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浆量近年直线下降
宋应同说,2006年,卫生部制定了《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开始对全国范围内的单采血浆站进行转制改造,一些不符合规范的血站被关闭,血浆从源头上得到了规范。但与此同时,国内的采浆量也直线下降,这使得生产血液制品的原血浆严重不足。
有资料显示,2006年以前,全国平均每年的采浆量在4500吨到5000吨之间,而2006年以后全国每年的采浆量只有近3000吨,2007年全国的采浆量是2700吨,一些生产企业因血浆量供应不足而倒闭。
人血白蛋白是用健康人的血浆提取的一种血液制品,这些血浆都来自单采血浆站,它与血站采集的全血在用途上有很大区别。单采血浆站采集的血浆专供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全血则主要用于医院临床使用。根据规定,全血不得出售给企业做血液制品加工。
药监局有关人士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现有30余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实际年生产人血白蛋白能力达3000万支左右,但由于受到原料血浆供应的制约,人血白蛋白年生产总量约1300万支(按10克白蛋白/支计算)。
国家加强了监管力度,血浆站成了生产血液制品企业的一部分,企业需要花大笔资金买下血浆站,再加上批签发制度、驻厂监督员等环节陆续实施,业内人士分析,企业的成本有所加大,尤其是血浆成本可能会比原来提高5%到10%。
形成怪圈
患者自己寻药暗藏责任风险,药品短缺滋生拼缝“药虫”
吃关系“药虫”应运而生
在严管下,一些地方血液制品接连“出事”,不少不达标的小企业被关闭。去年,广东和吉林分别出现“毒蛋白”和“假蛋白”事件,所涉及的两家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均被吊销。
业内人士说,在血液制品行业内,没有哪一家企业在“出了事”后还能继续经营,只要“出事”必然倒闭。
这让人不禁联想到不久前发生在江西的“6人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死亡”事件。尽管事件还在调查中,尚未出结果。但业内人士说,全行业在这个时刻都对这个问题相当敏感,大多三缄其口。业内人士分析,如果调查结果最终出在流通环节或江西博雅公司的管理环节上,那公司被吊销生产的可能性极大,同时,这也将引发国家相关部门对血液制品行业的新一轮强力监管。
鉴于血液制品的特殊性,国家对它的管控非常严格。宋应同说,在流通环节上,从厂家到经销商到医院的利益链条原本很清晰。但一些不规范的“小动作”给这个链条增加了复杂性。“经销商本来是不可以零售的,但是一些公司会卖给个人;同时一些凭借关系的‘药虫’也应运而生。”
上海莱士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血液制品大型生产企业。企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血液制品的销售渠道是通过一家有资质的代理商流向医院,但他没有否认“会有人托关系来买血液制品”。
“按规定,在这个链条的后半部分,从经销商到医院,利润应该在15%,但事实上,各个厂家与医院的合作价格有所不同,实际利润都会高于15%。这个都是双方来谈。”业内人士说。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医院可能因人血白蛋白利润小而不愿进货,针对这种说法,宋应同认为没有可能。
“出事院方要承担责任”
宋应同认为,正是在全国范围内血液制品急缺的大背景下,产生了医生让患者自己去找药的无奈举动。
但是正如于健所说,医生让患者自己去找药,加剧了市场的不规范。
“患者自己找药,一方面可能找到假药;另一方面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很可能在流通环节发生不规范,导致血液制品变质。这些都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宋应同说。
多年从事医患关系研究的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刘鑫也表示,医院让患者家属自行找药的做法十分欠妥。
“除非是医院实在无能为力,患者自己又一定要出去找药,否则这种事情最好不要发生。”刘鑫说,如果患者自己出去找药,未与院方签订风险告知书,那么如果出事院方是要承担责任的。
而据记者了解,张新民、王艺、于健三位患者家属均未与医院签订风险告知书。
朝阳医院肿瘤科医生张建军告诉记者,人血白蛋白也可能产生过敏反应,严重贫血患者、肾功能不全者都应禁用。
医生提醒 救命药并非百病皆宜
人血白蛋白在民间俗称“救命药”。一些人认为,注射上人血白蛋白,身体的机能就能恢复了。但张建军坦言,这种说法不够准确,是民间的一种误解。
张建军解释,低蛋白血症是人血白蛋白的唯一适应证,从药理作用上讲,白蛋白能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用于治疗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脑水肿、肝硬化及肾水肿或腹水等。
“很多癌症晚期患者用量也很大,但它只能起到舒缓痛苦、延缓死亡的作用。治标不治本。”因此,张建军说,这种药在医院里被严格使用,如果不是强适应证,医院不会推荐。
“从我个人而言,很少向癌症晚期患者家属说这个药,因为它不能起到救命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资源浪费。”
张建军认为,在血液制品短缺的大背景下,医生让患者自己去找药不妥,患者如果确为强适用症,还是应该通过医院反映,自下而上,由医院想办法去相关部门协调。“医院总比患者的渠道多。”
宋应同认为,解决血液制品短缺,还需从源头入手,一方面提高工艺,研发替代品;另一方面加大义务献血的宣传力度。根据有关规定,在《献血法》实施后,随着科学合理用血、成分输血的推行,可能会有部分血液成分剩余。在确保临床用血的前提下,血站可以将剩余的血液成分特别是分离的血浆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卫生部血液主管司局批准调配给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但不得以此营利。
患者家属于健说,“不能因为供应困难,就让患者自己出去找药。卫生局和医院之间应该建立一个调剂机制。”而一位业内人士的看法是:这种本该由相关部门解决的问题转嫁给患者自行解决的“体外循环”怪圈是时候打破了。
而事实上,已有政府部门在为打破“尴尬局面”做着努力。
今年5月,针对“体外循环”怪圈,厦门市政府出面,与两家供应商代表座谈,双方达成协议:今后供给厦门市场的人血白蛋白将统一交由政府调配,委托厦门医药采购供应站供应给各大医院。厦门市卫生局随后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大医院组织专业人士分析患者病情,将有限的药品用在急需的患者身上;要求全市所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正规渠道购买的人血白蛋白,从源头杜绝假冒伪劣产品,以保障患者权益。(记者 邹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