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手里有限售股,不用着急,也不用害怕,因为我们可以为你提供限售股的增值服务以及解决你的资金困难。”这句话不是广告词,但是,未来却有可能成为机构推介自己新业务的一句常用语。因为,上述内容正在逐渐成真,限售股的另类管理和质押融资正在升温。
“已经有客户来找我们,让我们代管他的股权,希望能够增值。”一家大型券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块业务对我们来说是创新业务,市场很大,法律上也没有禁止,但如何开展,还需要探讨,我们也正在研究这项新业务。”他同时认为,这项业务如果能和融资融券业务相结合,操作空间会更大,特别是对于解禁后没有减持的股票,“股权持有者就是房东,券商相当于中介,有股票需求的投资者就是租房人,房东只要坐着收租就可以了。”该负责人做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相比于券商的谨慎,银行则有了初步的尝试。一家大型国有银行财富管理中心的负责人表示,之前有过关于限售股的股权质押管理案例,主要方式是:企业把股权质押给银行,银行根据抵押品设计出产品出售给高端客户。但该负责人认为,对于限售股的股权管理目前还不多,未来是否要扩大这项业务还要根据企业的需求而定。记者了解到,对于银行来说,做得比较多的业务还是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贷款给企业,而这种对股权进行管理的形式还处在探索中。
信托公司在企业股权质押融资方面则经验丰富,“这种通过信托产品进行融资的方式我们做过很多例,不仅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也使部分限售股有了流通性,可以快速变现。”一家信托投资公司的运营部经理这样表示。
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通过信托方式进行股权质押融资的抵押物多为融资方手中持有的某上市公司的限售流通股。在股权抵押给信托公司后,信托公司会发行一定期限的固定年收益率的信托产品。而且,一般都会选择好的公司,上市公司资质越好,获得的贷款比例就越高。
专家认为,全流通使得市场产生了一种新的需求,即大宗股权持有者对股权管理的需求,但对于这种新的需求,相应的金融服务并没有跟上。目前已经有机构在探索对持有大宗股权的投资者的专项服务,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股权持有人在减持时会考虑几个问题:一是风险管理,持有的股权不卖拿在手里,市值会随市场变化而变化,怎么规避市值变化的损失风险,这是股权持有者的需求。如果没有其他管理措施,就会抛售变现;二是增值的需求,如何能持续增值也是股权持有人所考虑最多的问题;三是流通性管理的需求,需要流通的时候能不能变成钱,目前唯一的方式就是在二级市场抛售。如果能把这三块服务都发展起来,股权持有者也就会降低减持的冲动,市场的压力也会减少很多,是个双赢的选择。
根据中国登记结算公司公开披露的“大小非”解禁的统计显示,由于股权分置改革而形成的限售股份共4572.44亿股,到今年6月底,未解禁股改限售股份存量3717.84亿股;累计解禁数量为842.96亿股,占全部股改限售股数量的18.43%。而“大小非”只是限售股的一部分,还有四类限售股份为:IPO形成的发起人限售股,定向增发的限售股份,高管持股的限售部分,公司IPO时战略配售机构的限售股份。据测算,这五类限售股份目前一共约有1.4万亿股。
面对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相信国内相关机构都不会放弃这块巨大的“蛋糕”。(侯捷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