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11月70大中城市房价涨5.7% 国房景气指数102.78 1-11月运行情况 -多家互联网视听站点被关 据称11日将开下轮取缔 或将持续清理 -09腐败现象总结:涉案人级别高 向基层渗透 臧天朔涉黑真相披露 -气候大会草案涉偏袒富国 77国集团与中国强烈反对 联合国回应 -京二手房进百万元时代 中山楼市再掀疯狂 "末班车"刺激成交暴涨 -09年微软10大事件 发布Win7居首 盗版大起底 反盗版技术成摆设 -《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发布 清华居首 高校近半高耗低产 -促进消费再出重拳 国务院调整完善八项政策 6大行业受益股一览 -中国动车跑出世界最高速 广州到武汉缩短到3小时 速度超波音737 -2009两院院士调查报告:女院士仅占5% 增选名单约提前20天泄密
首页>>心理健康
中国抑郁症患者超2600万 心病祸起“六大缺失”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12 月 1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加,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以及重大灾害、经济危机的爆发等,使得国民心理疾患和社会问题日益凸现。北京医学会心理学委员会的专家特为本报写来专稿

中国心理疾病前三位 是抑郁、焦虑和失眠

心理问题涉及面广泛,从发育的儿童、成长的青年,到空巢老人;从象牙塔内的大学生、工棚里的农民工,到白领、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各阶层的人都面临着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

北京18岁以上人群中,有60万人曾经或正在患有抑郁障碍。全国患抑郁症者超过2600万人,其中10%-15%选择自杀。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中心调查,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已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排名中国疾病总负担之首,约占20%。每年约有160万人因心理问题引发社会问题,甚至构成犯罪,社会危害很大。

心理问题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个人认为主要为“六大缺失”。

一是轻松感缺失 呈现普遍紧张焦虑状态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竞争面前,人们心理放松、宣泄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少,无法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据《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一项以网络上100万上班族为基础的调查中,61%的人感到压力较大,近2/3的人产生职业倦怠。尤其在警务、医护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中,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抑郁。

二是公平感缺失 呈现群体心理失衡状态

由于当前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们在资源占用、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往往在比较中产生相对剥夺感和失衡心理。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给公众,造成很多人的心理失衡。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

三是安全感缺失 呈现公众信任危机状态

在社会转型期,几十年来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一下子发生了急剧变化,使得人们对未来的安全预期缺乏、对未知的担忧恐惧、对变化的心理准备不足和对多元化的心理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信念和诚信危机。近年来发生的瓮安、石首等地的群体性事件,都有着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社会心理背景。

四是幸福感缺失 呈现精神空虚迷茫状态

2006年对北京白领阶层社会调查显示,认为与过去5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离婚夫妻中,81%是因感情折磨而存在心理问题。这说明,当追求和拥有财富不再只是满足生活的必须,而是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和炫耀时,精神就会更加空虚、痛苦和迷茫。比如,近年来屡屡曝光的演艺明星吸毒、同性恋,就是追求病态精神刺激填补自身空虚心灵的例证。

五是归属感缺失 呈现社会边缘人群状态

人口流动范围加大, 生活环境变化加快,加之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都会使人们增加更多的社会陌生感,带来归属感的降低,进而导致孤独感、无助感。特别在一些发展较快城市,生活着很多被高就业门槛和高生活成本边缘化的“社会隔离”人群,或称心理“无根”人群,他们的存在和不断扩大,对城市而言是潜藏着一定风险,易使一些负面情绪蔓延,甚至危及社会秩序和安全。

六是同情感缺失 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

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常因“羞耻感”而不能及时就医,延误了诊治。而且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也导致了心理精神疾病复发率增高。

建议 综合医院开设普通心理门诊

在发达国家的综合性医院,心理医学已经成为临床医疗服务的五大科室之一。近年我国一些较大城市的综合性医院陆续设立了心理科,开设普通心理门诊,为除精神病以外的各种与心理障碍或心理应激相关的患者服务,适应了社会需求。综合性医院需要积极构建心理疾病的防治体系和科研体系,在诊疗全程重视患者心理疾病的早期干预、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不断提高综合性医院心理疾病综合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普通心理门诊主要为广大群众提供门诊咨询服务。目前就医者存在大量的普通心理障碍和躯体疾病相关心理障碍,普通心理门诊要为众多患者提供倾诉内心痛苦的机会,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治愈或减轻心理障碍,减少患者盲目检查和不合理医药治疗,降低了医药资源的消耗,减轻国家和家庭负担。

有条件的三级甲等医院还应成立精神心理病房。主要收治多因性精神障碍、及临床各科严重心身障碍患者,使这些患者能在综合性医院的良好环境中,得到专业的精神-心理专业的医疗服务。

加强联络会诊,充分发挥精神专科医生作用。近年来,综合性医院请求精神科、心理科会诊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在综合性医院内提供精神医学、心理医学的会诊服务,能够加强精神科、心理科与其他临床科室间的协作,推广临床心理和精神学知识,为患者提供符合生理、心理、社会综合模式的全面医疗服务。(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 范丽教授)

来源: 北京日报

相关文章:
中国80%老人存心理问题 约15%患有抑郁症
图片新闻:
全国新版火车票今日开售 防伪功能增强[组图]
国务院批复22城市地铁建设规划 总投资8820亿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