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基金经理掌控数万亿资金 私募基金投资大师:资产4个月增值到10亿 -大学生月薪期望值降至1000元 中国学生攻读国际MBA学费上涨 -两部委:鼓励社会投资和企业参与卫星应用产业 "鑫诺二号"故障 -个税申报需明确炒股卖房收入系媒体误读 资源税改革促煤价上涨 -中国拟2010年征排放税 为尾气买单 一些地方把节能减排当软指标 -循环经济法08年2月前有望审议通过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被误读 -嫦娥一号19日起逐步打开科学探测仪器 首幅月球图像26号公布 -今日起个人可跨银行通存通兑 -355.6亿元特别国债下周一发行 次贷危机是中国金融业扩张良机 -房贷利率明年调至6.6555% 购房人提前还贷升温 五种方式任选
专家解读"宜居"城市排名:争议不断 但需求很广泛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1 月 1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核心提示

“宜居城市”的提出为我国现阶段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了目标和方向。市民急于想知道,我的城市是不是“宜居”,哪个城市值得我去?城市管理者也迫切想了解,怎样的城市是“宜居城市”,需要怎么做……

“我的城市是不是宜居,哪个城市值得我去?”“怎样的城市是宜居城市,需要怎么做才能实现”……自2005年1月“宜居城市”概念提出以来,一股以宜居城市为主题的“排名热”在不少学术机构和商业机构的相关报告中愈演愈烈。

我的城市“宜居”吗

需求旺盛催生“排名热”

一份《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日前对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宜居指数”进行了排名。结果深圳以8.763分大幅领先其他城市,排名第一,成为全国最宜居的城市。湛江、十堰、许昌、黄冈、九江、牡丹江、娄底、湘潭和聊城分列二到十位。自从这一结果见诸媒体,类似的争论就从来没有中断过。

在这份中国城市论坛2007峰会上发布的《报告》中,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虽然在城市品牌价值上排名较高,但由于生活成本和环境优美度等指标落后,在“宜居指数”的排名上比较靠后。

而今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城市宜居排名的前三名,则被深圳、北京和厦门囊括。除了上述排名,还有如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和《商务周刊》每年进行的《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报告》、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等。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组长罗亚蒙认为,出现这股宜居城市的“排名热”的现象很正常,“因为有需求”,市民和城市管理者都想知道应该怎么实现宜居目标。

“不仅国内,外国政府也有这个需求。”罗亚蒙介绍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编制的我国第一份权威的宜居城市评价标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通过建设部验收第二天,荷兰大使馆就打来电话,想了解相关情况,目的是为该国企业和居民到中国来投资、旅行提供参考。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翟宝辉则认为,“宜居城市”的概念与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关注民生等话题关系密切,此类排名非常契合媒体的需求。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个人和机构通过搞这种排名,达到吸引眼球、炒作自己甚至牟取经济利益的目的。

怎样的城市才“宜居”

结果不同、乌龙不少、争议不断

“宜居城市”排名,总是伴随着争议和质疑。

争议之一,不同机构评选的“十大宜居城市”,结果往往大相径庭。有的“十大”桂冠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大都市占据,而有的则由威海、珠海、桂林、咸阳等清一色的二线城市摘得。甚至有些排名对比起来,“十大”竟无一重复的城市。即使是同一家机构的“十大宜居城市”,不同年份的结果差别也很大。

争议的焦点主要是某些城市的入选、落选或排名大幅变动,以及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选宜居城市。

争议之二,评选结果频频闹出“乌龙”事件。最典型的例子是2005年,重庆市刚被某商业机构高调评为“中国十大宜居城市”没几天,环保总局就出具报告,认定重庆属于“十大污染城市”之列。

质疑的矛头指向了排名主办方的动机。

“宜居城市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几乎包括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主任甄峰认为,之所以排名结果千差万别,原因在于各个机构选取的角度不同。如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搞的排名,偏重于考量与城市竞争力有关的经济方面的宜居指标;零点公司等机构搞的排名,主要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体现居民对城市宜居的感性认识,衣食住行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指标是重点。

当前大多数排名几乎完全依赖问卷调查得出结论,也是导致结果大相径庭的原因之一。据翟宝辉介绍,评价一个城市是否宜居,老百姓的感性认识固然重要,但有些客观指标是必须考虑的。比如一个城市每年好天气的数量、绿化覆盖率等。“如果不考虑这些硬指标,得出的结论很难服众。”

“种种排名的背后,也不排除个别人和机构,通过这种评价达到商业目的。”翟宝辉认为,当选“宜居城市”后,城市政府可以拿着这张最好的“名片”吸引外资,城市价值将大幅提升。相应的,土地价格、房地产价格也将上涨。如广西北海市近两年来房价涨幅始终名列前茅,与其被某商业机构评选为“2005中国十大宜居城市”就不无关系。“这种现象背后,不排除有企业的力量在作推手。”

应该如何看待“宜居”

政府宜借此契机反思问题,制定政策

与网友的激烈辩论不同,专家呼吁城市政府一定要冷静对待排名结果。

“排名引发媒体的广泛报道,可以推广宜居城市的概念,让更多公众了解宜居城市。另一方面,通过必要的比较可以激发城市政府建设宜居城市的积极性,对做得好的是鼓励,对做得不好的则是鞭策。”这股“排名热”的积极意义,已经得到认可。

同时,专家一致呼吁一定要警惕其负面作用。甄峰说,我国大多数城市还处在发展阶段,这种排名可能造成人们对宜居城市的片面理解,影响城市的科学规划和建设,也可能成为少数人牟利的工具。

翟宝辉曾在南方某城市进行过宜居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研究。他发现,在抽样调查的样本中,机关及其附属单位工作人员所占比例过高,而这部分人群往往倾向于“报喜不报忧”,数据反映的情况与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差距比较大。而来自政府部门的硬性指标,由于统计上的偏差,有些也存在明显漏洞。

“由于整个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还不完美,因此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一定会有差距。城市政府应该以理性、积极的态度去看待这种排名,引导城市规划工作。”

从《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进入公众视野到通过建设部验收,罗亚蒙的团队一直明确表示“反对任何形式的评选和排名”。他认为,任何宜居城市指标体系都是为城市政府提供依据和引导的。城市政府可以借此全面反思发展中的问题,寻找与“宜居城市”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制定政策。

“说到底,这应该是各个城市的自我评估、自我改进,排名没有意义,只能做个参考而已。”(王 炜)

来源: 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重庆三年内将初步建成为山水园林“宜居城市”
全国宜居城市排行 深圳排名第一北京第二
新北京到底新在哪里? 宜居城市成最大民心工程
住房交通人口成为北京实现宜居城市三大瓶颈
宜居城市蓝皮书(北京)发布暨中国宜居城市研讨会
公众评出十大宜居城市 上海名列第一北京第三
图片新闻:
探月副总设计师称"嫦娥一号"并未失踪 运行状态良好
长沙持续60多天罕见秋旱 降雨偏少致河床干枯开裂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
· 中国减灾救灾行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及项目
· 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
· 2007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