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记者王思海)北京市选择把社区卫生作为医疗卫生改革的突破口,改革运行机制,使社区卫生向公益性质回归,让北京市民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
据北京市卫生局常务副局长梁万年介绍,北京市推行的社区卫生运行机制改革,首先按照城镇、远郊平原和山区居民分别出行15分钟、20分钟、30分钟可及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规划设置了36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室,中心对站、室实行一体化管理。2008年6月底前,市、区县两级政府计划投入20亿元,完成所有这些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和基本设备配置。目前,已达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室达到了规划数的75%。
在财务管理上,对社区卫生实行“收支两条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药品等收入全额上缴区县财政专户,支出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工作人员的待遇由财政予以保障,从机制上切断了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收入的直接联系。目前北京市共有社区医务人员2万余人,按每人每年4万元的工资额度计算,财政将拿出8亿多元支付人员工资。
据记者了解,2006年底,北京市卫生局已遴选了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312种(923个品规)社区常用药品,实行政府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这些药品按照招标采购的成交价格,在全市城乡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室实行零差率销售,从机制上解决以药养医问题。
“加强社区卫生工作,一能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二能改变‘头重脚轻、重治轻防’的现状;三能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突破口,撬动难点,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梁万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