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2 烟祸之猛:中国每年百万人“死于吸烟”
“吸烟有害健康”的概念,今天已经不只是一句口号。每年的5月31日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世界无烟日”,今年将迎来第24个。
4月28日,就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正式生效前,由中华环保联合会组织的一场关于控烟的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烟草使用是当前世界上最可预防的死因,世界8大死因中,有6种死因与它有关。烟草也是唯一一种危害所有使用者并可造成一半使用者死亡的‘合法消费品’。”在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谢玉红看来,控烟工作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她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全世界吸烟者总数超过10亿,每年烟草使用导致全球500万人死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最大的受害国。吸烟人数达3.5亿,而遭受被动吸烟(二手烟)危害的人数更高达5.4亿,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约为100万,因吸‘二手烟’导致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10万。”
“这百万人的死亡数字,已经超过了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总和,占全部死亡的12%。烟草危害不仅仅是健康问题也是环境问题,烟草消费和接触烟草烟雾对健康、社会、经济和环境已经造成破坏性的影响。”谢玉红说。
同样,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肖琳副研究员看来,烟草之害甚至远大于地震和海啸!“2005年中国人群归因于烟草使用的死亡已达120万人;2030年40岁以上人群归因于烟草的死亡人数将达到354万人,占该年龄段人口死亡的25%!2005年由于吸烟产生的直接医疗费用高达 1665.6亿元,且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3 屡禁不止:烟草产业链条的利益博弈
其实,在对待禁烟的问题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并不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就控烟问题表态。
2003年11月1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5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获准通过,并于2006年1月9日正式生效。
根据《公约》第8条及其实施准则要求,2011年1月9日前,我国承诺应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公共场所完全禁烟。
可惜,5年履约期过去,“全面禁烟”的承诺却未完全兑现。
2011年1月,数十名专家共同完成的《控烟与中国未来——中外专家中国烟草使用与烟草控制联合评估报告》发布,为中国完成条约规定的情况进行打分——以百分制计算,仅为37.3分。在全世界100多个《公约》缔约国中,中国控烟的执行情况排在倒数几名。
禁烟为何“屡禁不止”?
对此,专家指出,除了文化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外,烟草产业链条的利益博弈,是最为控烟人士所诟病的关键问题。
“在目前的控烟履约协调机制中,负责禁烟、宣传戒烟的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而主管烟草公司、监管烟草行业的也是这个部。烟草专卖局就是由工信部主管,专卖局和烟草公司基本是一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控烟难以落到实处也就可想而知了。”社会活动家、著名控烟人士臧英年先生就直言不讳,要想真正禁烟,首先要从监管机制上进行改变。
而另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在中国,烟草业所贡献的税收非常可观。
有媒体报道,2010年,中国烟草行业纳税达6000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近10%。云南、湖南、贵州、河南等省份,其在全省税收所占百分比,更是达到两位数以上。
与此同时,目前烟草业拥有5000亿资产和几千万从业人员。“反对者的一个理论就是,烟禁了,政府税收从哪里来,烟草行业的从业人员怎么安排?”臧英年说,这些看法其实都是一种短视,《控烟与中国未来》报告显示,2010年,与烟草相关的健康成本已经近620亿元,“更遑论每年百万人的生命,这又是多少钱能换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