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抢滩
《清算协议》修订之后,市场反应热烈,香港各金融机构纷纷抢推人民币产品,包括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近日都推出多只人民币投资产品。
拔得头筹的是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两行在《清算协议》修订公布当日即宣布推出人民币投资产品。其中,汇丰银行推出“人民币外汇挂钩存款”,推出首日零售已获足额认购。
与此同时,多家保险公司也推出以人民币结算的保险计划,这种保单有别于香港现有的“人民币保单”——以人民币计价、以港元结算,而是以人民币计价和交收。
7月21日,交通银行与中国人寿海外推出“十年期人民币储蓄保险计划”,是香港首批以人民币结算的理财产品,回报率高达2厘,连同红利,总回报率预计达到2.8厘,为全港最高。
至于人民币定存市场,多家银行均以高息吸纳人民币存款。7月19日,中信银行国际推出年息可高达1.8厘的1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是目前香港最高的人民币存款息率。
除了存款和保险产品,投资股票的人民币基金,正待内地有关部门的批准。
曾任职于金管局、中金分析师张智威认为,由于在香港发展人民币定价的金融工具对政府,企业,投资者都有利,因此预计未来会迅速发展。
不过,中信银行国际中国业务首席经济师廖群则指出,在今后二至三年内,人民币的开放步伐依然是缓慢的,因为中央政府的注意力将继续集中在全球经济的稳定性及对中国内地经济的影响方面。
回流期待
相对于香港业界的热火朝天,《清算协议》的修订在内地似乎并未泛起太大涟漪。
前述香港银行界资深人士表示,虽然这次修订是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的一大突破,但是在最关键的问题上,即个人兑换以及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市场的融通、两地资本的连接方面,并未有任何推进。
“简言之,这次是香港本地市场自己玩,并不太涉及跨境往来的问题。”如修订后的《清算协议》,个人账户每人每日兑换2万元人民币的限制仍然维持不变,陈德霖表示,这是人民币仍未完全自由兑换的一个限制表现。
但两地市场的融通实则是业界最为关注的。李小加7月20日在上海出席金融论坛时表示,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要先走三小步,再走两大步,依次分别是走出去、离岸流通、可回流、增量和扩容。李小加解释说,只要完成头三步,各种人民币业务均可在香港推出。
李小加指出,《清算协议》修订后,目前已经走了“两步半”。但由于人民币仍只能在有限的渠道有限度地回流,因此这也导致香港的人民币流动性不足,令上述活动受到限制。
任志刚在接受访问时也表示,“下一步就是把人民币业务按照香港的惯例,按市场化去操作。然后,资金逐步回流内地,这样就可以让香港这个离岸市场搞活”。
上述接近人行高管的人士表示,“跨境贸易结算是人民币走出来,但走出来以后,资金需要划转结算,配套的结算系统要跟上,关键是现在开始起步了,这是很重要的。”
(本文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