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杜小姐最近很关心国际油价。不过,跟普通人不一样的是,每当国际油价上涨时,她的心情就会非常之好。
而7月9日国际油价从145美元峰值大跌近10美元的时候,杜小姐就有些坐立不安。
把杜小姐的心情,与国际油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她在去年的一份投资。通过某家外资银行的石油期货挂钩结构性存款,杜小姐投资了10万美元在石油期货指数上。全球油价只要上涨,杜小姐就可以有一份投资收益。从去年开始到目前为止,暴涨了一倍的全球油价,已经让杜小姐获利相当不菲。
杜小姐说,不知道像她自己这样的投资者有多少位,她觉得有些孤独。
其实,她一点都不孤独。
“这样的投机资本足足有2600亿美元。我个人的看法是,全球粮食与石油产品价格的暴涨到目前这个高位,原凶就是这些投机资本。这种对大宗商品期货的过度投机给全球经济都带来很大的危害。”
7月7日的凌晨4点,当记者采访到大洋彼岸的Michael. Masters的时候,他这样说。
Michael. Masters是以他命名的Masters Capital Management对冲基金的投资组合经理。最近,Michael一夜之间成了期货交易圈内的“名人”——因为这位对冲基金经理,这个12年来一直以“投机”为生的人,突然走上了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以一名资深投机者的专业,揭露“投机资本”对全球油价的操纵方法。让华尔街哗然。
2600亿美元的投机资本
在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Masters用极其洗炼的语言、严密的逻辑和大量计算,揭示了连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都说不清的投机资本与高油价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供需的基本面上,2006年以来的这次石油高涨,与石油供应无关。1973年席卷全球的石油危机和价格暴涨,是因为中东国家主动减少了供应。而这次石油价格高涨中,石油供应是一直很稳定并且还在增长。另外,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和印度的石油需求,也是在稳步增长,并且未来的需求也是可以预期。在供需均可预测的情况下,是什么推动了2002年就开始的这一轮暴涨?
“答案就是国际性的投机资本过度涌入。他们是期货市场的新玩家。更为准确的说,是全球投资基金、养老金、主权基金,大学基金,以及其它的机构投资者,进入了期货市场,并推高了粮食和石油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Masters在听证会上说。而投机资本的涌入,如果只是用传统的监管方法,是看不出端倪的。
“我们可以把这些机构投资者简称为指数投资者。因为他们投资于纸面上,并不参与实际的石油交割。市场上永远都有做多和做空,所以利用净头寸。”
Masters用的是较为简单的方法,利用公开数据。找出了这些“指数投资者”的轨迹——2003年年底,在25种大宗商品期货指数上的投资净头寸,仅有130亿美元。而到了2008年,投资在这25种大宗商品期货上的投资净头寸达到了2600亿美元。5年之内,激增了20倍。25种大宗商品期货指数在5年的时间里涨幅达到183%。因为期货市场的作用就是价格发现,所以,在所有的期货市场里,都是期货价格决定现货价格。所以,可以看到,同期,大宗商品与期货紧密相连的现货价一起紧密的跟随期货上涨。
简而言之,这新增的2600亿美元“指数投资者”,先是推动了25种大宗商业期货价格,然后,高涨的期货价格传导到现货价格,造成全球粮价及油价高涨。这些投资资本就是全球粮价及油价真正“原凶”。
Masters进一步指出,根据“指数投资者”的投资方法,可以看出他们对价格的影响力有多大——“指数投资者”会在市场上买进原油期货合约,通过“扫货”的方式,来拉高期货合约。所以,可以根据“指数投资者”在期货合约上的净头寸,看出他们的“仓位”。
根据标普,高盛,以及CFTC的公开市场数据,Master对比了2003年1月1日期货市场的合约总数,与2008年期货市场的合约总数。得出的结论也很惊人——5年里,中国的石油需求从1.88亿上涨到2.8亿桶,上升了920万桶。而同期,“指数投资者”们净买入的石油,有848万桶。也就是说,过去5年里,指数投资者们凭空给市场增加了整整一个中国的石油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