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中国网3月9日讯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今天下午举行记者会,邀请卫生部部长陈竺,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将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有记者问,根据医改方案,2009年到2011年,各级政府的新增投入应该是8500亿元,中央政府的投入应该是3318亿元。现在两年过去了,请问这个投入落实的情况怎样?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和任务?2011年的预算大概又会是多少?主要会用于哪个方面?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说,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医疗卫生方面的五项重点改革,当时我们几个部门一起共同做了一个测算,政府要保障这些改革的到位,全国各级财政要增加8500亿人民币的投入,其中中央财政要增加3318亿投入,这个测算后来被写进了医改方案,就变成了各级财政部门的工作任务。
第一,从总量上来看,三年投入将超额或者说是圆满地完成。我讲四个小的概念,第一个小概念,现在我给你的数字是2009年的决算数、2010年的执行数,因为决算还没有出来。2011年的预算数,这三个数字的加总,将来决算出来以后,今年执行下来还会有一些变化。第二个小概念,这三个数加起来,全国各级财政的累计支出1409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为4486亿元。第三个小概念,这是三年累计的,我刚才说了是要新增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是3318亿元,那就有一个基数问题,所以第三个小概念是2008年的基数是全国2757亿元,其中中央826亿元。第四个小概念,到底新增多少呢?三年全国财政投入新增1134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新增投入3659亿元。可以说从总量上来看,中央要比原来测算的投入增加341亿元,全国要比原来测算的8500亿元增加2842亿元。如果再包括以前年度安排在这三年期间使用或即将使用的财政资金,这个数字还可能要大一些,全国均超过3000亿元。
第二,分年度来看,分年度的账大家都可以在网上查到,我就不报了。由于时间关系,我也介绍四个小的概念。第一个小概念,这几年的财政卫生投入,一年一个台阶,2009年是3000多亿元,2010年是4000多亿元,2011年是5000多亿元。2011年的预算安排,大家都知道是5360亿元。第二个小概念,政府卫生投入的增幅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幅,这也是医改方案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做到了。第三个小概念,要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当中的比重,这个我们也做到了。卫生总费用,2010年的数还没有出来。从2009年的卫生总费用中的政府投入来看,比2008年增加了2.5个百分点。从2003年开始,政府投入占整个卫生总费用当中的比重一直在增加,从2003年到2009年算下来增加了17个百分点之多。政府投入增加以后,在卫生总费用当中的比重增加,就意味着个人负担的比重在相应的下降。第四个小概念,在财政的医疗卫生投入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8年的4.57%提高到2011年的5.35%,提高了0.7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8年2.28%提高2011年的3.18%,提高了0.9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这个比重的提高比绝对额提高更难。
第三,从投入结构看,各项重点改革得到了较好保障,特别是较好地体现了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的要求。对此,温总理、李克强副总理都非常关心,一再要求我们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也就是说在投入方面是尽可能地给广大人民群众更多的、更好的实惠。我也讲几个小的概念:第一个小概念,向基本倾斜。我举中央财政投入的例子来说,向保基本倾斜,加大医疗保障的投入力度,给新农合提标、给城市居民医保提标,那就是保基本。中央财政花了多少钱呢?这三年花了2300亿元,要占到中央财政整个医疗卫生支出的50%以上。第二个小概念,向基层倾斜。我刚才在回答这位女记者提问的时候,已经举了一些例子,我再讲一些总的概念。这几年我们向农村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倾斜,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软件的建设,支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取消药品加成。中央财政一共投入三年将超过1100亿元,占24%。第三个小概念,向建机制倾斜。建机制方面,我可以举一个小例子,我们提出公共卫生要逐步均等化,为了建这个机制,我们对公共卫生的保障,人均15元,我们做到了区域上的均等、城乡上的均等,都是15元,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不管是东部人还是西部人,补助一律按照15块钱的标准,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权益得到实施。在公共卫生方面我们花了900亿元,占了20%。第四个小概念,我们向中西部倾斜。我们支持缩小地区间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这三年中央财政整个补助地方的资金,对中西部的补助将占到补助总额的80%以上。所以,是尽最大的可能向中西部来倾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