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副总经理刘世安日前公开表示,为增加国内资本市场有效供给,建议进一步吸纳大型蓝筹股和优质企业在国内主板市场发行上市,特别是加快香港红筹股回归A股的步伐。同时,刘世安还指出,下一步要积极推进上交所“国际板”建设,吸引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在上海主板市场上市,解决国内股票结构和供求关系失衡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市场在持续调整后昨日走出“阴霾”,恒生指数与国企指数双双低开高走并以红盘报收。对此,不少业内人士昨日在采访中表示,尽管对于红筹股回归目前尚无明确的官方说法,但市场已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势头。而红筹股中大蓝筹的回归将进一步吸收市场流动性。
主角
19家公司有望入围“第一梯队”
资料显示,今年7月,证监会已向部分券商就红筹股回归试点办法征求意见。而这份名为《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点办法(草案)》规定,红筹公司申请在境内首发股票主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股票已在香港证交所上市交易一年以上;股票市值不低于200亿港元;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净利润不低于20亿港元。
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昨日收盘,香港上市的91只红筹股中满足上述条件的共有中国移动、中海油、中国网通、中信泰富、华润创业、华润电力等19只。该19家上市公司最新的总市值高达41771.2亿元,占全部91只红筹股总市值近80%;其中,仅中国移动一家,总市值就高达25661.77亿元;而19家公司平均市盈率为32.66倍,近三年平均累计净利润超过200亿港元。
对此,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周兴政在采访中预测称,中国移动、中海油、中国网通等公司有望成为回归A股的第一梯队。而联合、申银万国等券商研究机构也在近期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海油、联想集团等经营和股价相对稳定的红筹公司最先回归的可能性很大。
规模
“回归”供给难超流动性增速
“增大市场供应才是正路。”北京首放一分析人士如此评价红筹股回归。而该人士称,A股在经历印花税上调等政策调控之后,增加股市供应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稳定市场和缓解流动性过剩的主要手段。
事实上,伴随着中国石油、中国神华、建设银行回归A股引发的一系列巨额融资,已经令A股市场备感恐慌。而目前市场除了有关对于红筹股“回归”节奏的种种猜测外,亦传出中移动将通过A股发行筹集不超过800亿元的消息,并由此引发了对红筹股回归可能加剧吸收流动性和A股估值“双重”压力的担忧。
“国家目前对股市的总体势态仍以"扶持"为主,毕竟发达的金融市场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不会轻易动摇。”该人士分析称,监管层的目标是将新股发行的水平与市场需求基本持平或略有超出,因此决定了红筹股的回归必然不能规模过大,也不会引起市场看涨预期的反转,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红筹回归的供给增加难以超越流动性的扩张。
节奏
密集回归可能性不大
而对于市场关注的红筹股的发行节奏,周兴政则表示,A股投资者对红筹回归不必过于恐慌,而红筹股回归A股市场的步伐可能不会太快。
“大盘股密集发行不利于最大限度地筹集资金。”周兴政分析称,相对于世界其他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一些中国公司独有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在香港和内地两个市场实现两次IPO,因而筹集资金的数量也大大增加。“对于中国移动等红筹公司而言,这种机会是不可多得的。如果中移动、中石油、中国神华等大盘股未来几个月内在A股市场"扎堆"IPO,筹集资金的效率势必不会很高,红筹公司也不能充分利用这种不会再有的好机会。”
不仅如此,红筹公司发行方式也尚存变数。周兴政认为,如果不是直接发行A股筹集资金,红筹股回归A股市场最可能的方式是传言的“存量减持”方式,而这种方式也将面临一些技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