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特地采访了省青年干部学院青年学系主任、青年志愿者协会研究中心主任谭建光。他说,“我觉得这个应该引发社会对师生关系,以及青少年法律边界、道德底线的思考。”
对于当前社会的师生关系,谭建光认为现在的师生关系日渐冷淡,远不如以前师生间那般亲切和紧密。但造成这种现象,老师和学生都应该负上责任,“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老师忙着评职称,压力大;学生担心分数和就业,压力也大;双方都处于焦虑之中,都没能静下心来好好沟通,师生间的了解自然少了。此外,随着大学的扩招,学生人数太多,老师的工作量太大。日常工作都很难顾全,怎么谈得上提升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呢?”
“能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都是中国学生中的佼佼者,但却发生了这样的悲剧。我们不得不思考,当今社会青少年、大学生的素质是否在下滑。”谭建光认为,当前的青少年是在宠爱与压抑中成长的一代。一方面,父母很溺爱子女;但另一方面,父母给孩子人格的关心少了,但对青少年的“催熟”却多了不少。
根据谭建光的调查,很多孩子都表示父母在价值观、人生观方面说得太空,青少年的反应是“非常好,但做不到”,关于法律边界、道德底线的教育也很缺乏。“这样一来,青年们就很难有个准确的处世观,不会相互体谅。生活中一出现问题就认为是对方的责任!”
对此,他建议社会应该多创造机会,让青少年和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共处。同时,通过与社会其他群体的相互接触、相互对比,也可以让青少年心存感恩,多些包容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