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医疗救助筑起“安全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几年我国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大幅增加,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政府补助从2009年的每人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了60%以上。但对于一些困难群体、重大疾病患者来说,在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自付部分仍是沉重的负担。
对此,我国采取了医疗救助最后托底的保障办法,构筑起全民基本医保制度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线”。近几年我国医疗救助资金大幅增加,2011年已筹集资金178.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30亿元,救助对象也不断扩大,从低保家庭、五保户逐步覆盖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
据青海省卫生厅副厅长李晓东介绍,青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提高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急性白血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同时将参合农牧民重性精神疾病、乳腺癌、宫颈癌以及其他恶性肿瘤手术、放疗、化疗,终末期肾病器官移植、透析三类重大疾病纳入保障范围。
同时,为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我国加快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合理用药,减轻群众负担。记者在青海省湟中县上新庄镇申南村看到,这个辖1300多人口的村卫生室配备有193种基本药物,并全部实行了零差率销售。村医张宪芳说,没有实行零差率销售以前,村卫生室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15%以上,现在这部分差额由政府财政补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也减少了村民看病买药的花费。
孙志刚说,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形成了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为兜底,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医疗救助的投入,加大救助力度,完善救助政策,筑牢老百姓看病就医的最后一道“安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