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食品多为添加剂“仿制”:鱼丸没鱼 蟹棒无蟹

2011年07月19日14:4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仿生 鱼丸 豆胶 魔芋胶 鱼肉蛋白质 抗冻剂 乳化物 食品学院 食品安全问题 鱼糜制品

记者通过在日照一周实地暗访以及与六家加工企业的相关人员交流也基本可以得出,不用鱼糜制造鱼丸的技术已经被科技界“攻克”,并且已为行业加工企业所用。

丰华公司负责国内业务的销售经理孙滨(化名)对记者表示:“我们贵是因为我们是用鱼(鱼糜)做的,(有些企业)是用胶做的。”

食用胶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合法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胶约有40种,国内肉类产品生产使用最广泛的食用胶主要有卡拉胶、黄原胶、瓜尔豆胶、琼脂、明胶、海藻酸钠、淀粉磷酸酯钠、刺槐豆胶和魔芋胶等。

“中国人就是爱倒过来攻关的,别人攻关是为了提高技术,中国人攻关是为了简化技术,做出低质量的产品。”

这种状况,与上世纪80年代日本食品行业极为相似,当时日本的“丸子状添加剂”在今天的中国可能同样存在。

一些行业资料显示,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海洋仿生食品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已经兴起于日本,上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汪之和向记者介绍说:“由于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等问题导致日本鱼糜产业部分转移到中国。”

“做那个5300元每吨左右的,我可以告诉你压根就没有鱼糜。”昌华公司华北区销售主管刘石(化名)告诉记者。

“你要是买次一点儿的产品,就没有(鱼糜)含量——也不能说没有吧,含一点儿,每吨15公斤吧,其余就是胶和淀粉。”一位业内人士说:“我们是自己生产鱼糜的,最次的鱼糜去年底市场价每吨最少11000元,现在要12000元~13000元,如果(鱼糜含量高),淀粉含量仅为10%的虾球,最低出厂价每吨12000元。企业虾球开价5300元(每吨),那岂不是骗人吗?”

由于消费群体不同和消费习惯存在差异,生产厂家一般建议大型餐饮企业和超市拿鱼糜含量稍高一点的产品,农贸市场则一般是含量较低的产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