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家商业银行不久前发布的中报来看,中国银行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正在前所未有地加快。
监管部门人士表示,我国中资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今后将有更多银行会在海外扩展业务。
海外并购风生水起
2007年上半年,中国银行按照海外发展战略正加速整合海外分支机构的资源。中行行长李礼辉介绍,今年上半年中行整合旗下的中银国际、中银保险、中银投资及中银航空租赁业务,海外业务收入达1.11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0.39亿美元,增长率达187%。
中国建设银行半年报显示,其国际业务增长迅速,上半年海外银行业务实现经营收入人民币14.53亿元,同比增加10.26亿元,增幅240.28%;税前利润为9.43亿元,同比增加6.75亿元,增幅251.87%。
中国工商银行近日宣布,以46.83亿澳门元(约合44亿人民币)收购澳门最大的本土银行诚兴银行79.9333%的股份。此外,该行还于2006年底收购了印尼哈林银行90%的股份。
在大型商业银行积极海外并购的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也纷纷向海外扩展分支机构。招商银行在香港设有分行、在美国设有代表处,广东发展银行设有澳门银行,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在香港设有代表处;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法国和南非分别设有代表处,国家开发银行则在香港设有代表处。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银行业全面开放为中资银行“走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增强和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已成功改制上市的交行、建行、中行、工行等商业银行,加快海外发展步伐实属必然。
“走出去”底气更足
“过去是外资威胁论,许多人认为银行业开放后中国银行业将面临崩溃。而现在,投资者争相入股中资银行,这本身就说明信心在持续增长。”银监会监管一部副主任邓智毅说,“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国有银行走出去底气更足、腰板更硬了。”
根据银监会的数据,截至去年底,中国工商银行等5大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总资产达2267.9亿美元。国有商业银行在美国、日本、英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47家分行、31家附属机构和12家代表处。
邓智毅表示,以前中资银行的公司治理状况存在“硬伤”,长期存在资不抵债及不良贷款居高不下,资本充足率难以达标的不利局面。而近几年,随着国有银行重组、股改、上市,整个银行业的形象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公司治理日趋完善,具备了走出去的基础。
银监会银行监管三部副主任段继宁表示,为了中资银行走出去,监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从多边贸易角度,认为是不符合WTO规则、最惠国待遇的,都会提出来。此外,还与这些不符合WTO规则国家的监管当局不断沟通,向他们介绍中资银行的经营、改革情况,监管取得的进步,使他们确信我国银行业的监管是有效的、我国金融体系是健康的。
不过,中行行长李礼辉认为,中国的银行业虽加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但中资银行要适应海外监管环境、了解当地市场需求、融入当地主流市场,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俞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