组织机构中,成为人们正式交往的权威依据。第五,成熟的价值系统必须与人们的日常语言融为一体,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直接挂钩。第六,一个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在生活中真实地确立,还必须有一大批人用全部的生命真诚地实践这些核心价值。

和谐文化理念的意义

在"建设和谐文化"一节里,报告将以往论述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纳入其中,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科学普及、全民健身等内容纳入其中,强调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社会转型期最突出的文化问题之一,就是价值失序和道德失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价值整合的关键,建设和谐文化则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付诸行动以形成高度文明的道德风尚的关键。和谐文化的最高理念就是和谐。和谐,既是一种基本的价值追求,又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它是处理共同体内部矛盾的基本准则。在我国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种种社会文化矛盾,如教育、就业、医疗、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对于这些问题,都应采取一种建设性或非对抗性的态度来化解矛盾和冲突,而不能用非建设性或对抗性的态度来激化矛盾、加剧冲突。任何成熟的执政者,在掌握政权后,都会适时作出调整,按照和谐的理念和思路治理国家。这方面,古今中外有很多的经验教训。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理念,标志着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已经走向了文化上的成熟。

"弘扬中华文化"的提法特别有新意。从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角度来理解中华文化,使人为之一振。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近代以来文化争论上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囿于现代与传统对立的思维偏见,对传统文化否定多于肯定。我们的传统文化曾经支撑整个民族领先世界达上千年之久,并使中华文明能够历经劫难一直延续下来而不中断,其光荣和伟大又岂让于古希腊罗马?我们不能把近代落后的责任全部推到祖先的头上,推到传统文化的建设者头上。用十七大报告的话说,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对其总体性质有一个公正的肯定。对待一个曾经达到时代最高峰的文化,后人必须投以起码的敬意。如果后人要显示自己的聪明智慧,只应该努力把自己当下的文化推向现时代的最高峰。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必然包含着对中华文化的总体肯定。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包含着不断发展的基因。"弘扬中华文化"当然不能抱残守缺,传统文化当然有过时的东西,需要"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但传统文化体现民族精神的大根大本则是永不过时的,因此,报告提出的"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是我们今天对待传统文化的一个清醒的态度。只有总体肯定中华文化,才能理直气壮地弘扬中华文化,才能不因自己骨子里存活着中华文化的基因而感到自卑。中国共产党人不是中华文化的背叛者、毁灭者,而应该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接续者、建设者、创新者,并且应该是中华文化大统的担当者和光大者——在"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的中华文化大统的担当者和光大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汇入中华文化的洪流之中,作为中华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展开,堂堂正正地呈现在现代世界面前。

文化创新方面的新概念、新举措

十七大报告在"推进文化创新"一节,主要谈文艺创作创新、文化体制改革、传播体系构建等方面的问题。这里,报告重申了"双为"方向、"双百"方针、"三贴近"要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注意到新技术条件下文化传播手段的变化,着重论述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思路。尤其在发展文化产业问题上,报告内容务实,新意迭出,如"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等,都是在党的最高规格的正式文件里首次出现的新概念、新举措。文化产业是20世纪末兴起的特殊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科技紧密结合的产物,它在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过程中,鲜明地体现了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经济的文化意义。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今天,文化的"软实力"与国家的"硬实力"之间的相互结合与转换,正在迅速改变世界的力量对比格局。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带动国家文化体制的全面深入的改革,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意义。

教育和科技的特殊地位

十七大报告文化建设部分的叙述有一个清晰的"软实力"思路。"核心价值体系"是"软实力"的内核,"和谐文化"是"软实力"在共同体内部发挥凝聚功能的表现,"中华文化"是"软实力"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的自我定位,"文化创新"则涉及"软实力"在现代世界中产生影响力的最常见的一些经典方式。四项任务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共同指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当前文化建设的总的战略重心表达得格外鲜明。

与十六大报告相比,十七大报告的文化建设部分没有专门谈及教育和科学。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党新的文化发展战略不重视教育和科技,相反,恰恰是因为把教育和科技提到了更加特殊的地位之上。应该说,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格局中,文化的渗透性最强,边界最模糊。文化的核心固然是价值理念,而要实现价值理念又离不开工具理性,因此,价值系统和知识系统是文化内容的主体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文化之"文"。科学乃至技术是现代知识系统的经典形式,理当属于文化范围。文化一定有"文"有"化"。把价值系统和知识系统植入人们心灵之中,就是"化"的过程,它主要靠广义的教育,也就是教化。现代国民教育是现代教化的主渠道之一,当然也属于文化范围。但按照重点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文化建设新思路,科技作为国家"硬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夹在中间来谈难免冲淡主题。把科技发展放到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里论述,并且把它看作"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而摆在首位,只会更加突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特殊地位。而教育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十分密切,同时又是社会公平问题的一个焦点,所以把它放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部分的第一位来谈,不仅顺理成章,而且更加突出了它在社会建设中的"优先发展"地位。总之,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宏观布局来看,让文化建设主要担当起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任,分工明确,重点突出,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好思路。同时,教育和科学之所以能够放在别的部分论述,实际上也在提醒人们,文化的作用渗透在每个领域之中,我们必须联系十七大报告的全文来把握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赵峰)

来源: 学习时报

相关文章: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民生工业的发展方向
十七大报告解读: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十七大报告解读:给农民带来的十大利好
十七大报告解读: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十七大报告新提法新亮点:从总量到人均全面增长
十七大报告解读“科学发展观”
中央党校韩庆祥解读十七大报告中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
十七大报告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图片新闻:
成品油调价影响运输成本 08年春运票价很难维持在今年水平
世界最高海拔珠峰通信基站开通 奥运期间珠峰上可打手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
· 中国减灾救灾行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及项目
· 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
· 2007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