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香港人民币存款、人民币保单等投资产品纷至沓来,在港金融机构正式打响了人民币产品争夺战。
这一切缘于7月19日人民银行与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中国银行(香港)(下称中银香港之间签署新修订的《清算协议》。
《清算协议》,全称《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是人民银行与中银香港之间于2003年年底签订,为2004年香港正式启动人民币业务铺平道路。不过,“政府方面最初对此的态度很小心,比如规定只有香港居民才能有人民币存款”,时任香港金管局总裁的任志刚早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任志刚坦言,香港人民币业务这么多年发展比较慢的一个原因,就是《清算协议》的突破不足。也因此,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认为,此次在多个方面均放宽限制的修订,将令香港人民币业务平台进入新阶段。
与以往重视解决产品不足相比,此次修订,更多着眼于市场机制建设。一位接近人行高管的人士对本刊记者评价道。“《清算协议》的修订,为开展人民币结算、发展人民币产品奠定了很重要的制度基础。”
而用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的话描述,人民币国际化首先要完成的“走出去、离岸流通、可回流”三小步中,此次修订已经走到了“两步半”。
机制放松
中信银行国际副总裁陈镜沐用“甚有惊喜”来形容这次《清算协定》修订。陈镜沐指出,协议的放松度较预期为高,不论是企业贷款、人民币投资及人民币结算,均大大放松限制。
在开户方面,修订消除开设人民币企业账户的行业限制,不再限于与贸易或服务相关行业。证券行、保险、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可以在香港银行开立人民币户口,这为金融机构开发人民币定价的保险、股票、债券及基金等金融产品,扫清了重要障碍。
在兑换方面,个人账户兑换仍保持每天2万元人民币的限制,而企业兑换人民币没有设定上限。
这意味着,银行可根据企业客户的具体情况以及银行人民币头寸的管理情况,评估兑换金额。
在转账层面,香港的个人和企业相互之间将可以通过银行进行人民币资金的自由支付和转账。
一位不愿具名的香港银行界资深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在过去,香港市场比较关注人民币产品不足问题,但“其实,产品对金融机构其实很容易做,几天之间就可以开发出来。”更重要的还是在市场机制上的限制。这次修订的亮点,即是在市场机制上的调整。
接近人行高管的人士亦指出,原有《清算协议》根据个人业务制定,但在跨境贸易结算出现之后,很多规定都已不再适合,因此做出修改。“现在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在香港开设人民币账户,当香港有充足的人民币投资产品,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后,便有较大动力以人民币形式保留资金,并留存在香港。”
此前,人民币存量一直是困扰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自2009年以来,人民币存款在香港增速可观,但是存款总额仍小于市场普遍预期,截至今年5月,香港人民币存款达到847亿,仅为香港各种货币总存款余额的约1.2%。
这主要是归咎于香港人民币缺乏控资渠道,存款利率过低——大部分香港银行6个月存款利率仅为0.4%至0.865%。因为在《清算协议》修订前,香港银行持有的人民币资金只有与中银香港清算,而清算银行支付的清算利率固定在0.876%的低水平,这限制了香港商业银行提高人民币存款利率的动力。
此次修订中,备受关注的银行之间的平盘新安排,则将改变这一现状。
在《清算协议》修订之前,香港银行的个人兑换或企业跨境贸易结算的兑换只能够与清算行即中银香港平盘,但随着跨行人民币转账限制的取消,银行之间将可以作人民币平盘交易。
这项新安排,实际通过允许商业银行间进行拆借交易,推动香港人民币存款利率逐渐市场化,银行将会以更高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吸纳资金,而拆解活动的活跃,则有利于香港发展同业市场,形成人民币定价系统,长远而言,有助于人民币在海外市场的价值发现。
(本文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