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在我国现已进入流行期!日前国家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发布信息:截至4月11日,今年我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192344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8.26%。其中重症2119例,死亡94例。
在今年确诊的手足口病病例中,EV71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去年。EV71是所有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中,传播力和毒性都最强的肠道病毒。2008年春,在安徽阜阳连夺22条幼小生命的就是EV71病毒。
4月-9月为手足口病流行期,聚集性疫情、社区传播风险将明显加大。鉴于今年手足口病病原体中EV71病毒明显增多,患儿感染后出现危重症的可能性增大,我们应如何针对性地积极预防,杜绝疫情,减少死亡?
采访专家:南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传染病流行病学教授喻荣彬博士
手足长了红点点
个案:一位母亲抱着两岁的儿子在医院里挂盐水。她说:“昨晚孩子开始发烧,早上来看病,就发现手脚长了红点,医生说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很容易看出来:一般会发烧,体温在38℃左右,发烧同时,口腔有溃疡,手足掌侧和指尖有斑丘疹,偶见于躯干、大腿及臀部。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小水泡是长条形的,不容易破;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也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掌和足底、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婴幼儿是高发人群
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是疾病感染的高发人群。
为何多发于孩子?原因是,孩子的免疫力较成年人要低,特别是2岁以下宝宝的免疫力尚不足成人的一半,因为一旦过了6个月,婴儿体内的母体免疫球蛋白彻底耗尽,而宝宝的自身免疫系统还不完善,主动免疫能力差,很容易受到各种病毒的侵袭;而且因是初次感染,体内没有抗体;再则,5 岁以下的孩子顽皮,喜欢在地上摸爬滚打,卫生习惯尚没养成,饭前便后不洗手等。而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了相应抗体。
可能会多次感染
个案:一位1岁左右的宝宝得了手足口病。前两天,妈妈发现宝宝的嘴巴有溃疡,以为是上火,没想到过了一天,宝宝的手上出了红点,才意识到是手足口病。孩子妈妈很不理解,宝宝患过手足口病,为什么现在又患上了手足口病?
原因是:能引起手足口病的不是单一病毒,而可以是一组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组16、4、5、7、9、10型,B组2、5、13型和EV17型等二十几种(型),如果被某种分型的病毒感染后,体内只对这种分型的病毒有了免疫力,而不可能对其他分型的病毒也产生免疫力;而且病毒也存在变异可能。
所以,一次感染后,可能再次感染而患病。
绝大部分是轻症患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绝大多数患儿发病时症状都较轻,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恢复正常。
一般来说,如果只是手、足、臀部、口腔有疱疹,有溃疡,精神状态、食欲、睡眠都较好,没有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并发症,患儿就可以在门诊、家庭护理。
小孩如果出现发烧,体温超过38℃且连续4个小时不退,这时就要留院观察。如果无高热,精神状态较好,门诊医生会在掌握尺度的情况下要求孩子回家观察。具体以医嘱为准。
抗病毒药一般在发病24小时到48小时前使用效果最佳,因为这时病毒刚侵入人体,尚在血液中,它一旦钻进细胞后,药物对它就没有办法了。通常患儿被确诊患有手足口病时,说明病毒已钻进了细胞,已让细胞坏死,出现了症状,也就是说,往往都已过了最佳抗病毒治疗阶段。
对患儿而言,手足口病的治疗,没有特效药物,所以要特别重视护理。如,发热38.5℃以上要遵医嘱用退热药物;可适量吃些板蓝根颗粒等中成药;半流质饮食,多喝水;多吃青菜水果,适当吃些蛋白质类食物等。
重症患者会死亡
个案:3岁的患儿甜甜,从3月19日开始,连续出现发烧、呼吸困难、抽搐等症状。3月22日中午,被送入院治疗。刚入院时医生发现她四肢湿冷,血压降低,心率和呼吸增快,从口腔处涌出大量粉红色的泡沫痰,据此判断甜甜得的是重症手足口病,并且已经到了极危重期。进一步检查,甜甜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
确实,少数患者会像甜甜一样,病情进展迅速,可引起心肌炎、无菌性脑膜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神经、心血管、呼吸系统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今年截止到4 月11日,2010年我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死亡病例94例,其中广西27例,湖南23例,而我们江苏也有一例。
感染了EV71病毒
今年3月东莞疫情发生后,市疾控中心分析疫情时说:“除了病例数剧增之外,所流行的病毒类型更值得我们关注。有71.43%是感染了EV71肠道病毒,重症患者也基本是感染了此类病毒,而在死亡病例中,全都是感染了EV71的。”在2008年,安徽省阜阳市暴发手足口病疫情,并出现大量死亡病例,就是因为 EV71病毒的流行。
EV71(E是肠道英文第一字母,V是英文病毒的第一个字母)病毒的感染性和致病率为何较高?现有研究表明,人是 EV71惟一自然宿主,人体内有其广泛的受体,所以很容易被感染。人体感染病毒后,病毒与受体相结合,就会出现复杂的临床表现。
EV71 病毒具有嗜神经性,患者感染该病毒后,易出现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发展成重症病例,甚至死亡,其危害大于其他肠道病毒感染。
症状加重只需数分钟
东莞重症死亡患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没有急时送医,误了病情。那家长应如何判断轻症与重症?
根据临床经验,手足口病的病情发展相当迅速。“可能只需十分钟,或者数分钟,一个看起来好好的孩子,其貌似轻症的病情可能会急转直下,马上呼吸困难、脏器受损,转成重症患者。所以家长在孩子出现轻微症状时,就应留心观察。
如何观察?由于EV71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所以会表现出神经系统病症,如身体抽搐、精神状态差等症状,要注意孩子的细微动作,例如手脚突然的轻微抖动,眼神变得淡漠,嗜睡,或者肢体动作有异常,这些症状可能是出现重症的倾向;当孩子出现体温升高,或脸色苍白、神智模糊、呼吸急促,甚至突然发脾气的时候,就说明有可能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家长应立即送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不愿进食是发病信号
在手足口病进入流行期的现在,家长就应开始密切观察。
因为孩子身体不舒服不会表达,就需要家长的“火眼金睛”及时发现问题,每天检查孩子的小手小脚,看看是否出现了红色的皮疹。
虽然手、足的皮疹是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但其实口腔内的皮疹才是较早出现的症状。口腔中的皮疹一般长在口腔接近咽喉的部位,平时很难看见,家长也很难察觉。婴幼儿不会表达,所以家长要特别留意宝宝的“疼痛语言”。长在口腔里的皮疹会让宝宝非常疼痛,连咽口水都痛,所以他们就会抗拒吃东西。因而,如果宝宝出现吞咽困难、抗拒吃东西、频繁流口水等情况,家长就应该警惕起来,检查一下孩子的口中靠咽喉部位有没有长皮疹。
如果孩子接触了其他患病儿童,一般3~7天后就会出现症状。如果有接触史,更要密切注意。
家长是潜在传染源
肠道病毒的感染途径,是“密切接触”。
个案:一位患儿母亲疑惑地问:“我的孩子没出门,也没接触过病人,怎么也会传染上手足口病呢?”事实上,家长有可能是病毒携带者,虽没症状,但仍有传染性。
手足口病病人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物品上会有很多肠道病毒,病毒通过密切接触而传播,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环境中。家长不管是坐公车,还是数钱买东西,都会频繁接触到散布于环境中的病毒,带回家中,抱孩子,亲孩子,将病毒传染给孩子。
所以,家长们在回家后,应先把外出时穿的外套换下来,彻底清洗双手和脸颊。
手足口病病从口入
肠道病毒感染,是“病从口入”。
病毒从咽部或肠道侵入,于局部粘膜或淋巴组织细胞中繁殖,此时可出现局部症状;继而病毒又侵入局部淋巴结,并由此进入血循环,血流将它们带至全身各器官。不同的病毒毒株,会选择不同的和自己有亲和性的组织细胞,落户安家,繁殖后代,造成细胞的退行性病变和坏死,引起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损伤。
EV71病毒和神经细胞亲和,顺血流会选择神经细胞为自己繁殖后代的乐土,进而引起手足口病患儿的重症反应。
个人卫生很重要
东莞患儿绝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的是父母忙于上班,小孩无人看管,任孩子在地上爬或玩沙土;也有的将小孩集中交由一位老乡照料,小孩子集体在不重视清洁卫生的环境中玩耍,引发了聚集性疫情。
因此,防手足口病,小孩子的个人卫生更重要。一定不要让小孩子吃手指头,在地上爬,要多洗手,吃熟食,以防病从口入;家中要勤通风和晒太阳,稀释空气中的病毒;还要确保饮食均衡、多样化,适当锻炼等,提高自身免疫力。
1月份到3月份为手足口病流行前期,在此期间,广东、广西、浙江、江苏、安徽、四川、湖北、湖南、河南和山东等十个省份发病的总数占全国总数的近80%。为何?原因可能是EV71喜欢湿热环境。现已进入流行期,我们江苏大地的疫情是否更要格外注意?(李兰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