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中国网3月7日讯今日14:30,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主题为“财政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记者会。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出席记者会并接受媒体采访。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说,大家非常关心,国家怎么通过发展经济,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我刚才说了国家财政预算安排中一个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以及研究制定一些财政政策。
“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部门通过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有比较显著的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也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快。而且通过这些年不断地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在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
“十一五”期间,全国公共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方面的支出分别达到4.45万亿元、1.49万亿元、3.33万亿元和5600亿元,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了1.6倍、2.6倍、1.3倍和1.4倍。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前五年也累计近3万亿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今年的预算安排当中以及财政政策的制定当中也进一步体现这一基本要求。今年中央财政将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大力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一共达到10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中央财政的教育支出2963.5亿元,增长16.3%,医疗卫生支出1727.58亿元,增长16.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14亿元,增长16.6%,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1030亿元,增长34.7%。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支出374.4亿元,增长18.5%。
谢旭人说,这里我要说明一下,前面讲到的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是指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贴、补助,它的大头还是从社会保险基金里开支的,财政给它一定的补贴。加上社会保障基金的开支,一年的支出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今年我们对农业、水利、交通、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支出也有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这部分由地方政府作为收入统一进行安排,纳入预算,大部分也是用于民生方面的开支。这几个方面加起来算,中央财政用于民生的开支,今年将会占到中央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左右。从全国来说,特别是基层财政,一般用于民生的开支要达到70%—75%。
当然,现在民生开支还有口径的问题,我现在说的有两个层次:一是和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等等;二是农业、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支出,这些实际上也是政府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其中用于农业的很多投入,都是促进农民增收的。这应该也是与民生密切关联的。
今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概括起来就是要集中力量做一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哪几件大事呢?
一是今年要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生均基准定额,继续实施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以及免费发放教科书等政策。要努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要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改造计划,健全普通高中、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对中小学的寄宿制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
第二件大事,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水平标准从去年每人补助120元,今年要增加到200元。将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标准由去年每人15元提高到今年的25元。要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大城乡医疗救助的力度。
第三件大事,要大幅度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入。推进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的建设,以及城市、林区、垦区、矿区、棚户区的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其中今年要开工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以及改造的棚户区是100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是150万户。
第四件大事,要支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范围从去年约24%的县要扩大到今年40%的县,并且要将试点地区城镇没有收入来源的居民纳入养老保险范围。要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平均按照去年实际水平提高10%左右,大体上每个人一个月增加140元左右。要进一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优抚对象,五保户等人员的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
第五件大事,大力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优先支持涉及农村和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保障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第六件大事,切实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尤其是要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以及防治山洪、泥石流等一些灾害,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通过国家的预算安排,抓好这些大事,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保障水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