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中国女干部比例近40% 已有9位女性国家领导人 妇女就业比例45% -4月份CPI维持3%高位 央行或有后续紧缩政策 CPI向上趋势难改 -第60届世卫大会再度拒绝涉台提案 国际卫生条例适用于中国全境 -交行A股开盘14.20元涨79.75% 海外投资者一周内从股市撤出$5亿 -中石油获世界最大汽田钻探权 国企将成企业义务石油储备主力 -基金私募将开闸 单笔不低于5000万 银行参与股指期货将有章可循 -"十一五"我国将重点发展八大高技术产业 扩大民用飞机产业规模 -中国6省份争夺第3个新特区名额 长三角城市居民收入增14.6% -免费师范生办法出台 国家鼓励终身从教 须回生源地执教十年以上 -中国将采取五项举措提高企业职工工资
宜居城市蓝皮书(北京)发布暨中国宜居城市研讨会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6 月 2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2006年6月22日上午9:30,社科文献出版社举行《宜居城市蓝皮书(北京)》发布暨中国宜居城市研讨会。

[主持人谢寿光]:

首部《宜居城市蓝皮书(北京)》暨中国宜居城市研讨会现在开始。各位专家、各位嘉宾、新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今天我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报告厅发布《宜居城市蓝皮书(北京)》,并举行中国宜居城市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专家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文忠教授,这个报告是由张文忠教授领衔研究并向社会推出的。出席会议的专家有: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房地产评估师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地学会副会长董黎明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毛其智教授,中国人居环境委员会专家、高级规划师毛钺先生,北京城市规划设计院杜立群总规划师。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2006-06-22 16:47:39)
[谢寿光]:

发布《宜居城市蓝皮书(北京)》,我想在正式发布之前有两点很必要在这里提前跟大家说的。第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报告厅发布的是中国科学院的一个研究报告,这表明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在共同关注宜居城市。近年来,在全球尤其在中国,自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以来,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出版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业出版单位,研究者是中国科学院的专家,这应当有一种特殊的含义。在这里我要提醒新闻界的朋友在发新闻稿的时候,不能由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而把成果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头上,我们的蓝皮书往往是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会按在科学院头上,而科学院的成果安在社科院的头上也有。所以,我要特意声明。成果是中国科学院做的,但发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单位来做,表明两大最权威的研究机构对宜居城市的关注,这是我作为主持人,要在这里首先声明的一件事。

(2006-06-22 16:49:07)
[谢寿光]:

第二,蓝皮书是我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年来推出的一个品牌性的产品,也是中国出版业的一个新的出版形式,它主要以各方面、各个行业的专家对于社会关心的重大问题以年度报告的形式来进行发布的,我们有经济的、有社会的、有城市竞争力的,总共现在的规模已经超过60种。但是,关于宜居城市,最近几年来,有关的研究机构,包括新闻媒体,包括出版单位,陆陆续续都推出了一些研究报告,也有对宜居城市的排序,社会对关于宜居城市是不是宜居?众说纷纭,说法不一。而今天发布的恰恰是专门对北京的宜居城市问题的一个研究报告。

(2006-06-22 16:49:39)
[谢寿光]:

很坦诚地跟大家说,我作为出版者,当这书没有看到的时候,我们心里应当是打鼓的,北京到底是否宜居,和我们的经验感受、和每天的体会以及拥堵的道路、沙尘暴、尾气的污染,和这些有直接的关系,有的还把北京排在非常宜居的城市,经常在网上会遭到一片骂声。但是,看到这本书以后,我心里踏实了,我们今天推出的是一本很高质量的书,这是我们作为出版者、第一读者的一份报告。它对北京的整个城市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它的差距以及存在问题作出了很客观的评价。我相信今天发布以后,可能到网上就会有大量跟贴。当然,民众对这些跟贴只是根据媒体提供的有限资料作出的,这种评论可能会很多,只是我要在这里传达一个理性的声音,就是当对问题进行评判的时候,请大家看一看书,再作出结论。如果不看书,就凭媒体上传递的一些声音,有可能会有误导和偏差。

(2006-06-22 16:51:55)
[谢寿光]:

因为我在这里要举一个非常典型的事,本月11号在成都,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首部《全球城市竞争力》排行,应该说绝大部分媒体做了很客观的报道,也对大量的内容都提供给记者来看。但《上海证券报》有一篇文章,其实他没有看书,就凭他的印象,自己就写出一些很容易误导的文章出来了。我举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呢?今天在座的都是媒体记者,宜居城市的问题是普通百姓普遍关注的。在这个问题上,你们要围绕今天发布的是中国科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请大家可以认真地去研读以后再作出你自己独特的判断和结论,这是我在会议正式发布会成果以及专家发言之前,我做两点声明。

下面有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文忠教授代表课题组向大家首次发布中国宜居城市报告,这次报告针对的对象是北京,大家欢迎。

(2006-06-22 16:52:12)
[张文忠]:

非常感谢几位专家,首先感谢北大的董教授以及两位毛老师,清华大学的毛老师、北京市规划委的副主任高级规划市毛钺教授以及北京城市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杜立群老师,你们能够参加本次会议,我表示非常感谢。从学术角度来说,我更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和研讨的会议。当然,发布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大家很关心,对我们课题组来说,研讨、交流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内容。所以,我首先代表整个课题组向各位专家以及新闻媒体,特别是社科院城市中心的主任也来了,就像社长所说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科院的交流与合作是有渊源的,尤其和城市中心的专家长期有共同的合作研究,所以这个工作正如社长所说的,实际上也是两个月一次合作。这个成果是以中国科学院为主,整个数据调研工作由北京联合大学完成的,实际上是中国科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共同做这项工作。我首先代表课题组对各位专家和新闻媒体汇报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

(2006-06-22 16:52:20)
[张文忠]:

现在对宜居城市大家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我们认为一个城市称得上宜居城市,我们认为首先它应该是一个安全的城市。你住在城市中,有安全的感觉;第二,我们认为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城市。什么概念呢?它应该远离各种污染以及各种有害物质对老百姓、居民的侵害,我认为这是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另外,这个城市应该是生活非常方便的。比如我出去吃东西、去购物,或者日常生活,都是非常方便的,这是第三个看法。第四个看法,这个城市应该是出行非常便利的,不能非常拥堵等等。另外,生活在这个城市的老百姓感觉很舒适、很安逸,这是我们对宜居城市五个基本的认识。总体来说,宜居城市就是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城市,是怡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和谐的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完整的统一体,同时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我们是这样的看法。

(2006-06-22 16:52:47)
[张文忠]:

基于这方面,我们认为城市首先是安全的、健康的、生活方便的、出行便利的,生活是舒适的,在这种理念下,我们对整个研究的指标主要围绕着这五个方面,我们选择了这五大指标,也就是安全性、健康性、舒适型、出行便捷性这五个指标,然后具体细化32个分项指标。安全涉及治安的问题、交通安全以及各种灾害的问题,还有应急避难场所等等,一共有32个指标。

(2006-06-22 16:53:03)
[张文忠]:

我们对北京整个研究报告的数据来源,主要是选择城八区为主,还包括边缘地区,比如通州也包括了,还有亦庄新城,还有昌平的一些主要住宅区,都纳入到整个调查范围。数据主要来自于第一手数据,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这在整个数据调查过程中,我们动员了200人,一共有5个班的学生作为一门课程来做的,一共调查历经了将近一个月的问卷调查时间,基本上按照每个街道的人口密度进行均衡地分布,相当于一个千分之一的抽样问卷调查,这样的数据量对我们整个工作的支持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这个调查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按照调查员,五个调查员,有一个督导员,还有一个高级督办,在此基础上,我们整体可以从网上接获。比如每天调查的数据,可以从网上直接获得,哪个人调查的,调查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调查人的名字以及电话号码,我可以随时访问。所以,整个问卷是面对面的调查,一共发出11000份,收回大概一万多份,我们对整个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二千八百份,认为这些是不可信的或者有矛盾的数据就不要了,最后有效问卷是七千六百四十七份,这是保证调查数据的质量。这是主观的数据。另外还有客观数据,一个是北京数字城市的情况,我们研究所有非常完善的GSM系统,我们还有卫星遥感1:1.5影像数据作为具体数据的来源,比如对于道路,整个数据都进行了监视化,达到五级城市,还有河流、绿地等等都进行了数据化,还有环境这些数据,我们认为这个数据基本上从主观方面,然后是客观方面,基本能满足宜居北京数据的评价。

(2006-06-22 16:53:22)
[张文忠]:

这是我们对北京市的总体评价,从整个数据来看。第一个结论是北京居民基本对北京的宜居现状是认可的,满意度大约在63分的水平,我们是按照60分为及格,处于刚刚及格的水平。我们认为对于宜居城市的评价,不能光从政府视角来看,而更多要倾听来自于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对这个现状还是很认可的。

另外一个概念,老百姓认为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五项指标有一个权重,这些权重同样来自于七千多人的评价,结果发现整个老百姓把安全的权重给得很高,基本上是0.2这样的水平,可以看到老百姓对自己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安全程度的关注。

(2006-06-22 16:53:59)
[张文忠]:

第三,北京是一个非常方便的城市,主要体现在购物性以及休闲、娱乐、教育、医疗等设施上,基本能满足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如果北京达不到这样的生活水平,其他的城市也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这项指标在北京的宜居城市评价中是最高的。

老百姓对舒适度的评价是最差的,刚刚及格,是61分。对于人们居住的空间来说,舒适是很重要的,包括自然环境的舒适度以及人文环境的舒适度,老百姓基本是不太认可这方面。

(2006-06-22 16:54:52)
[张文忠]:

这是对于32个分项的评价,评价比较高的是日常购物,然后是邻里关系,从这条可以看出北京人对邻里传统的关系好象比较融洽,特别是像过去老北京四合院邻里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比较差的是儿童娱乐设施,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事实上对于一些相对高档的设施的满意度还是比较差的,比如休闲娱乐设施,这方面是比较差的。另外还有两个不满意的就是应急避难场所,一会儿我还会讲到这个问题,实际上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老百姓是非常不了解和不认可的。另外居住空间的开敞性,很多高楼大厦的视野很糟糕,空间的开敞性很差,整个容积率比较高,这样的建筑对人们的居住环境以及心理的感受是不太舒适的。

(2006-06-22 16:55:21)
[张文忠]:

不同的人群对宜居城市的评价是不一样的,对七千六百四十七份问卷来看,每个群体实际上对宜居城市的认可程度是不一样的。现在比较认可的就是我刚刚讲到的,一个是日常购物,还有邻里关系等等,最不认可的是儿童娱乐设施、应急场所和空间的开敞度以及建筑的密度。另外75%的被访人认为餐饮满意度比较好一些,另外有70%多的人认为环境污染度、汽车尾气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是很高的,另外中、老年人最满意居住区邻里关系,最不满意应急避难场所状况。青年人最满意日常购物设施状况,最不满意儿童游乐设施状况。实际上对于年轻人尤其是小孩这样的需求比较旺盛,但是实际上这样的需求没有满足。从性别来看,这种差异是很微小的,我们性别比例,在调查当中各占50%。

(2006-06-22 16:55:37)
[张文忠]:

从家庭构成来看,四口以上的家庭对邻里关系是比较满意的,两口以上的,特别是有小孩的家庭,对儿童娱乐设施是比较满意的。另外,从学历来看也是不一样的。从收入来看,高收入的人群对整个北京的要素评价相对高一些,这个原因一会儿我还要涉及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006-06-22 16:55:57)
[张文忠]:

从安全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从整个调查宜居城市评价来看,我们认为最头疼的北京来说,我们认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安全的问题。这个安全,不简简单单是治安安全的问题,最头疼的是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以及相应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这必须要跟上。作为一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来说,相应的日常应急、宣传、教育、普及以及相应的设施建设,事实上对城市建设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是对整个宜居城市的研究,我们认为给我们的冲击力是最重要的内容。

(2006-06-22 16:56:17)
[张文忠]:

从街道来看,我们对整个北京人安全的状态,总体来看内城相对好一些,中心城市的边缘相对好一些。另外,周边比较好的原因是空间的开敞性。另外,不同人群的认可也是这样,大家可以看到月收入一万以上的人群、一万到二万以上的人群比较认可北京这种安全程度。我们想,因为这个人群事实上是收入相对多一点,居住地方稍微好一些,相对措施比较好一些,所以认可度已经好一些。另外高学历的原因,由于学历和收入的相关度是非常高的,高学历者也是高收入者。另外,评价比较差的,实际上是年龄大的低收入,一会儿还会介绍这个问题。

(2006-06-22 16:56:30)
[张文忠]:

从北京治安角度来看,北京治安状况和全国的形势差不多,右面的图是全国的一个调查,这不是我们做的调查,左面是我们做的。北京和全国的治安状况基本差不多。交通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总体来看,交通安全是相对不错的,事实上有一些地方不能乐观的。比如交通比较密集的崇文区,以及周边的天通苑等还存在问题,总体评价是不错的。未来城市规划当中,对人车分流的问题以及如何考虑弱势人群,比如骑车的人和不骑车的人安全问题是比较重要的。另外,还有道路建设和设施的规划当中需要考虑一些问题。最讨厌的就是我刚才讲到的就是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应急能力,现在发现这个问题是北京的一个弱点。从最近北京市的一些政策和相应规划来看,好象这一点不断地在弥补,但从我们调查来看,这实际上是北京的一个软肋。

(2006-06-22 16:56:45)
[张文忠]:

有三成人不了解应急场所是什么玩艺儿,我在给研究生上课时也谈到这个问题,让他们指出印象出北京的应急场所有哪些,他们都说不出来。都是硕士以上的人群都不清楚,可想而知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对这个问题的认可。

(见图)这是北京已经建有应急避难场所,如果发现了地震或者特殊灾害或者特殊问题,这都是相应有设施,比如它有上下水,马上可以搞起来,然后还有相应帐篷设立起来,有相应的设施,但很多人不了解这样的情况。

(2006-06-22 16:57:03)
[张文忠]:

从健康来说,从环境污染这个角度来看,从北京来看,大家对这个最不满意的是汽车尾气,这成为了很重要的问题。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已经达到35%的人群认为北京的汽车尾气是影响生活环境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另外,就是一些扬尘和工业污染,扬尘是近年来大型一些设施建筑以及不停地在搞一些建设造成了污染。另外,生活污染并不是主要的。另外比较头疼的就是噪音,几乎非常不满意的占到26%。事实上日常生活噪音和垃圾等等,已经不是主要的问题。

(2006-06-22 16:57:21)
[张文忠]:

从整个城区来看,我们把新城亦庄和大兴的黄村等等,还有通州新城等等把它作为一个城市来看待,总体来看,环境比较好的像亦庄新城、大兴黄村等等周边环境比较好,城区比较好的比如朝阳还算不错,还有丰台,从环境来看是不错的。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各个区的评价(见图),最高的是亦庄新城。

(见图)这是从整个图上来看,颜色重的是评价好的地方,中心城区评价比较好,像中南海来看内区比较好,事实上二环、三环比较差一样,整体环境评价是这样的概念。

(2006-06-22 16:57:39)
[张文忠]:

第七方面是从生活角度。刚才我们已经讲到了,最满意是日常购物,达到了70%。老百姓对日常购物这块还是比较满意的,其次是非日常购物,就是一些大型的购物中心这方面,非日常购物主要指大型购物中心。日常购物指日常便民店以及24小时店,或者一站式的超市。另外,第三个方面是餐饮,这也还可以,医疗也不错。最差的,我刚才已经讲到了,一个是大家认可的儿童游乐设施和一些高档次的休闲娱乐设施不太好。关于教育这方面,每个城区的评价不一样,每个群体的评价也不一样,包括医疗也是这样。实际上北京的医疗按道理来讲是最好的,但大家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因为整个医疗设施比较集中在中心城区,而周边的医疗设施相对要弱一些,这可能是将来城市规划在一些重大特别是一些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应该适当向周边城市倾斜,这恐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这也是国家提倡的所谓和谐社会等等,这些理念下应该做的一个工作。每个人不一定能够完全满足同样的收入,但是作为国家这种公共社会服务设施和一些所谓公共财政这方面大家应该公平享受它,而不是另搞一些专业。这是城市评价。

(2006-06-22 16:57:55)
[张文忠]:

从生活评价来讲,中心城区比较好一些,周边比较差一些,比如西城区、东城区的评价算是最好的,比较差是一些大型居住区,比如回龙观、天通苑就相对弱一些。从图上可以看出,划斜道是评价最好的,中心城区比较好一些,周边差一些,就像一个同心圆,外面越来越差了。

从出行方面来讲,这是非常头疼的问题,从总体评价来看,老百姓对出行的便捷性都认可,特别是对公交出行比较认可。最头疼或者最担忧这个问题是交通的通畅性,这是不认可。大部分老百姓认为交通的通畅性是影响环境的很重要的内容。另外居民对交通的通畅性的满意度是最差,其他相对好一些。北京除了应急之外,另外感觉就是交通通畅度,一会儿还会讲到舒适程度。

(2006-06-22 16:58:18)
[张文忠]:

从总体来看,大家对交通的满意程度,从各个区县的程度来看,比较不满意的仍然是回龙观和天通苑比较差一些,中心城区比较好一些,比如东城、崇文等等,实际上这是交通拥堵比较集中的一些地方。

(见图)这是居民对交通通畅的不满意评价的空间分布,这个图,一个是红点,一个是黑点,红点是代表最不满意的,最不通畅的点,基本上是功能体现的,比如二环周边和一些大型的居住区,以及交通和居住区结点的地方是最不满意的地方。像圆明园、香山这块,我认为根据调查的时点有关,周六、周末大家都开车去公园玩,可能交通差一点。另外,这块交通确实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线路上四环和上五环的不方便性,都会造成大家评价不高的因素。

(2006-06-22 16:58:34)
[张文忠]:

通畅最不满意的就是概率,我们做一个概率分布图,从中关村这一片一直到回龙观都是不满意的,然后是亚运村到天通苑这一块都是比较差的,另外还有东面的双井,劲松等都不太好,因为中心城区,通州等等,这都是大家不满意的概率比较集中的一些地区。然后我们又对整个不同居民的群体的交通状况也进行了一个评价,比如我们用了一些计量的方法,年轻打工族、城市平民、高级白领、工薪阶层,他们对北京的评价是不一样的,比如年轻打工族,我们基本定义在30岁左右,基本上是大学毕业,年薪在一万以下的,是单身或者两口之家。大家看这一块(见图),事实上工作地理那一块评价是比较差的。

另外,对于舒适北京来看,从五大指标来看,这是最不满意的,不单单是自然环境的问题,其他方面也是相对比较差的。

(2006-06-22 16:58:51)
[张文忠]:

总体来看,看左侧的图,远郊这方面从自然环境的舒适度来看是比较好一些的,包括近郊,实际上由中心向周边整个自然环境的舒适度是递增的概念,中心城区相对要差一些。最差的还是天通苑这一片比较差一些,比较好的还是亦庄等等,崇文区、东城也不太好。事实上我们的指标涉及到一些绿地的问题、绿化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工业设施、周边的干净、清洁程度等等,这些指标综合来看有这样一个特点。

(见图)这是按照街道划分的一个图,周边相对好一些,中间那片,从二环到四环相对这块相对要弱一些。

(2006-06-22 16:59:10)
[张文忠]:

不同人群对自然环境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总体来看,我刚才说的高收入人群和年轻人群评价好一些,低收入人群和老年的评价稍微差一些,高收入人群我讲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这些人相对居住地方比较好一些,因为有钱买的房子比较好一些。另外小区的管理和绿化都不错,所以总体评价是比较好的。低收入的这些人居住的环境比较差一些,特别是外来的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评价都不是太好。另外,家庭人口比较多的人,这些评价也是相对比较差一些,这和整个居住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2006-06-22 16:59:29)
[张文忠]:

对于人文环境,我们选了邻里关系、建筑景观的美感和周围这种文化氛围以及周边地区的文化特色、价值认可等等,这些指标总体来说,大家比较认可的是邻里关系,这方面比较好一些,其他的相差不大,基本属于比较认可或者比较差的状态。

从各个城区来看,从人文来看,总体是因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比较明显的区域,相对评价比较高一些。新建的小区稍微好一些。

这是空间分布,实际上规律性不是太强,基本上是一些文化和历史特色比较明显的一些街区,规划比较完善的一些地区都相对比较好一些。

(2006-06-22 16:59:46)
[张文忠]:

第十个方面是从北京空间来看,有五大指标,用一定方法算出来,是评价最好的有几个,一个是西城这块比较不错,另外是丰台也还不错,亦庄这几个地方也都不错。比较差的是崇文区等相对比较差一些,这是总体评价。这是五大指标综合评价是这样的。

我们按照街道做了四个等级,所谓一级、二级、三级,比较好的有一些街道,一级的宜居也不是最高的,最高也是70分的水平,然后到五级,五级相对差一点,基本在25分以下了,我们分了五级。大家从总体来看,一个是中心城区这片评价还算可以,北京西四环这一片不错,西四环这一片,温榆河这一片,再往北的那片也还是可以的。南城有一部分也算可以的,总体来讲有这些特点。

(2006-06-22 17:00:02)
[张文忠]:

我们对几个重点的,大家很关注的,比如金融街、奥运地区、中关村、CBD地区单独列出来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金融街和中关村这些地区的评价,金融街相对还可以,评价比较差的,实际上是中关村和CBD这一块。最后我们反复研究,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主要来自于客观评价,每个人对宜居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是相对的概念。比如中关村这一片,我住的这一片是在北大,我认为那一片环境是非常好的,但大家对那一片评价不是很高,整个北大心中的标杆完全不一样,他的标杆很高,因为大部分这片人都是出过国的,他的评价标准根本不是北京的视角,也不是全国的视角,而是国际的视角。比如小区里很多生活的人没有一个没出过国的,或者没有一个不在国外呆过的,他们几乎都出过国,他们的标杆不是中国,可能是东京、巴黎等等,或者是他们生活过的国外城市,至少不是北京,所以他们的标杆很高。比如我居住那个地方非常的好,但评价很低,说明标杆很高。

(2006-06-22 17:00:21)
[张文忠]:

比如CBD这块是精英集中的地方,外企集中的地方,他们对这块地方的认可不是简单的这种评价。比如我们发现调查结果有一个就是对丰台评价很高,为什么这样呢?去年我对丰台做了很多丰台区的规划,发现那块地方,过去老百姓的生活条件的质量非常差,最近几年,丰台区政府做了很大的工作,包括整个市政府的倾斜程度是很大的,他认为有一点的改善就很满足了。我认为他们更多是雪中送炭的感觉,我们那一块可能是锦上添花,就算给它很大的变化,也都无动于衷。过去丰台那块条件是比较差的,最近两三年的变化,道路的打通和新居的改善,所以他们对环境的评价认可不一样,造成和一些地区评价的标杆不一样是可以理解的。

(2006-06-22 17:01:10)
[张文忠]:

对于宜居北京发展预测与展望。事实上我们的问卷调查设计有很多很多,包括一些价格,地价的问题,这也不是我们报告当中主要的内容。通过问卷来看,老百姓对价格是怎样认可的?九成以上的老百姓认为北京的房价太高,90%的人认为现在的房价还是很高的。但是从这种状况下,还有50%的人认为北京还会涨,这也是一种非常尴尬的状态,这是老百姓的一种认可。另外是对价格的认可。

(2006-06-22 17:01:18)
[张文忠]:

对于北京的安全,过去或者现在对安全的认可,基本是精英阶层,而不是特定阶层,对安全是比较很关注的。在未来几年,整个老百姓都会把安全作为很重要的概念来重视。对安全的关注程度,也会由一般的治安安全转为交通安全,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的各种生命、财产的安全,这可能是老百姓关注的一个焦点。

另外居民对整个安全,不会考虑自己活动的场所,也许空间会更广阔一点。也就是说,老百姓对安全的关注,不仅仅是对自己居住的那一片或者居家的安全,而是对周边环境的安全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也是今后很重要择居的很重要的内容。

另外,对周边的安全,老百姓的评价,不仅仅停留在中心城区这块,对周边的安全也会有很高的关注。

(2006-06-22 17:01:42)
[张文忠]:

对于舒适这块,舒适是北京整体当中最弱的,这方面应该是老百姓的永恒追求。从总体来说,尤其“十一五”规划来看,北京的“十一五”规划和长期规划来看,已经总体很重视了,对于社区文化、居住区邻里关系的内涵也会改变。还有就是随着物业管理,随着老百姓危险意识的提高以及物业管理行业本身的成熟,我相信物业管理水平也会有明显的提升。居住空间的开敞性方面,我认为中心城市不会有质的变化,整个中心城区密度的容积率以及居住人口的密度来说,大规模的拆迁以及搞绿地开放的难度不会有大的改善。但是,它在某些方面,我认为会有一些变化,比如在文化方面,过去传统文化的回归,以及老百姓邻里关系进一步融洽、社区文化的发扬会有一些改善,可能这方面提高会更多一些。

(2006-06-22 17:02:00)
[张文忠]:

出行难方面,在近期内不会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还会成为老百姓很重要的一个头疼问题。从污染环境这方面来说,机动车污染和噪音是将来影响整个北京市环境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对于未来不同地区的宜居水平的变化评价,总体来说,我们认为中心城区的宜居水平会在文化价值、特定功能上会有提升。随着奥运会的临近,随着一些设施的建设和相应的设施完工,我们认为会有质的提升,因为我们单位就处在那块,我们也是每天看到它的变化,我相信那一天也会有质的变化。中关村这块,尽管有人评价不是太高,但这块水平在北京还是不错的。从教育设施、医疗设施以及相应周边的绿地、文化设施等等,应该说还是不错的。总体来说,它还会有更高的提升。

(2006-06-22 17:02:14)
[张文忠]:

另外,我们认为整个南城有很大的改善,南城从北京“十一五”规划和协调政策发展视角来看,重视南城的发展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另外是周边郊区的地区,随着城市化和中心城市的建设,我相信也会有一些明显的改善。

另外,我们还对北京人未来想到哪居住做了一些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整个北京人,七成以上愿意居住在北部,这可能和历史传统还是有关系的。总体来说,期望最高的还是四环、五环,很遗憾,这一带北面没有什么房子了,只有南面了。

(2006-06-22 17:02:42)
[张文忠]:

另外,我们对未来期望居住热点区进行了分析,这主要用非常复杂一套数据分析,然后对七千个人进行了一些统计分析,发现中关村和亚运村这一片还是不错的,还有就是展览路这方面,对于依恋城市生活的人来说,比如展览路这一片以及东四这一片,仍然是他们最恰的选择,这一带房源比较少一些,但对崇尚城市生活的人是比较热的地区。

有一个简单的建议,比如安全的问题,应该纳入教育体系当中,尤其中小学应该进行安全的建议。对于交通方面,应该以公交为主,以它来构成出行网络。还有就是进一步管好文化小区的问题,宜居城市应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做起,也就是从自己生活的小区开始做起,不断通过小区的改善来提升北京的宜居水平。

(2006-06-22 17:03:08)
[张文忠]:

这是我的一个简单的向各位专家和各位媒体以及各位来宾的汇报,由于工作仅仅是一个开端,我想有很多从理论上、方法上以及观点上,我想会有很多不同之处,希望各位专家和媒体提出非常宝贵的意见,把它做得更加扎实,更加科学化,为老百姓提出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非常感谢各位。

(2006-06-22 17:03:47)
[谢寿光]:

感谢张文忠教授以及他所率领的研究团队,为我们提供了一份非常科学的报告,我相信无论是北京城市的决策者、管理者还是经营者,特别是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北京市民,应当说这份报告对宜居城市的一些指标、对照衡量北京以及我们应当做的一些主要指标和我们的经验感觉是一致的。我感觉报告的价值和意义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去发挥出来。作为出版者来说,我们还有进一步改善的地方,比如大量的图应该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我们附在书后的光盘会尽快升级,升级后图和文能够直接对应使用。我们也期待着有更多的系列成果,张教授能够拿出更多的系列成果出来,我们会和你们密切的配合和合作。

下面有请北京大学教授董黎明先生发言。

(2006-06-22 17:04:50)
[董黎明]:

各位朋友,早上好!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参加《宜居城市蓝皮书(北京)》发布的研讨会。我本人不是研究宜居的,但是作为一个居民,人人都有一个向往,那就是能够住在一个非常舒适、优越的环境之下。我想,这个话题,专家也可以发言,我看每个人都可以发言,都可以探讨这个问题。由于这本书到手的时间比较短,没有仔细拜读,但我看了以后还是很受启发。特别是1965年国务院2号文件批准了北京的城市主题规划,提到了北京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的重要目标就是未来建设宜居城市,从此以后,宜居城市就成了很热门的话题。但是,什么是宜居城市?我们怎样去评价宜居城市?我们如何去造就、建设一个宜居城市?看来还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所以,这本书的出版,可能对我们解决以上问题是一个很好的素材。

下面我想就这本书以及我的体会谈几方面体会。

(2006-06-22 17:05:30)
[董黎明]:

第一点,我个人认为,宜居城市或者“宜居”,虽然我们现在正式提出来比较晚,实际上来讲,“宜居”是中华民族过去、现在、未来一直追求的一个永恒的目标。不是我们现在才提出来、才认识的,我感到自从人类社会发展开始,这个问题就一直融入到我们历史发展的长河当中。以北京为例子,最早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居所是在山洞里,当然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环境,所以到了农业社会,我们的祖先下了山了,到北京平原发展,三千年以前,北京作为一个都城,它的选址不仅考虑政治的因素,同时也考虑了宜居的因素。作为一个都城,为什么从元、明、清以来,这个城市几乎没有变化,我们从环境来分析,我们的前人肯定有研究,为什么呢?因为北京的西边、北边、东北边青山环抱,造就了一个良好的气候环境。另外,有山作为屏障,易守难攻,给北京造就了安定的环境。

(2006-06-22 17:05:56)
[董黎明]:

为什么北京不在永定河旁边,而是永定河冲击的脊背上,因为在这个地方,它可以避免永定河的泛滥,所以北京历史上没有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反而在冲击山上这个泉水,所以,这个环境实际上就是我们不断地通过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而且永不满足。尽管北京有这么好的条件。但是,北京发展越来越缺水的时候,我们的前人想办法从昌平引来白福泉这个渠道和现在的经济运行基本走向一致,引到了北京。另外,在北京这样一个气候冬冷夏暖,我们创造了一个四合院的良好环境。四合院不完全是自然环境造就的一个民居,还有社会环境,带有封建思想的内涵。但总的来讲,在那个时代,我们居住在四合院还是相当的舒适,相当的方便。所以,宜居,我认为从北京来讲,历史上我们就一直不断追求,一直到进入21世纪,我们仍然在追求,希望把我们的北京建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舒适。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2006-06-22 17:06:31)
[董黎明]:

但是,宜居作为我们一个追求的目标,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什么是宜居?所以,在这里面,我觉得尽管不同的专家、不同的学者,对宜居的理解和定义也许不一样。但这一本书里面,对宜居的内涵做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解释。我赞同它这个解释。因为在过去,我的思想里面,很多人一般的思想里面,所谓宜居无非就是住得舒适一点,主要指环境的舒适的程度。现在来看,如果仅仅从这方面去理解宜居城市,就稍微窄了一点。实际上我们要建设的不仅仅是一个舒适的北京城,同时就像这本书里面指出的,还要有一个安全的北京、健康的北京、生活方便的北京、出行便捷的北京,这些都是宜居的内涵。

(2006-06-22 17:06:49)
[董黎明]:

比如安全的北京,别的不要说,我是经历过1976年唐山的大地震,因为也波及到北京。如果像我们这一代人遇到这种经历就知道开敞的空间的重要性,当时还有余震,大家都很惊慌,我们是在北大的五四广场,把架子床拿出来,打着帐篷,再外面呆了半个月,后来才进来,这就要考虑安全。如果地震的时候没有疏散的地方该怎么办呢?另外,我感觉现在最难受的,就是我们居住的,建筑设计师给你设计阳台,但我们还要封闭阳台,一般封还不行,还要很粗的钢筋,防止小偷的进入、入室盗窃。在国外封阳台是很少看到的,这就是一个安全问题。如果社会很稳定、很安定,我看阳台就是人和自然的交融的最好的地方,在屋子里面推开门在阳台看一看,而我们现在却不是这样。所以,我认为一个宜居城市的标准,它的内涵以及我们如何评价它?我认为这本书采用多视角、多指标的方法,应该讲是比较全面的,不能把宜居简单化,就是住得舒适一些。如果不安全的话,车行不自由,谈何舒适呢?这些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的。

(2006-06-22 17:08:15)
[董黎明]:

另外,这本书除了理论上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宜居的内涵、宜居和人居环境、生态城市的异同之外,它的价值就在于采用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通过评价得出了结论。这里面恰恰反映出我们对现在很多问题的认识。我们经常给学生讲,你的论文里面,我看你有多少干货,所谓干货就是你的第一手资料,切切实实调研来的资料。这一本书通过了一万一千多个样本、一百多个样本点用户群的调查,那么基本我认为覆盖了北京的城八区,它的价值在于什么呢?就在于它的实用性,我认为如果我们今天要去买房也好,购房也好,或者你想搬家也好,我选择什么地区,选择哪些条件比较好的地方。现在有几种途径,一种途径是参加房地产的交易会,拿一些开发商给的资料。但是,我想,那个东西宣传的成份太多,里面有很多水份。因此,这本书,现在遗憾的就是图太小一些,如果能够涵盖的比例尺再大一点,更清晰一点,实际上也是一千多万北京人寻求宜居地点的一个良好的资料,但现在还是局部的东西。现在房价这么高,怎么样去寻找房价相对比较低的、宜居性又比较好的地区,可能是购房者的想法。我想,这本书通过评价,至少可以给这些购房者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宜居,因为这毕竟比较客观。这是我要讲的第二点。

(2006-06-22 17:09:13)
[董黎明]:

第三点,我觉得看了这本书也有一些遗憾,这个遗憾就是我们北京宜居的现状要按照打分来看,刚刚及格。如果按照学校的对研究生的要求水平,70分才能及格,60多分就不及格。如果按照中小学的水平来讲,北京的宜居状况是刚刚勉强的及格。从这当中我们感到北京把建设宜居城市作为目标,应该说是任重道远,现在要把它建设得更好,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2006-06-22 17:10:21)
[董黎明]:

另外,宜居作为一个居住来讲,它只是城市的一个子系统,城市又是一个更复杂的系统,要解决这个宜居问题,不能够就居住来论居住。我记得若干年以前,北京市有位领导曾经说过,住宅盖得太多也不为过,我认为这句话比较片面,不是大量的盖住宅就能解决宜居的问题。比如交通问题,大家意见最大,分数也不是太高的这样一项指标。我们仅仅能够靠修路就能够解决问题吗?为什么对天通苑、回龙观反应这么大呢?除了交通的问题,我认为至少还有路的问题。空间分布不合理,这么大的居住区没有工作岗位,这些人只能到城里来上班。所以,这些问题看来不完全是居住区的配套建设的问题,而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所以,要解决整个北京的问题,看来还应该要从更综合的角度全面来解决。也就是说,不仅要考虑生活的问题,甚至包括北京的定性、定位、产业结构、空间的布局等等,甚至还有社会环境。所以,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把北京作为未来一个宜居城市,我想除了编制一个好的主题规划以外,它的实施还要靠全市1500万人一起努力,最后才能达到我们的期望预期结果。

(2006-06-22 17:10:36)
[董黎明]:

最后,我对这本书提出一些期望,这本书到目前为止,应该说是一本系统地介绍北京的宜居状况的书,但是还有没有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因为北京很复杂,刚才我已经讲了,里面的图、资料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另外,我们评价的结果,刚才张教授也说了,实际上还有很多的主观因素,因为居民对环境的感应,对环境的认知,不同的群体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话,我们未来能不能采用更多的客观的指标,尽量减少一些主观的指标,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调整。

(2006-06-22 17:11:53)
[董黎明]:

另外,我认为指标体系不要搞得太复杂,30多项太多了。太多了,你就不好推广。尤其权重值,大项的某些权重值0.1,小项的权重值又来0.1,最后一个指标的权重值最低就是1%,那么要与不要无关轻重,能不能突出重点,这样有更多的应用性。

另外,我对调查结果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北京还有四百万常住的外来人口,他们的状况怎么样?我想下一部书出来的话,这个问题要很好的调查,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公平的社会,看来只调查居委会系统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关注几百万外来人口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只有这样的话,北京才能成为真正的13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谢谢。

(2006-06-22 17:12:10)
[谢寿光]:

感谢董教授的深刻发言,我们也很记住一句话,未来宜居是中小学生合格水平,如果和研究生的水平衡量的话,的确有差距的。我也赞成进一步改进和丰富资料,比如人文指标,特别是关于区域里的人口密度以及不同阶层的职业分布的情况对评价的影响,这些还是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像这样的报告是一年出一本,年度时间不可能发生那么大的变化,如果三年、五年再出一次,我相信可能会更有价值。

下面有请清华大学毛其智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2006-06-22 17:12:55)
[毛其智]:

谢谢主办者邀请我来参加研讨会,原来就是一个研讨会,没想到有这么多媒体参加,媒体参加的话,我说话就要更小心一点,特别是谈到北京的宜居问题,随便讲的话,可能对很多方面会有影响。但是,既然来了就一定要说话,我还是比较认真地读了一下这本书,从这本书本身说起,然后再看看对北京目前的实际情况。

我自己的一个认识,这还是一份很有价值的北京市问卷调查报告。我们在城市研究过程中,认认真真地向每个老百姓来请教他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对他们周边各方面的生活、居住、工作的要求,还不是很多,而且传达的面也不是很广,特别是反应到跟决策者相关的层面来说,应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从科学研究角度来说,我觉得实在的调查研究数据是很有价值的,它可以记载我们在2005年、2006年阶段,北京市老百姓对北京问题的一个准确记录。

(2006-06-22 17:13:16)
[毛其智]:

第二,宜居城市大家很关心,每个人对宜居城市或者自己的居住环境都会有不同的标准来衡量,高收入的、低收入的,文化程度高一些,文化程度低一些,都可以有不同的指标标准。我认为这份研究报告还是组织整理了一些研究标准,是不是这些研究标准都能准确反应出北京的现实情况呢?这是可以讨论的。但是,我们不断地对这些标准本身进行研究,争取更准确的一些标准能够不断地反映出北京目前老百姓作为宜居城市现状的情况。我举一个大家最关心的例子来说的话,就是北京老百姓的出行。怎样衡量出行的方便或者不方便呢?现在来看,我们可能最直接的一个指标就是平均的出行时间,每小时你使用公共交通或者是自由的交通,你从一个距离到另外一个距离,你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这可能就是最直接的一个指标。

(2006-06-22 17:13:56)
[毛其智]:

但是,这种指标的获得也是需要有很多很多的调查研究来形成的。我们对老百姓的出行还有两个比较辅助的指标,就是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过去如果平常骑自行车出门,风和日丽、环境比较优良的时候,是很舒适的一件事情,也是比较安全的。但是,随着城市机动车交通的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在主要城市交通干道上骑自行车的话,面对拥堵的机动交通,骑自行车的便捷性还存在的话,但是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就大大降低了。特别对于中老年和孩子来说,可能要特别小心才能不出事故,这是举的一个例子。

(2006-06-22 17:16:03)
[毛其智]:

但是,回到我们对宜居城市的认识来说,应该看到北京还处在一个极速变化的过程中,很多方面是处在不稳定的状态。在不稳定的状态下来评价城市的宜居程度,这里面的误差或者可信度也是需要进行考虑的。北京市目前如果非常简单的来说,我们每年可能会增加5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每年城市的建成区,也就是建好的建筑区大概有50平方公里,而且旧城、旧居住区在不断地进行改善过程中,新区有很多还没有建设完成的地区,在快速的向四周伸展,在这个条件下看北京的宜居状况,我觉得其判断力到目前为止不能说是很强,有很多特殊性和暂时性会遮盖较长久的一种表达或者比较准确的表达。我认为这也反应出这次问卷调查的评分上。

(2006-06-22 17:16:12)
[毛其智]:

刚才董教授说了,60分刚及格,这在一般学校是这样。我认为评分的另外一个角度是学校里常遇见的,就是分值能不能拉开?现在几个分差,差得太小了。这么小的分差,它受到的干扰度大了以后,事实上这几个指标相互之间的关系,说比较好、能好,比较差、差的,在分差上有点像老师面对着一些老师,有点不太好意思,不太敢打得太低,但实际上又不值那么高的高分,最后相互之间的差值就很小。我认为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如果大家对宜居城市做一个更客观全面分析的时候,需要分差可能要更大一些,比如61.5和62.5能做准确的判断的话,有时候是比较难做的。

(2006-06-22 17:16:35)
[毛其智]:

对于宜居城市来说,我觉得确实是北京市每一个老百姓都很关心的。这个调查报告一出来,每一位在座的先生和女士都要使劲看一下我家现在住的地方的几种评价到底是怎样的,或者心目中购房的区域的评价是怎样的。从目前的心态来看,我认为还是盼高怕低,这样的话,实际上也是相当的影响问卷调查报告。每一个已经购房的老百姓,都希望他自己和自己周边环境是在一个不断的改善过程中,他的心理会得到满足。一旦听说自己和自己周边的环境发生了什么问题了,比如说犯罪率的提高,交通事故的提高,某一个新的污染源的出现,对我们自己这个地区就会出现很多新的影响。这些事情,我认为也反应在调查报告之中,对于一些地区的判断。

(2006-06-22 17:16:50)
[毛其智]:

我不能说所有现在排序的判断,不能说这个序列就排得是对的。有些序列已经反应出来了,但有些序列不一定排得那么准,有些地方原来的规划还是做得比较周密的考虑,但是它的建设的时序比较长,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并没有按照预想的来做,这样的话,就会出现一些老百姓不方便的情况。但是,你走过了这一段相对混乱情况后,整体状况会有比较大的变化。还有一些地区,原来的安排,比如说主要是以生活居住为主,但是因为某一些决策,把一部分土地使用性质变成了工业用地,新上的工业项目对生活居住环境产生了新的影响,这些都发生在我们北京,在这么多媒体情况下,我就不具体举例子了。刚才社长讲到了,我们整体的环境不会变得那么快。但是,具体对于某一个地区来说,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因为这个问题是很敏感的,特别指出来,像对房价这种还是很敏感的。所以,有时候有一个偶发的因素,对相当一个区域也是有比较大的影响。

(2006-06-22 17:17:34)
[毛其智]:

最后,我认为我们做这种研究的目的,通过调查、分析、诊断,我们的目的还是对北京未来的发展提出各种各样的改善、完善、补充、纠正的建议和方案。它既有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的自上而下的建议,但是从全球的人居运动的角度来看,更重要的是每一个老百姓积极自主、生气勃勃的创造力,对自己周边的环境,应该想方设法地发挥更大的这样一种影响力。在北京有过另外一个调查,讲到现在各个居住区的物业管理是越来越多了,但业主委员会的建立还是非常少的,每一个老百姓盼望自己有一个非常好的家园,但是怎样来维护自己的美好家园,怎样创造更好的一个宜居环境,我认为在这个方面也还是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2006-06-22 17:17:55)
[毛其智]:

我们常说“人无完人、水清无鱼”,对一个城市方面来说,它承担着方方面面不同的责任,也面临着方方面面不同的困难。所以,从宜居这个程度来说,你也不能苛求,像首都城市、沿海一些热点城市都称为一线城市,在这些城市里面相对来说它的竞争度是更激烈的,人们对它的选择是更综合的判断,而不是从某一个具体方面来判断的时候,可能会看到在城市发展中有更多的缺陷和不足。但是,如果把它综合起来,就像目前所追求的,对于宜居城市来说,还是从老百姓的实际出发,主要关注的要点就是居住、出行、教育、医疗、文娱和健身这些方面,如果把这些方面的指标完善化,我想今后的调查报告可能更清晰地反应出北京的现状和老百姓的要求。谢谢。

(2006-06-22 17:18:18)
[谢寿光]:

毛教授给我们做了一个很生动的报告发言,提出了有很多有见地的建议,对于这本书怎样进一步的改进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下面两位专家都是从事规划和设计的专家,他们对宜居的问题会有更操作性的建议,我们有请毛钺高级规划师发言,大家欢迎。

(2006-06-22 17:18:42)
[毛钺]:

我对这个问题研究不透,七年之前,我在规划组,我担任的工作就是进行规划方案,有一些硬性的规定,比如杜总规定的这个地区30米高、20米高,我要执行他的规定,绿化率多少,如何举行具体的空间呢?可能每个建筑师有不同的方案,我来审核它是否合乎规定,合乎规定了,就可以了。我在这个规划过程当中是一种匠人,而不是具体的制定者。对理论研究不多,像刚才两位教授的发言,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比较多的。我只能从我接触的一些情况来谈一谈。

(2006-06-22 17:19:22)
[毛钺]:

北京市在去年申报的总体规划2015年-2020年规划时提出来要建设宜居的城市,我认为这可能是全国第一个提出以宜居城市为发展目标,这个提法对改变中国城市发展的理念有很强的冲击力和示范性,它体现了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和谐,城市发展要不断回归舒适、休闲、健康和安全、文明等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使人居环境更美好。刚才我读的这段话是报告里所说的。因为在八九十年代以来,各种在城市发展目标中有各种各样的理论,有山水城市、绿化城市、生态城市、安全城市、讲效率城市等等,这方面的理论是比较多的,每项研究都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是,缺乏一种横向的、综合性的,把关于城市发展的目标加以完善、包含更完整一点。所以,这次提出宜居城市,我认为不仅包含了自然的社会环境、精神层面等等问题比较多,所以它的出现,我觉得不能说捅乱其他各种名称的提法,但至少它的涵盖面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问题。

(2006-06-22 17:20:01)
[毛钺]:

另外,这个问题对于北京市总体规划来说,在建设宜居城市上给了理论,从理论上和内涵上以及操作层面上和环保体系上,对北京市要建设宜居城市在这些技术层面上给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我想将来这本书从今天发行之后,一定会引起政府部门、规划部门各层人士的重视和研究问题。我认为这本书,对一个城市规划宜居城市的技术层面来讲是一个有益的启示和帮助,这是我说的第一点。

(2006-06-22 17:20:12)
[毛钺]:

第二点,我觉得这本书有很丰富的调查报告反应,这个调查层面是很广的,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工资收入和不同居住的区域等等,所以调查的成果的覆盖面比较大。因为是老百姓自己的心声,所以我觉得也是比较准确的。我曾经问过一些外来打工的人,为什么在北京这么苦、这么穷还要到北京来打工,他们首先讲的第一个问题是安全,因为究竟是北京地方各个政府包括外面公交人员和政府执法部门,虽然有时候看起来他们是挺凶的,要拆迁等都是很厉害的,但他们感受到比外地要好,感觉到在这还是有安全感。

(2006-06-22 17:20:50)
[毛钺]:

另外,市民对他们也还不错。从这个调查表的排序来看,也反映了老百姓心目中对宜居城市的一个排序,这个表格可以看出市民心中的反映。另外,北京市有一个市情调查,是讲北京市域多大、人口多少、产业怎样、文化传统等等,其实这方面的一份调查,也起到市民教材的一个补充资料,起到这样的一个作用。正如书中的前言所说的,今后宜居城市的蓝皮书可能参照北京的个案出下去,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出版的意义还是很大的,而且指标体系,对其他城市有参考和借鉴作用,我认为这是比较好的。

(2006-06-22 17:21:34)
[毛钺]:

另外,这本书对一些问题的反映和分析,我认为也是比较客观的,对于这本书我在一天半的时间我没有全读,而且很多问题因为我过去涉及面的深度,有一些地方没有看懂,我看了一些表格,丰台区那么好,在我心目中就不觉得那么好,像刚才张教授解释的一些原因,因为是老百姓的反映,政府做了很多的工作以后,环境改善了,老百姓就很满足了。所以,我觉得调查表的排序和打分,也是检验政府为老百姓做实事取得效果的一个衡量尺度。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在这个地区发生,或者在这个地区没有去使用过,所以对这方面不太了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对市民做的事情取得了积极成果。我想这种材料,将来政府有关部门看到以后,也会从这里面了解老百姓。每年北京市公布征求意见,今年政府要为老百姓干什么事呢?都让大家提出来,我认为可以从这张调查表当中吸取一些问题,作为今后政府采取措施的根据。我认为这本书很有意义。

(2006-06-22 17:21:45)
[毛钺]:

另外,我提一下这本书当中的一些改进意见。建立宜居城市,有不同的层次,有宏观、中观和微观,微观放在社区层面,我认为还是对的。这次在总体规划当中提出要重视社会发展当中要重视社区组织的建设。因为我们过去谈居住区的建设,我们做规划的组团居住小区、居住区等模式,和建设配套的,偏重于建设的一个系统,而行政管理,行政上的和管理上与社会保障的体系恰恰是在社区当中两个体系没有结合起来,总体规划提出这两个体系要结合,不仅在人口上要配合,而且在具体的实施内容要配合,所以我觉得提出这样一个加强社会建设,也对建设小区的一个宜居城市的基层组织,在软件上和硬件上都会有积极作用。 我认为这本书提出的一些意见和改进都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2006-06-22 17:22:10)
[毛钺]:

总体看来,作为一个宜居城市,不单是今天制定的五大指标、32个子项,我觉得从大的环境来说,还有很多硬件指标,比如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安全性的第一问题,大家都有工作干,老百姓就业了,有钱了,他就安全了,就不会去抢别人的东西。我看电视上有一个公安局的报告,说“文革时期”大家很穷,没东西好偷,所以社会稳定,后来大家有点钱了,有东西可偷了,我家没有这个东西,你家有,所以又开始偷了。等大家钱更多的时候,可能又不偷了,这是公安局长在电视上讲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就业问题是硬的指标,就业问题是个人问题,作为北京市来讲是产业选择的问题,所以宜居要有硬性的指标,比如就业的指标,这个在北京是不成问题,首都经济、知识经济、高新技术这个都不成问题,如果就业层面不需要那么高深的、不需要高学历的让大家就业,而且在分配布局很合理的话,安全问题可能会产生。今后课题要继续研究下去的话,我认为这个课题应该和政府有关部门、计划发展部门、规划部门紧密结合,在指标体系完整上更加有利,对社会或者政府有关部门予以采纳。

(2006-06-22 17:22:28)
[谢寿光]:

谢谢毛老师。下面有请北京市规划设计院杜立群总规划师,大家欢迎。

(2006-06-22 17:22:46)
[杜立群]:

第一,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对于宜居城市的建设,我也没做过很深入的研究。我看了这本书以后,我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首先是向这本书学习,另外是课题组做了很多工作,我觉得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刚才社长讲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怎样进一步结合?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当中的一个新问题。在总体规划修编的时候,也力图做一些这样的类似工作,我觉得这是我通过这个项目本身的学习过程。

(2006-06-22 17:23:04)
[杜立群]:

刚才专家也发了言,参加这个会,也是向专家们学习。刚才听了专家的意见后,我也有很多体会。因为我本人是做一些具体工作,可能刚才专家的发言都从宏观的角度、历史的角度、政策的角度,都做了很多的阐述,我也都同意。实际上,我自己从事的具体工作来说,对这个事情我有一点自己的看法,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2006-06-22 17:25:52)
[杜立群]:

总体规划当中提出来北京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一个是国家首都,一个是国际城市,一个是文化名城,一个是宜居城市。前三个目标,从我个人理解来说,过去说得比较多,也容易理解,过去在规划界的各方面研究来说,也有一些硬性的指标来衡量。只有宜居城市是一个新的提法,也引起了一些关注,这次中科院地理所和联大等几个大学做这样的题目,我觉得北京市总体规划提出这样的目标,对它的概念本身做了一个深化的工作。对于我们下一步理解,进一步从城市规划角度来做工作,我认为确实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这对我来说是很有启发的。

(2006-06-22 17:26:03)
[杜立群]:

还有一点,宜居城市本身,总体规划提出这个目标的时候,我记得在讨论的时候,实际上有过一些不同的看法。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最高目标还是最低目标?实际上是有这样一个不同的看法。我当时也作了一些思考,人为什么要到城市当中?刚才董教授从历史的角度讲了北京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在国外有很多的城市,它经历了人要离开城市的过程,尤其在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实际上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我也问过我自己,为什么要到这个城市?曾有人提出,因为城市适宜人居住,所以才到城市。所以,城市的目标,所谓宜居城市的应该是低目标。但是,我们城市发展的现状来看,刚才也说了,打分也不是很理想,离理想的宜居城市的概念还有差距。对北京来说,宜居就是一个很高的目标。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思。做这样的工作,我觉得更进一步深化了对宜居城市概念的理解。我是从一个层面来看,确实有所启发,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2006-06-22 17:26:54)
[杜立群]:

第二个问题,刚才专家都提到了,我个人认为对于宜居城市的五个大的方面,书中讲了32项指标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宜居城市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综合性的、非常敏感的问题,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为什么这样说?书里也提到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对于宜居的理解,大家是不一样的。第二,不同层次的人对于宜居的理解也是不同的。第三,宜居从规划角度来说,还分为不同的空间层次上,对它的要求可能也是不一样的,可能有宏观的、微观的、还有中观的,不同层次可能都不一样,书里面也都有所涉及。另外,通过工作本身,他们研究的本身来说,本身划分为主观的目标,还有客观的目标,从这几个方面里说,从纵向的、横向的,还有不同时间的理解,以及还有人的不同素质要求,都对这些指标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研究本身也是很难,从我个人觉得很难研究的。现在拿出了这么一个东西,我也同意书里序言当中,陆院士有一个评价,我也同意这两点,我觉得它是从一个侧面对于宜居城市的概念,从理论和方法上进行了一个探索。对我们规划工作来说,我觉得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觉得确实是一个好的报告。

(2006-06-22 17:27:15)
[杜立群]:

另外,对于结论本身,我觉得有它的敏感性。刚才几位专家说话都比较慎重,为什么有其敏感性?从方法来说,这是很好的方法。把这些数据对应到详细的空间范围,我认为很好。在规划上也是这样一个做法,但是对于这样一个综合的评价有一个排序,我觉得就很具敏感性。对于说的这些问题,我觉得要客观。对于一些结论可能给刚才有的人也提到了,我觉得有一些结论是不是客观反应了这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就得慎重的提出来。现在也出了这本书,现在媒体都在这里,如果一宣传,就会造成很麻烦的事情,这确实是有很大的影响。我个人觉得,对于政策方面的事情需要相当的慎重。我觉得尤其对于最后的评价本身,尤其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而且跟各个不同的区域有所对应,而且都是跟咱们现在的体制有所对应,这个东西怎么解释它?我认为确实需要研究。

(2006-06-22 17:27:35)
[杜立群]:

具体的我也不再提,比如综合评价中有不同区,好的、差的宜居的、比较满意的,或者是什么样的。第二个还落实到不同的街道,有一些还分成五级,尤其对于这些分成第五级的这些街道是不是很客观。另外还有一些环境的指标,我知道的是不是完全能够反映它的实际情况?当然问卷是一个主观的问卷,但是对于客观的反映是不是现实?我觉得这个确实需要在做研究的时候进行分析,这确实需要注意。所以,我认为这些指标本身具有复杂性、综合性,也具有相对的敏感性,这是结合我自己工作的感受。

(2006-06-22 17:27:57)
[杜立群]:

对于研究报告本身来说,我觉得这个特点是值得发表的,我个人也觉得是很好的。现在所体现的是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反映了一种指导思想。从方法上来说,是一个调查的方法,调查一些地区的宜居程度,建立一些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我觉得这个也是很好的方法。在我们规划当中也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在我们的工作里,也可以参考课题组的做法。第一,我觉得宜居城市,我们现在设定的指标偏重于宜,就是它的适宜性。在书里曾经提到有五条,除了自然的以外,还有社会方面的,其中谈到住的问题。我觉得最终的核心指标和分项指标里面,对于居住本身没有相应的指标来衡量,我觉得宜居本身,我从规划角度来说,第一个可能人还是要有一个比较适当的住的应该是哪些?不同的人对他的住本身是怎样的一个评价?因为你是宜居,我觉得现在的指标偏重于住所之外的它的环境,它的出行的条件、它的舒适度、它的安全性。我说首先从大的分类上说,可能还有一个住本身的要求,我现在基本上同意这五大类是不错的,但是我想还是从宏观的、微观的层次上进一步理清,这是我自己的一个观点,这是有的一些看法,特别是从我们规划的角度来说,可能更容易你做这个东西可能便于我们操作来说,可能是需要不同层次的规划,本身是要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我觉得这个可能需要有一些划分的,这是我的一个建议。这是一方面。

(2006-06-22 17:28:23)
[杜立群]:

第三方面,当时在说宜居城市的时候,实际上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居住和就业。刚才有的专家提出了这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作为宜居城市当中很重要的一方面,也就是就业本身。在这个研究领域,将来在宏观层面上能够把这些内容给它更加补充进去。我觉得这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而且跟不同的人还是有不同的需求,这方面可能还需要研究的。

总的来说,从规划的角度来说,最后也有结论,也划出了很多适宜居住的区域。从我们做具体工作来说,从我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我更关注于你划成宜居的区域怎么办?实际上这给我们出了一个很难的题目。所以,我们在下一步工作当中,可能会参考你们研究的成果,对于你们没有划分宜居的城市或者老百姓不满意的地区,我们还要从城市规划的具体编制的角度来进一步做,使老百姓满意,以及做这个地区宜居的工作。

(2006-06-22 17:28:50)
[谢寿光]:

从刚才杜总的发言中,我们就感觉到这项研究、这个课题、这项成果的发布,应该说它有极大价值的。尽管有排序、有敏感的,或者数据怎样使用有敏感的地方。但这个报告正好由中科院的第一所的专家们做的,而不是规划院做的,所以就回避了这个问题,因为它并不代表政府,它只是一个研究机构的一个研究报告,有不同的争议是正常的。因为各种各样的指标和它的评价,正好说明了我们这项研究是面对着广大社会关注的问题,是各地城市居民都非常关注的。希望我们这项成果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引起更多的讨论。

今天整个会议的议程已经全部结束,有媒体要采访课题组的专家组,在会议上就不安排了,因为时间已经到了。谢谢大家的光临。

(2006-06-22 17:29:09)
来源: 中国网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