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二十年,弹指一挥间。
2004年,当我们站在岁月的风口向后凝望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1984年。
它是如此的醒目,伫立在我们———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记忆里,生动而又丰满。它又是如此的张扬,以自己独特的存在成为一个标志性的符号,载入史册,成为经典。
二十年,看日出日落,春暖秋凉;二十年,看风风雨雨,世事茫茫。
二十年,沧桑了几许心事,蹉跎了几多梦想;二十年,穿越了几度浮华,沉淀了几番思量?
当我们仔细审读二十年前的往事的时候,我们更多地是在探索经验、学会成长———如何造就一个从容向上的个体、一个积极稳健的企业、一个理性繁荣的国家。这是我们长久以来的理想。
难忘啊,1984年!我们如此地迷恋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小平您好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二十年前,“小平您好的横幅出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庆典上,举国为之震撼。
二十年后,2004年的8月,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金豪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当年制作“小平您好横幅的北京大学生物系细胞遗传专业81级班的班长,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谈及二十年前的往事,张□记忆犹新,脸上写满了诚恳和欣慰。
那么,当年这样一个大胆而又新颖的创意是怎么产生的呢?张□介绍:为了准备1984年的国庆游行,我们从5月份就开始训练,但在国庆之前预演时,领导看了觉得不够活泼,学校就动员大家再想一想。9月30日晚上,我们班的同学郭庆滨、李禹、常生等人在宿舍里商量的时候,大家就突然有了这个想法。“小平您好四个字是常生写的,常生就睡在我的下铺,字写在柳波的床单上,当时柳波还有一点舍不得呢。由于很仓促,横幅的两端就拴在墩布把儿上。第二天,横幅是由李禹和宋洪时偷偷带进去的。在整个游行过程中,横幅是由李禹、宋洪时和常生三个人轮换打着的。
在此之前,学校是否知道这个计划呢?张□说,学校和老师都不知道。如果他们知道了,也许我们的计划就会被取消了。当时整个计划很机密,参与的人不超过10个。
那么,你们当年怎么会有如此的胆量和勇气呢?张□笑答:这跟我们北大多年的传统有关,我们那一代人充满自信,而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我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心态是很放松的,我们只是想发自内心地表达一种很朴素的情感。
那么,二十年后,你如何评价你们当年的举动?张□想了想说:我们当时没把它当做什么了不得的事,它的政治意义是后来被赋予的,可以说,我们是在不经意间以一种恰当的方式创造了历史,它传递出了北大人对自己、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张□讲到了一个细节:北大是学生游行队伍中的第一方阵,当“小平您好横空出世般地被打出来的时候,我们感觉到全场的人都愣了,后来看见小平同志向我们挥手,大家又都欢呼起来。而正在录制节目的中央电视台当时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后来才补拍了这个镜头,但我们已经走过了主席台,第二方阵是清华大学的队伍,所以从电视画面上看,大家还以为是清华的学生打出了这个横幅。
张□接着补充:游行结束后,横幅很快就被我们销毁了。第一呢,我们事先没有有意地去创造历史,所以事后也就没有想到去刻意地保护;第二,从游行纪律上看,我们这样“擅作主张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第三,这个横幅只是我们表达心声的载体,游行结束后,它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事后,校方有没有追究这件事情呢?据张□回忆,学校后来没有说什么,这事基本上就算过去了,参与这件事的同学也没有因为这件事受到什么影响。
在采访的最后,张□特别强调:“我今天之所以把这些讲出来,一是,作为历史的亲历者,我想还历史一个真实的面貌;第二,我们是81级的学生,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让我们那一代学生深受其惠,我们对领导人确实充满了爱戴之情。
新思想新经济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北岛《回答》
1984年10月20日,距建国35周年国庆阅兵仅仅20天,金秋的北京又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盛会———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隆重召开。全会之前还举行了6天的预备会议。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和政治形势,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那几年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一致认为:必须按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好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以利于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这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邓小平在建国35周年庆典上的讲话,他说,“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对妨碍我们前进的现行经济体制,进行有系统的改革。同时,要对全国现有的企业,进行有计划的技术改造。要大大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大大加强各级教育工作以及全体职工和干部的教育工作。全党和全社会都要真正尊重知识,真正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这样,我们就一定会逐步实现现代化。
作为此次会议的重大成果,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阐明了加快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指出:第一,改革是当前我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第二,改革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第三,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第四,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第五,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第六,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第七,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第八,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进一步扩大对外的和国内的经济技术交流;第九,起用一代新人,造就一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干部的宏大队伍;第十,加强党的领导,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注定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盛会,注定会在中国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我们看到,它已明确提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不正是20年后的今天我们正在积极努力推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雏形吗?它所强调的实行政企分开在我们今天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已是一条基本的准则,成为大家的共识,可在20年前,它的提出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远见?
在接下来的10月22日至23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22日,邓小平在会上作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邓小平说,前天中央委员会通过这个决定的时候我讲了几句话,我说我的印象是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我是这么个评价。邓小平还说: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我看讲清楚了。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做“异端。我们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新情况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邓小平指出:最重要的是第九条,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邓小平还说:我们要向世界说明,我们现在制定的这些方针、政策、战略,谁也变不了。我们现行政策的连续性是可靠的。他再次阐述了按“一国两制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重大意义,着重指出:翻两番、把经济搞上去才是真正治本的途径。我们的开放政策不会变。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肯定不可能。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历史舞台上的一笑一颦都是那么匠心独运,意味深长。在刚刚阅兵之后的10月6日,邓小平会见了参加中外经济合作问题讨论会的全体中外代表。他在会见时说:我们确定了一个政治目标———发展经济,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达到8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个目标对发达国家来说是
微不足道的,但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雄心壮志,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发展30年到50年,力争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这种帮助不是单方面的。中国取得了国际的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中国对国际的经济也会做出较多的贡献。我们希望所有的外国企业家、专家进一步认识到,帮助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有利,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
今天我们如何评价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中共中央党校研究会副主任周天勇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那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则确立了‘经济建设必须改革’的指导思想,并在具体环节上突破了经济建设中的种种束缚,从而正式拉开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走向城市和整个的经济领域。”
周天勇进一步指出,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始终贯穿了一条红线,即“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它还明确了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同时也表明了我党对经济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那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体现了邓小平的哪些经济思想呢?周天勇特别强调,在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发展特区建设、扩大企业自主权、吸收外资等方面,邓小平大大廓清了人们的种种疑虑,他提出了不能把搞活企业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当做搞资本主义来批判的鲜明观点,这表现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但它显然不是一个急就章。事实上,自1984年开春以来,中央就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
2月10日至23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能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方针,并且取得成效,是衡量各级经济部门和企业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志。会议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工作要从提高企业素质、加强行业管理和搞好宏观经济管理三个层次来抓。
3月5日,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制定这一条例的目的是加强国营企业的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耗费,提高经济效益,保障企业合法的经济权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月10日,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以进一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把经济搞活,提高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暂行规定》扩大了国营工业企业在制订生产经营计划、产品销售、确定产品价格、物资选购、资金使用、资产处置、机构设置、人事劳动管理、工资奖金发放、联合经营等十个方面的自主权。
6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最近,国务院正式做出决定,在武汉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武汉市的经济计划今后单独开列,并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尽快制定出相应措施,简政放权。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武汉市人民政府已经拟定出改革试点的十条实施方案,主旨是以“两通(商业流通和交通)为突破口,发挥中心城市的优势。7月11日,国务院决定在沈阳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7月13日,国务院决定,在南京、大连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并赋予大连市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6月22日至7月7日,全国第二步利改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从1983年开始的利改税第一步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利改税第二步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将国营企业应当上交的收入,按国家设置的税种以向国家交税的方式上交,也就是由“税利并存逐步过渡到完全的“以税代利,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9月18日,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关于在国营企业推行利改税第二步改革的报告》并发出通知指出:通过这次改革,要把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用税的形式固定下来,较好地解决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问题;可以为落实企业自主权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企业逐步做到“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同日,《国营企业第二步利改税试行办法》经国务院批准颁发,从10月1日起试行。
10月4日,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改进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并发出通知。通知指出:为了适应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需要,我国现行计划体制必须进行改革。要根据“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的精神,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活动,实行指令性计划;对大量的一般经济活动,实行指导性计划;对饮食业、服务业和小商品生产等方面,实行市场调节。《暂行规定》就计划体制改进、改革工作包括的生产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利用外资外汇计划、物资分配计划、商业外贸计划、劳动工资计划、国民经济的平衡等12个方面做出了规定。《暂行规定》自1985年起开始试行。
……
1984年,改革开放的阵阵春潮就这样扑面而来,一浪推进一浪,一浪高过一浪,中国的经济生活领域开始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新企业新活力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2004年5月15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四通举行了20周年庆典。四通集团公司董事长段永基站在主席台上,用平缓的语气回顾了四通20年走过的历程,其言辞恳切,情深意长,激起了全场的阵阵掌声。
出人意料的是,四通人欢庆20周年庆典的形式,却是一个低调务实的“学习型招待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