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2013年11月1日-2日,“2013’新兴经济体经济政策论坛”暨第78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口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增长、转型、改革——未来10年的新兴经济体”。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开幕式上作主旨演讲。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魏博 拍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11月1日讯 (记者 魏博) 2013年11月1日-2日,“2013’新兴经济体经济政策论坛”暨第78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口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增长、转型、改革——未来10年的新兴经济体”, 深入讨论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迫切需要推进的转型、创新与改革。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开幕式上作主旨演讲。他表示,当前,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经济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加。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动力何在、增长前景如何,成为普遍关注的重点话题。他认为,虽然经济增长面临着下行的压力,但由于有着人口城镇化的巨大潜力,有着13亿人消费需求升级的重要机遇,中国仍有可能在未来10年保持7%左右的中速增长。
新阶段的增长、转型、改革交织融合,增长动力、增长前景直接依赖于转型改革的突破。具体来看,长期形成的投资主导、政府主导、竞争性地方政府“三位一体”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今天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条件下,这种增长方式不仅难以持续,而且已经成为增大经济矛盾和经济风险的体制因素。就是说,能不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性转型,尽快步入公平可持续增长的轨道,是对下一步改革的重大考验。
迟福林认为,投资主导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转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推动消费主导的投资转型,实现投资与消费的动态平衡。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不仅在于这些年以欧美为重点的外部市场需求萎缩、国内投资效率明显下降,更重要的在于,投资主导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做大GDP而投资,带来投资消费的严重失衡,使产能过剩呈现出全面性、长期性、甚至绝对性的突出特点。当然,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的产能过剩难以避免。问题是像中国这一轮范围如此之广、数量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的产能过剩历史上并不多见。他认为投资主导的增长方式已走到尽头,迫切需要转型。
1.适应国内需求结构升级趋势,加快调整投资结构。作为一个人均GDP刚刚超过6000美元、还有6亿多农村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全社会的需求结构升级和需求释放仍将为投资提供巨大空间。也就是说,经济转型不是要不要投资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投资多寡的问题,而是让市场规律充分发挥作用,使投资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相适应,减少和停止低效、无效投资,增加和扩大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的投资。重点有两大方面:第一,加大人口城镇化的相关投资。第二,加大服务业领域的投资。
2.以调整国有资本配置为重点,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面对新形势,如何重新定位国有资本成为深化市场化改革的一个焦点问题。我的看法是,国有资本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变化,从而发挥对全社会投资方向的引领作用。适应全社会快速增长的公共需求,把国有资本重点配置到公益性领域,不仅有利于国有资本自身的转型,还能为社会资本投资让出更多、更大的投资空间。这就需要:第一,以公益性为重点调整优化国有资本配置。第二,以放开市场、引入竞争为重点加快国有垄断行业改革。第三,公共服务业也要对社会资本放开。
迟福林指出,加快投资转型,需要在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上尽快形成共识。近两年,中改院提出推进以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主要基于以下的分析判断:
第一,投资消费失衡日益成为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矛盾,投资主导形成的严重产能过剩积累了巨大的经济风险。
第二,消费结构升级、消费释放正处于重要阶段,释放13亿人的消费大市场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最大的优势。
第三,经济转型的首要关键是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拉动、创新驱动的转变。
第四,走向消费主导,不是投资不重要,而是重在推进投资转型,实现投资与消费的动态平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