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千金药业(600479.SH)一则公告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本公司于2008年7月1日接第二大股东湖南涌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通知,该公司于2007年12月27日将其持有的本公司17.32%的股份(质押股份数原为2618.45万股,2008年3月本公司实施10转增2股分配方案后变为3142.14万股)质押给北京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现已全部解除质押。2008年6月30日,上述质押股份已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办理了证券质押登记解除手续。”
查阅去年12月的质押公告不难看出,湖南涌金所持千金药业的股权质押期原本是一年,但出人意外的是,在质押期尚余半年之时,湖南涌金就全部解除了质押。
“我觉得解除质押无非就是两种可能,一种是涌金系手上有钱了,提前将股权拿回来;另一种可能是涌金系准备要转让或减持千金药业套现了。”近期因持续质疑一些上市公司财报而颇受外界关注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师夏草对本报分析,从涌金系旗下三家上市公司的财报来判断涌金资金链,目前还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所以此次解除质押属哪种情况还不好说。
按照股改承诺,湖南涌金所持有千金药业的股权已于2008年1月14日解禁。如果涌金系持有的3142.14万股股权全部减持,按近日的股价计算,涌金系将可获得至少6亿元以上的资金。
实际上,从2007年年底以来,涌金系的确正随着中国股市的全面退潮而同步收缩战线,大量减持其曾持有的一些上市公司股票。近日,一位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近半年,涌金系光是从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股上陆续减持,就至少获得了超过10亿以上的资金。
“渐行渐退”也许正是涌金系日前状况最好的写照,尤其是中国股市正处在向下轨道运行和魏东的突然离去之时。
抽身千金药业?
从2002年获得股权至今,涌金系对千金药业的介入并不深。
成立于1999年9月的湖南涌金是在千金药业上市前收购其股权的。涌金介入之时,千金药业经营稳定、业绩优良,并已进入上市前的准备阶段。2002年上半年,湖南涌金出资3600万元,以每股4.8元的价格收购千金药业内部职工股753.3万股。经过短短两年的资本和实业双重运作,千金药业于2004年3月12日在上交所上市。涌金3600万元的股权投资增值为8270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在千金药业成功发行1800万股A股之后,湖南涌金持有其总股本的13.45%,是第二大股东。2005年10月,湖南涌金又以每股7.64元的价格受让第四大股东北京金科邦持有的千金药业450万股法人股,截至目前,湖南涌金因2008年3月实施10转增2股分配方案,现持股数为3142.14万股,占总股本的17.32%,稳坐第二大股东的位置。
“现在他们只是派出了魏锋和朱锦伟两名董事,并没有参与公司具体的经营管理。”千金药业证券部丁先生对记者表示。
2006年千金药业股改时,湖南涌金承诺:“持有千金药业的股票自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在二十四个月内不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或转让;在上述承诺期满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的股份占千金药业股份总数的比例在12个月内不超过5%,在24个月内不超过10%。”
而2008年1月14日起一年内,千金药业至少5%的股权可以上市流通,第二年也可继续减持5%。
近日,本报记者多次致电湖南涌金,均没有获得对提前解除质押的明确说法。
“对于这次湖南涌金提前解除质押的原因,我们并不知晓,是否会减持并没有知会我们。即使减持,今年也不能超过5%的股权比例。”丁先生说。
夏草对本报分析,此前他对千金药业、九芝堂(000989.SZ)、国金证券(600109.SH)三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作过研究,从这三家上市公司的财报来判断,涌金系的资金链目前还没有看出什么问题,所以此次解除质押是属哪种情况还不好说。只能说存在转让给下一家或减持的可能性。
“据我了解,涌金系的资金链目前应该是没有大问题的,现在他们并不缺钱。因为几个月前他们减持了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的股权,获得的资金超过10亿。如果从千金药业撤退,也可能是战略性撤退。”一位对涌金系相当熟悉的知情人士则透露。
成功“上岸”
2001至2005年的大熊市,对中国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黑暗”的四年,许多资本运作高手折戟沉沙,倒在资金链上,如德隆系、鸿仪系、格林柯尔系、斯威特系等。
现在没有人能知道如果不是2006年恰到好处的大牛市,涌金系是否也能逃过一劫而顺利“上岸”。
实际上,那时候涌金系的资金链也的确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1994年涌金系“露头”之初,刚好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早期的涌金利用转配股机遇和法人股投资赚到了其第一桶金。
比如当时涌金以每股4.5元的价格协议受让兴业证券所持有的闽福发(000547.SZ)转配股股权600万股,成为闽福发的第二大股东。而2000年4月18日至2000年6月30日期间,闽福发的平均股价超过17.5元,此间涌金至少套现1.05亿元,年化收益率达到577.8%。
又比如,从1996年起,涌金开始涉足法人股,并在去年开始部分减持。资料显示,2007年4月6日,涌金实业将所持银河动力(000519.SZ)230万股全部通过深交所出售;涌金实业持有的812.43万股中宝股份(600208.SH)也已经在2007年2月15、16日减持,两日平均价格在9元左右,约获利6635万元。
而康赛集团(后改名为天华股份,600745.SH)的股份北京涌金一直持有。还有涌金旗下上海纳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2000年受让自杭州五环的四川湖山(000801.SZ)法人股份也一直持有,当年的受让价格为每股1.74元,而今年7月7日的收盘价为10.08元。
据悉,涌金在法人股投资中获利超过1.5亿元,投资收益率超过100%。
虽然涌金系在早期赚到了过亿的资本金,但是相比其2002年开始进入实业领域,控股九芝堂,成为千金药业的第二大股东等,这些资金显然是杯水车薪。
据记者了解,涌金收购九芝堂、千金药业以及国金证券这三家公司股权动用的资金近五个亿,至于后续是否有重组,是否有投入资金目前还不清楚。
而且涌金系在2000年左右,借鉴VC的理念投资孵化了一批高科技创业企业,而这些企业不少还没有上市,也沉淀了涌金系不少的资金。
“根据我对九芝堂2005年前的财报的研究,我怀疑当时涌金系曾有过占用其5亿元资金的情况。虽然这是历史问题了,但是反映出当时涌金系资金链的紧张。”夏草说。
实际上,从涌金系借道九芝堂集团入主国金证券就可以看出当时资金链紧张的端倪。
2005年,中国证券市场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中,券商行业整体低迷,涌金系却在7月中旬控股成都证券(国金证券前身),并为其成功增资扩股。湖南涌金出资1亿元(占总股本的20%)、九芝堂集团出资9000万元(占总股本的18%)。
“湖南涌金控制着九芝堂集团,九芝堂集团控股九芝堂。所以我们猜测九芝堂当时占用的资金可能被用在了收购当时的成都证券股权上。”前述知情人士也透露。
夏草认为,由于这几年楼市股市的火爆,涌金系旗下金融地产等资产的现金流比较好,完全可以补充过去的亏空,所以涌金系最后成功度过当时资金链紧张的情况。“若不是牛市到来,涌金系的资金链可能维持不了一年,甚至半年就会断裂。”
收缩战线
但今年以来股市的加速退潮也让涌金系开始从中加速抽身。
根据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有限售条件流通股上市流通的提示性公告,2008年1月29日,该行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上市流通数量为3,279,000,000股,这其中包括涌金系旗下的长沙九芝堂(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兴业银行3500万股,占到总股本的0.8752%。按兴业银行1月29日股价45元计算,这部分股权的市值在15亿元之上。
据了解,这部分股权主要是2006年11月受让深中冠所持兴业银行股权所得。根据深中冠与九芝堂达成的转让协议,总共1500万股兴业银行股份以1.05亿元价格出让,平均每股作价7元。在完成这笔交易之后不久,兴业银行便于2007年2月5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2008年2月27日,招商银行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解禁,本报记者查阅其股东资料发现,涌金系控股的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持有招行 8001万股,国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则持有招行2800万股。按招行2月27日的股价近32元计算,这两家公司持有招行股权超35亿元。
据了解,这两家公司是2005年从邯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手中受让招行1.08亿国有法人股,占招商银行总股本的比例为1.05%。当时的交易金额为38880万元,转让价格仅为每股3.60元。
“单凭这两家公司的股权,涌金系手中掌控的资金就可以达到几十亿元之多,而且都过了解禁期,所以如果其资金链紧张的话,套现对其来说是很容易的解决办法。基于这个判断,涌金系目前资金链并不紧张。”前述知情人士表示。
就在魏东离世后不久,九芝堂的减持欲望更加明显。
九芝堂5月30日发布的《关于抛售所持交通银行股份的公告》指出,从5月21日起,九芝堂(8.01,-0.01,-0.12%,吧)所持交通银行股份1395.5万股已全部抛售,获得投资净收益累计约为4454.24万元。千金药业同样公告,公司于5月16日至6月16日通过上交所清仓所持交通银行法人股1395.5万股,成交总额约1.2亿元,获得投资收益约为3550.82万元。这是涌金系旗下公司第二次清仓交行股票。两家公司累计共获利800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