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加强水源保护

发布时间: 2014-07-14 10:42:28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杭州市环保局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杭州 环境 环境状况 公报 水环境 大气环境 声环境 辐射环境 生态环境

    推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主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七格三期工程目前已基本达到满负荷运行,进厂主干管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和睦港污水提升泵站工程目前已完成泵站主体结构,主要设备采购合同已签订完成。城西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建、构筑物预验收完成,设备及安装工作全部完成。南线管道工程全长1.4km,已完成1.33km。张家洋泵站泵房沉井完成封底,完成总量约30%。2013年完成建设投资约4000万元。二是狠抓两区五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至2013年底,两区五县(市)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90.41公里,完成省厅下达建设任务的119%,完成投资31783万元。全市污水厂COD减排324500吨,氨氮减排8848吨,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013年度COD减排281913吨、氨氮减排6721.2吨的目标任务。杭州市城区污水处理率93.5%,县市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9%。

    加强市区河道环境整治工作。河道综保工程对水质改善与防洪排涝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完成2013年的河道综保总体目标:完成31条河道总长度约47.48公里,其中打通断头河4条,完工10条河道长度约 15.15公里,绿化面积约25.13万平米,新建改建慢行系统19.39公里。市本级河道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13年底,九沙河工程一期(备塘河~九环路)准备主体验收,二期(九环路~和睦港)已开工建设,三期(和睦港~稼东路)已完成50%;西塘河二期(三墩港~余杭区界)累计完成80.65%;备塘河一期(东新路~铁路)已开工建设。《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通过省人大审议批准,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三、大气环境

    2013年杭州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市区环境空气中SO2与NO2年平均浓度均符合现行环境空气质量(GB 3095-1996)二级标准,PM10超标0.03倍。降尘平均浓度为7.96吨/平方公里·月,达到浙江省控制标准。

    (一)环境空气质量

    2013年,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评价,杭州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217天,优良率为60%。5个县(市)仍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评价,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富阳市、临安市的优良天数分别为343天、349天、343天、319天、322天,优良率分别为94.0%、95.6%、94.0%、87.4%、88.2%,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淳安、富阳和临安的优良天数比上年度有所下降。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评价,杭州市区PM2.5达标天数245天,达标率67.1%;年均浓度为0.07mg/m3,超国家标准1倍。

    (二)酸雨

    2013年全市大部分地区处在重酸雨区。酸雨污染仍处于严重水平,污染程度总体比上年度略有减轻。富阳市属轻度酸雨区,杭州市区及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临安市属于重酸雨区。降水pH值范围为3.28~7.4,最低值出现在萧山区。杭州市降水pH年均值为4.58(上年度为4.65),酸雨率86.8%(上年度为88.9%)。

    (三)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13年全市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如下: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27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0.92万吨,比上年度分别削减4.80%、6.58%,分别累计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的92.27%、72.31%。

    (四)措施与行动

    继续深化“大气整治”行动。下达《杭州市“无燃煤区”建设实施方案》和《杭州市2013年大气复合污染整治实施计划》,主城区基本建成“无燃煤区”,全年共完成48家企业60台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或关停,杭钢完成2台35吨燃煤锅炉关停。全面开展热电及水泥熟料生产线脱硝工程,全年共完成92台热电燃煤锅炉和15条水泥生产线脱硝改造。大力开展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工作,完成杭叉集团有限公司等11个企业的VOCs整治工程,着力推广上城区油烟净化装置在线监控经验,西湖区、拱墅区已开展机关食堂油烟净化器安装大检查与整治。加强扬尘治理,设置了覆盖主城区的40个降尘监测点,开展降尘监测和排名,推进城市扬尘治理。《杭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正式出台,顺利推进我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起草工作并完成《2013-2017年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编制。

    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多措并举,积极开展“绿色交通”工作,推进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划定全市“黄标车”限行区域,各区、县(市)均开展黄标车限行工作。至年末,全市发放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188.98万枚(含免检车辆),发放率90%以上;淘汰黄标车31170辆(其中主城区14231辆),“十二五”三年已累计淘汰黄标车60778辆,约占总量的40%;柴油车采用加载减速法检测。推进机动车“油改气”工作,发展油气两用出租车1087辆,发展LNG公交车1000辆;提升车用油品标准,自11月20日起,我市全面供应国Ⅳ标准车用汽油;严格执法,环保、交警联合查处违法“黄标车”10405辆;完成机动车排气管理信息系统省、市、县(市)三级联网。

    加快推动脱硝工程改造。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热电(含电厂)和水泥企业脱硝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杭环函〔2013〕39号),并督促企业做好脱硝工程改造,多次组织工作人员赴企业进行实地技术指导。于11月14日在杭州杭联热电有限公司召开全市电力(热电)企业治理设施管理工作现场会,进一步提升我市热电企业治理设施管理水平。通过努力,今年共完成41家热电(含电厂)企业84台锅炉、12家水泥企业15条生产线脱硝工程改造。

    做好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工作。据最新调查统计,全市在建建筑工地达到3959个,其中市区(含萧山区、余杭区)3087个,县(市)872个,房屋建筑工程总面积1.57亿平方米。2013年市建委通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规范,强化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建筑工地文明施工和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促进我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继续推进大气灰霾研究工作。《杭州市环境空气PM2.5来源解析持续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源解析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目标,完成采样仪器招标并开展监测。《杭州城市下垫面与通风廊道关系研究》通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收集和分析、模型的运用,已取得中期成果。

    四、声环境

    2013年市区声环境质量比上年略有改善,生活和交通噪声依然是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

    (一)区域环境噪声

    2013年,杭州市区的区域环境噪声为53.7分贝,质量等级为较好。市所属其他区、县(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等级均为较好。与上年相比,市区及五县(市)区域环境噪声强度均保持稳定或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二)功能区噪声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对2013年杭州市各区、县(市)各类标准适用区噪声状况进行评价:桐庐县、淳安县、临安市、富阳市、建德市标准适用区噪声达标情况好,各类标准适用区昼间和夜间噪声均达标;杭州市区各类标准适用区昼间噪声均达标,夜间各标准适用区夜间噪声超标1.5~4.5 dB(A)。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